教学教研
教育学会
武汉市教育学会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阅读次数:[]次

武汉市教育学会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初中学生身体素质教学中体育器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课题组
本课题是2007年度武汉市教育学会教育科研基础课题中的重点课题之一。武昌区体育青年协作小组所有成员,由吴玉庆老师带领,在省、市、区各级体育理论专家指导下,完成了对部分体育器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并通过实践,撰写了相关论文,编写了相应的课程案例及设计说明。课题的研究是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下,对于课程资源之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予了探讨与研究的“空间”,探索一条从根本上解决适合不同学校的不同场地、资金短缺、配备体育器材使用率不高、教学计划难以完成的成功路径,为提高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推进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1、中学生身体素质堪忧的现状是改革体育课程资源的前提
初中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身心的健康教育迫切需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据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与1995年相比,我国学生的速度、耐力、柔韧、爆发力、力量等各项素质的指标均有所下降,且下降幅度较明显。
目前的教育尽管一再的要求给学生“减负”,但升学的路上多少家长带着孩子背着沉重的包袱,不得不为那些奖状、证书而埋头苦读。学生活动的时间实在是少之又少,尽管不堪重负,不得不为之。加上,高质量的营养摄入,学生的体型已不再匀称,体质下降自不必说。而体育课堂教学也因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冲击,使得体育课已不再令学生那么向往。
综观种种,可见改革体育课程资源将会给学生一个崭新的空间,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将会有大的一个改善。
2、当前体育改革的形势发展结合学校存在的问题,决定了体育课程资源改革之路的必然性
当今社会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更是改革创新的时代。我们的教育正在实施改革,改革教育制度、改革教育理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等。而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也势必沿着改革之路发展。
目前,我区学校体育器材配备能够达到国家标准,课堂教学常使用的器材为数不多,且成人化、竞技性器材较多。由于竞技体育器材利用率存在自身局限性,使体育教学很难完全落实,出现放羊式教学时而有之,很难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课,容易使学生产生单调、枯燥、厌学的情绪,这就给体育课的改革提出了严峻的课题。
在这种体育教学必备因素缺乏的情况下,从实施素质教育来看,教师应该因地制宜,提倡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科学地开展体育教学中的新探索,开发和挖掘体育课程新资源,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寻找出路。
二、研究的意义
1、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构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顺利实施提供了可能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既给出了目标,又留有探讨与实践的空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理论与实践上讲,是全面贯彻《标准》的一个综合展示,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为学校、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标准》提供了可能。
2、体育器材的开发和利用使体育课程资源改革再上新台阶
《标准》将课程资源分为五大部分,而体育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它作为体育课程资源之一,作为体育课堂教学必备因素之一,也必将紧跟改革的形势。体育器材的开发和利用,应当与提倡学生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运动技术、技能的全面发展,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全面结合起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提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主动、积极、生动、和谐的发展。体育器材的开发和利用应在体育课程资源改革的基础上,发挥更大的空间,为提高和改善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创造更多的条件。因此,体育器材的开发和利用是投资少见效快、既能改善学校教学条件、又能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其改革也势在必行。
三、研究内容
1、研究的理论依据
①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改善学生的生活节奏,学习条件,加强有关体育文化、地域文化、健康知识,以利身心健康。
②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为基础,坚持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宗旨,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高保健意识,培养体育运动能力,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③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开拓创新,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教学环境,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和坚强意志品质,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④教学实践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尊重学生情感需求,以学生爱好确定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锻炼,从而全面发展体能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形成新型的教学模式。
2、课题研究目标
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体育器材开发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方法。
②寻求器材开发的正确使用方法和途径,找出适合学生使用的能够有效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器材。
③在体育器材的利用过程中,探索更多适合初中生锻炼的体育器材的使用方法。
④在体育器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对师生素养进行培养和提高。
3、课题研究内容
①对配备的常规体育器材进行挖掘和再开发,以“一物多用”为主,“多物组合”为辅,设计出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
②对趣味体育器材(指日常生活中已有的一些物品,例如:板凳、木砖、废自行车轮胎、报纸、可乐瓶等等)进行开发和利用,运用到体育课堂教学之中,丰富课堂教学。
③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开发和自制简易体育器材,符合学生身心特点,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切实可行。
四、研究方法
1、抓好课题研究方法,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开端
武昌区体育青年协作小组,是一支新生军,处在“传统”教学模式与“新课标”新理念的教学模式的转换阶段。作为新生力量,其力量之单薄显而易见。自课题组成立以来,在吴玉庆老师的带领下,克服各种困难,虚心向省、市、区教科研专家请教,不断采用多种方式、多种途径进行学习研讨,并运用在教学实践中,为课题研究的成功积累经验。小组内的各位老师本着踏实认真的态度进行工作,成立了专门的课题实验小组,确定了课题主持人、负责人,小组内的各位老师参加实验并具体分工。同时,还通过宣传动员各位组内老师所在学校的教导处、政教处、班主任、学生会及家长全力配合,为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具体的研究方法:
①问卷调查法:利用访谈和问卷等手段,通过武昌区教研室对区内部分中学进行抽样调查,搜集有关研究课题的现状(共在我区6所中学发放300份问卷回收291份),并做出客观的结论。
②文献资料法:通过阅读研究有关资料,了解最新器材开发利用的动态,进行对比学习,提供相关依据。
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体育课堂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对武昌区几所中学进行实验,取得实践资料,形成可行有效的体育教学法。
④总结归纳:对实践中积累的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比较、总结,并从理论角度进行归纳总结。
2、制定有效的课题研究过程,使课题研究按照科学、规范化的工作程序顺利进行
自申报课题立项以来,我们青年协作小组得到各级专家的大力支持,曾先后有数十位教师参加指导,并进行立项、阶段报告等工作,使得我们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受到很多有益的启发。具体来讲,本课题研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7年5月至2007年8月,查阅资料,学习理论,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填写课题申报表,与专家及课题组成员多次讨论研究,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对象。
第二阶段:2007年9月至2008年元,对体育青年协作小组的成员进行具体分工,对我区中学体育器材的现状开展调查,分别搜集第一手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讨论、分析,完成研究方案的设计和资料的积累,撰写调查报告。
第三阶段:2008年2月至2008年9月,实施研究阶段。通过体育青年协作小组的各位老师所在的学校,进行具体教学课题研究的实施。挖掘常规器材中的“一物多用”“多物组合”,开发和利用常规、趣味性等器材,自制简易器材,制定计划、编写教案,设计说明、实物制作等。
第四阶段: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总结阶段,对实践中积累的资料和经验进行文字说明,理论总结,教案、论文的汇编,完成研究报告,上报并聘请专家鉴定与指导。

五、研究成果
经过一年多的《课题》实践研究,小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受益匪浅。
1、加深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促进教师对新课标新理念的领悟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通过实验,让我们走进了新课标,更加认识了新课标,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了新课村,更多的是从更大的空间上开拓和发展了新课标。本着“健康第一”的原则,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同时,从学生的心理和身理发展入手,在增强学生体质,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及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他们的技术技能方法和习惯,为他们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2、促进体育教师积极学习,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与教科研水平
武昌区体育青年协作小组的每一位成员在教学一线工作多年,在各方面都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水平。它又是一支年青的新生力量,有潜力也有活力。为了能够使课题不断的顺利进行,老师们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学习与分析,又参阅了大量的体育书籍资料。积极参加省市区各级的优质课、公开课的展示和观摩,为提高自身的水平不懈努力。自青年协作小组成立以来,每间隔一周的周三都是我们集体讨论、学习的固定时间。同时也组建QQ群、建立邮箱,方便大学随时学习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青协组的每一位老师都参加了不同层次的体育优质课竞赛,有一人获国家级一等奖,一人获省级一等奖,多人获市一等级。而且,有多人的论文获得不同层次的奖励,可谓:教学教研双丰收,青年协作大有为。
3、促进了体育课堂教学条件的改善,丰富了学生的体育生活
对于课标中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家有了比较独到的见解,并将体育器材的开发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使学生从愉快的体验中既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又领略到体育课的美,并在和谐的氛围中感受团结,提升感情,丰富生活。我们也因为自己的辛苦付出,获得了研究成果而倍感欣慰。
在体育器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的工作:
第一,将现在的器材进行开发,设计出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内容。
第二,将废物再利用,通过改造用以课堂教学,既新颖又有风趣,使学生乐于参加运动,如:水盘、海绵砖等。
第三,对新器材的开发,目的是为了能够在有限的场地内,最大限度的发挥器材的健身作用,提高学生锻炼的实效性,如:万能多用棒。
以上对于体育器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既提高了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又有效改善了学校体育教学条件,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师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了更加和谐的师生群体。
六、思考与体会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但也发现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课题研究没有经费,使得课题研究在某种程度上还达不到预想的目标。其次由于课题的研究时间太短,对于学生的课堂体验、身体素质发展的跟踪很难做到更完整、全面。再次,我们青协组是一支新生军,还需要来自各方面的体育界专家的指导,尤其是领导的大力扶植。对他们的支持,应该是站在体育教学发展的立场上将真心落在实处,使体育学科的科研能够从个人行为走向集体行为直至走向大众行为。
总之,通过对《初中学生身体素质教学中体育器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年青的我们还是非常高兴能够有这样的机会。我们付出了不少,但同时也收获了不少。我们研究的过程中,多次聘请省市区各级专家给我们讲学指导,得到各兄弟学校热忱帮助,再此我们全体武昌区体育青年协作小组的老师,真诚的感谢各位专家和同仁的支持与帮助!并努力将这些支持与帮助化为前进的动力,将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相关资料下载:《初中学生身体素质教学中体育器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