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教育科研
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教师个人课题-利用经验学习提高儿童创作画能力的方法研究
阅读次数:[]次
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教师个人课题
结题报告
课题批准号 2012G184
课 题 名 称 利用经验学习提高儿童创作画能力的方法研究
课题负责人 曾燕
所 在 单 位 武汉市武昌区余家头小学
填 表 日 期 2013、11
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
2013 年 11 月
一、结题建议:(1)题目;(2)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意义);(3)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4)核心概念的界定;(5)研究的目标和内容;(6)研究的对象和方法;(7)研究的过程;(8)研究的结论、效果(要用数据和事例作支撑;本部分是重点);(9相关问题思考;(10)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报告字数:3000——5000字左右。
一、题目:利用经验学习提高儿童创作画能力的方法研究
二、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背景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作,没有创作就不是艺术。儿童绘画创作是提高儿童审美感受、发展儿童创造能力、促成儿童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的最佳手段。儿童创作画辅导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一环。
然而,我在观赏孩子们的创作画作品时发现很多儿童的作品有“概念化”“模式化”“空洞化”倾向,比如每幅画都出现造型单一重复的太阳、白云、房子、大树,好像他们的眼里从来就没有过其它的自然环境;有一些创作画作品看似干净、美观,但是内容、造型、构图却似曾相识,没有新意,没有自己的绘画语言,缺乏个性;还有一部分作品尽管表现技巧花哨、材料复杂,但是仔细看看内容空洞,不知表达了什么,只是在单纯的玩技巧。 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儿童创作画教学中,学生基本上以临摹老师或教材上的范作为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主题创作画辅导时,从画面的构思、构图、造型到表现形式都由教师来决定,学生只是进行机械的复制,临摹比创作容易得多,且看上去也较美观,孩子们画中的形象根本不需要观察、写生,只需要模仿简笔画书上或老师概况出来的造型符号就可以表现事物,如太阳就是一个圆圈,加上围在四周的多条射线,花就是一个圆圆的花心加上5瓣……,学生所表现的不是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感受,而是成人的思维和经验在头脑中的再现,这种所谓的“创作”没有顾及到学生的情感、经验和能力,很难体现出儿童画所特有的童心、童趣。美国著名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说“模仿的作品使儿童不能面对自己的经验世界,最后,儿童可能丧失对自己作品的信心,而定型的重复就可能成为一个理所当然的逃避办法。”这样长期下去,就会使孩子们彻底失去创作能力。
因此,在创作画教学中强调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出发,利用经验学习方式,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及热情,改进创作画教学方法与评价标准,优化儿童画创作辅导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创作画能力显得尤为迫切。基于以上问题分析,我决定申报课题《利用经验学习提高儿童创作画能力的方法研究》。
(二)课题研究意义
针对教师来说,选题能够促进我们初步形成对利用经验学习促进小学生创作画能力的方法的认知,让教师能够以新的观念指导创作画教学,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教学行为更加理性,更有效果。也促进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针对学生来看,选题有利于让学生广泛的接触社会生活,体验生活,并大胆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这不仅加强了他们对事物的感受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对形象的造型能力,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学生往往对涉及到的问题更加敏感,使他们觉得生活更亲切、更有趣,对生活更加热情,并能从中体会到自己的作用和力量。这对儿童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对儿童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本课题中涉及了两个核心概念,即“经验学习”、“儿童创作画”,从课题组目前有限的了解看,国内外对这两个概念的主要研究现状述评如下: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对经验学习早有深入的研究,他在《艺术即经验》提出“艺术即经验”,认为“审美经验就来自于日常经验,是自然经验的延续与完善化,美的形式唯有凭借经验才能理解并得到享受。”
美国著名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书中提到“经验范围的扩大,成为艺术教育中,甚至一般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原则。扩大经验范围意味着我们以儿童个人的程度为基准,对儿童思想、情感和感受力的启发都以儿童的程度和发展的阶段为本。”
美国著名美术教育家艾斯纳在《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书中提出:“创造行为不是凭空而来的,它要受到生活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影响。假如这一过程没有直观世界的滋润,它就无法成为个人进行创造性工作时可以借鉴的资料。”
国内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杨景芝在说“儿童画别只看像不像,想像力、创造力才它的精髓。”“新鲜的生活体验能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不仅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美的习惯”
华东师大艺术学院赵跃庆教授在《绘画创作与儿童视觉经验的发展》中提出“美术学习作为一种拓宽视觉经验的有效途径,亦从视觉感知开始到视觉形象的创造,可丰富儿童的各种经验,尤其是视觉经验,从而使其心智得以全面、健康成长。
综合上述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发现教育专家们早已经认识到基于学生经验的创作活动才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同行们也探索出了一些提高学生创作画能力的有效方法,但是针对如何利用经验学习提高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的具体教学方法还没有作进一步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因此,本课题将从这方面展开研究。
四、课题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经验学习:经验学习是指学习者以实际存在的自然、他人(社会)、环境以及自我为对象,并以动手操作、人际交往、实地观察、自我反思以及综合性的实践等实际活动为学习的展开形式。也可以将经验学习理解为,学习者从亲身活动、经历及其产生的经验中获得的学习。主要特征是,学习者不是经由代表实际事物的符号间接地作用于实际事物,而是通过直接作用于实际事物本身而完成学习过程。经验学习可以按不同逻辑范畴划分不同类型。
(二)儿童创作画:儿童画是小学生围绕某一主题,经构思、构图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与看法的一种艺术形式。儿童主观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对客观世界一切美的事物再创造过程中完成的绘画,都可以称为儿童创作画。儿童美术创作是儿童美术素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创作画过程对于提高儿童各方面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教师能认识经验学习与儿童创作能力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儿童绘画创作中主要需要的经验。
2.通过教学实践研究,探索出利用经验学习提高儿童创作画能力的方法。
3.通过研究,教师能以新的观念指导儿童创作画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合理的“扶”与“放”,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绘画创作能力的提高。
(二)研究内容
1.认识经验与儿童创作能力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分析了解儿童绘画创作中需要哪些主要经验。
3.探索如何利用经验学习提高儿童创作画能力的具体教学方法。
六、课题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武昌区余家头小学二(2)班、五(1)班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根据课题进行相关经验学习、儿童画创作的特点、提高儿童创作画能力的方法等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用于参考、借鉴,发现新思路。
2.调查法:通过访谈,分析、比较学生经验对绘画创作的帮助,以及对学生认知、能力、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影响。
3.行动研究法:在课堂实践中摸索利用经验学习提高儿童创作画能力的具体途径,并进行反思总结,形成方法。
4.个案研究法:通过此方法观察、追踪几个创作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课题,对他们的创作能力的前后变化进行对比研究。
七、课题研究过程
(一)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2.09—2012.11)
1.选题和申报:根据学校申报的“十二五”科研课题“利用直接经验促进小学生符号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结合自己在创作画教学中发现和想解决的问题,确定了“利用经验学习提高儿童创作画能力的方法研究”完成课题设计和申报。
2.组织开题:在课题通过市级申报审批后,撰写开题报告,并制作PPT,在武昌区教培中心科研处的安排与下在学校作开题报告,正式开题。
(二)课题研究实践阶段(2012.12—2013.9),
1.从经验学习和儿童创作画能力培养两方面收集相关的理论著作进行学习研究,如杜威的《艺术即经验》,罗恩菲德的《创造与心智的培养》,艾斯纳《儿童的知觉和视觉的发展》及国内杨景芝、尹少淳等美术教育专家的论著和杂志网络上同行老师们的相关论文,收集、摘录有关理论要点和依据。
2.通过对学生创作画问题作品分析,问卷调查学生经验的丰富度情况,认识、了解儿童原有经验与其绘画创作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了解儿童绘画创作中主要需要哪些经验。
3.在教学实践中有选择地进行课堂观察和案例分析,摸索利用经验学习提高儿童绘画创作能力的具体教学方法。确定进行个案分析的学生,给他们布置记录“绘画日记”的任务和要求,定期追踪,分析观察他们的变化。
4.边实践边总结,对研究过程及时进行记录与整理,逐步形成研究成果。
(三)课题研究结题阶段(2013.10—2013.11)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中的案例、论文、学生创作画作品,不断完善课题研究,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和学生作品集。
2.填写课题结题申请表,组织结题
八、课题研究结论和效果
(一) 课题研究结论
1.认识了经验与儿童创作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艾斯纳说:"创造行为不是凭空而来的,它要受到生活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影响。假如这一过程没有直观世界的滋润,它就无法成为个人进行创造性工作时可以借鉴的资料。”的确如此,孩子们在进行绘画创作时,画面中的形象、事物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来自于儿童生活的关于事物的种种感知觉经验,没有一定的感知觉经验,孩子是没法进行美术活动的。比如,孩子们没见过大象或者大象的图片,大象是其经验中没有的事物,他是没有办法画出大象的形象的。即使是一幅想象画作品,其中的形象我们也能在其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在实践研究中,我通过访谈,调查学生经验的丰富度情况,结合学生创作画作品的对比观察分析,发现生活经验丰富、观察力强的孩子,他的作品内容也格外丰富。另外,画孩子们经验、体验过的活动事物,孩子们表现起来也感觉容易一些,作品也显得生动、鲜活。由此可见,经验越丰富,创作就越有条件。
而反过来看,经验不是一成不变的,杜威认为教育中经验的学习是一种“生长着”的过程,即经验的连续性原则,其意义是每一经验都取之于以往的经验,同时以某种方式改变以后的经验的性质。儿童的创作活动就是一个经验不断“生长”的过程,孩子们在进行绘画创作活动时,他们通过创作中叙述他们的经验,诸如思想、情感,回忆、观察、想象事物的形象特征,思考、分析用什么材料、形式来表现这幅作品,这种创作活动的开放性会刺激、促进儿童各种感知经验的扩展,让他形成更多新的经验,使儿童的经验与美术创作活动形成一个相互依存、双向互益的辩证关系。
2.初步了解了儿童绘画创作中需要的主要经验
经验,指经历、体验,通常指感觉经验,即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肉体感官直接接触客观外界而获得的对各种事物表面现象的初步认识。经验从类别上可分为视觉经验、知觉经验、运动经验、社会交往经验、日常生活经验等等。
儿童绘画创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活动。首先,孩子们通过感知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形象,在大脑里进行相应的表象储备,为创作积累素材,而人的信 息80%来源于视觉,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主要通过视觉媒介来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和情感,所以发展学生的视觉经验尤为重要;其次,在创作时围绕某一主题儿童会在脑海里对所要创作的内容进行整体计划和想象,这些想象一定是基于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的,“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可见,丰富的生活经验能激活儿童的创作思维;最后,孩子们的构思要通过具体的材料和绘画形式形象地再现出来,那么,还需要技法经验的支撑。
根据创作活动的步骤和学生的心理因素特点分析,我认为视觉经验、生活经验、技法经验是儿童绘画创作中主要需要发展和积累的。
3.探索出了利用经验学习提高儿童创作画能力的具体方法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创作画教学中充分利用和发展学生的经验,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以下方法:
⑴在观察中丰富儿童的视觉经验,为创作积累素材
观察是儿童获得视觉经验的最重要、最有效的一个途径。儿童的观察能力决定着他们的认知水平,在观察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在大脑存储积累尽可能多的表象,使他们的大脑中存储的死板的概念化形象转换成生活的记忆, 为儿童美术创作活动提供丰富的源泉。
①培养儿童有意观察的习惯,发现生活之美
大多数儿童是在无意注意中对生活进行观察的,这种观察只对事物产生表面的、散乱的、非本质的印象,形成不了创作素材。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儿童有意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事物的习惯,发现其中的妙趣,使之从小善于观察和发现,这是儿童画创作的首要前提。如学校组织学生去春游、秋游时,我会让孩子们观察天空中一片轻柔的浮云,一道艳丽的阳光;观察季节的变化给植物穿上了什么颜色的外衣;让孩子们蹲下来看看小昆虫身上美丽的花纹,一边对他们说道:“瞧!多美呀,仔细看看吧,说说你的发现。”这些东西本来孩子们也许并没有留意,或者说是“熟视无睹”,可是通过细细观赏,他们突然发现大自然竞变得那么的美丽奇妙,有了观察就会有发现,有了发现就会有想象。良好的观察习惯,丰富了孩子们的视觉经验,为“想象”收集信息,也为“想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引导儿童细致观察,改变“概念化”造型 孩子们在画面中经常会出现造型单一重复的“概念化”造型,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教师不用示范就可以很好的改变这种现象。
例如,在《茂密的花》一课中,我发现二年级学生都会画花,但是,很多同学画的花都不是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花来进行再现的,而是在幼儿时期老师直接通过示范或临摹简笔画将花的形象定格在孩子们的经验世界里,以致于许多同学画的花都是或者近似这个样子 ,一种毫无特点的概念性造型,基于对学生现有情况的了解,一开课我就直奔主题“画花”,设计一个一分钟快速画花的比赛,然后进行展示,提出质疑,大家画的花都长得很像,难道生活中的花都是这个样子吗?激发起学生观察的意识,接着利用多媒体在轻柔的音乐中带领学生走进美丽的大自然,去仔细观赏“花”这美丽的精灵带给我们的千姿百态,针对几种有特点的花我引导学生从花瓣、叶子的形状、数量、大小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学会观察细节,发现不同花的特点,在观察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进行了第二次画花比赛,我惊喜的发现,这一次孩子们笔下的花不在是那种单调的造型,而变得丰富而生动起来。
同学们观察前后表现的花有着极大的变化
可见,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感知、发现事物的形象特点,而不是直接示范一个事物的符号形象,孩子们在观察中他们会发现原来天空并不都是蓝色的,大树也不都是只有两个树杈,渐渐的,事物鲜活有个性的形象取代了孩子们脑子里那些“概念化”的形象。 ③坚持记录“绘画日记”,强化观察印象
儿童鲜活的生活是他们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鼓励儿童用绘画日记形式记录生活中的视觉印象,可以为以后的儿童画创作积累有利的素材,是锻炼儿童美术创作能力极好的方法。我在研究班级挑选了部分学生进行实验,引导他们从这几个方面来记录绘画日记: 写生式绘画日记:让儿童有意识地带着记录本直接面对生活中的事物和场景,通过仔细地观察、分析、比较进行写生,完成的绘画日记。鼓励学生平时休息在家可用写生式日记记录一下自己喜欢的玩具、家里阳台上的花花草草、妈妈买回的蔬菜、厨房里的瓶瓶罐罐等等,外出游玩也可以带上速写本画画旅途中看到的景象。写生式绘画日记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从无意走向有意,对绘画符号的掌握能力也日趋增强。
同学们的写生式绘画日记
记忆式绘画日记:让儿童对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根据回忆进行绘画记录。如:家里或学校发生的事,在街上看到的事,开心的事或不开心的事,参加节日活动的印象,生病了去医院看病的情景,和家长一起逛超市,去公园游玩,家人聚餐……总之,生活里看到的、发现的、美的、有趣的一切一切都可以画。记忆式日记可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加强对形象的记忆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
付丝雨同学用连环画形式回忆记录她和小猫玩被抓伤打疫苗的生活趣事
李静珊、方高欣怡、文睿思同学的记忆式绘画日记
想象式绘画日记:让儿童对现在和未来的生活展开联想,比如未来的交通工具、房屋会是什么样子,外星人和地球人在一起,一个“四不像”的动物长什么样,自己做的一个怪梦等等,通过夸张、迁移、重组等艺术手法,创造性地描绘录自己的大胆设想。
孩子们的奇思妙想 记录绘画日记主要是贵在坚持。由于现在孩子课外培优很多,不可能天天记录,我就要求他们每周完成一到两篇,假日里生活相对丰富,时间也宽裕,可以多记录。每完成一篇,我就给他们盖一枚余小“艺术章”进行鼓励。通过近一年的“绘画日记”实验,我发现坚持得较好的几位二年级的李静珊、付思雨、文睿思等同学,造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也为今后主题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⑵在交流中扩展儿童的生活经验,激活创作思维
儿童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每天都有生活经验的积累,并无时无刻都在对这些储存的经验进行处理。只是孩子们由于年龄小,有时候对生活中的经验缺乏认识和总结,有时候受经验范围的限制,经验和经验之间缺乏联系、迁移的能力,他们对大千世界了解很多,也很朦胧。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启发。 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说过“经验范围的扩大,成为艺术教育中,甚至一般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原则”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儿童对生活的感受能力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时,教师要为孩子们创建一个和谐交流的平台,启发和帮助学生进行更多的回忆与思考,使儿童已有的经验变得更开阔、更广泛,激活儿童的创作思维。
①启发式提问引发讨论交流
启发式提问可帮助儿童回忆、激发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引发联想形成经验的扩展,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打开创作的思路。
例如在创作《游海洋公园》,我就设计了这样几个提问来引发学生进行交流,“你和谁一起去游的海洋世界?里面的人多吗?你看到了哪些海洋动物?你最喜欢哪个?说说它的样子?里面有海洋动物表演吗?表演了哪些节目?你看表演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整个游玩过程最吸引你的是哪里?”这一个个问题唤起了孩子们游海洋馆的生活经验,眼前又浮现出当时的情景:有的同学说南极企鹅一摇一摆的样子最可爱,有的同学则认为海豚的表演最精彩,还有的说“海底两万里”长廊让他有身临大海畅游的感觉……孩子们相互交流,各抒己见,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并注意优化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儿童选择一两个自己感触最深的,最能突出主题的素材去作画,这时教师在出示一些海洋动物的图片给儿童作参考,学生们都迫不及待的想展开创作,兴趣盎然。
②生活情境再现引发体验交流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现场进行体验、观察、交流,可以很好的调动起孩子们的各种感知经验,能够引发孩子们最直率、最朴实的表达,让作品充满童趣,并能激发学生对创作的兴趣。
比如创作《吹泡泡》,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带泡泡水,现场先玩玩吹泡泡,边玩边引导学生观察吹的时候小朋友的动作和表情,观察泡泡在阳光下闪烁着缤纷的色彩,再回到教室交流一下刚才玩的时候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孩子们创作的时候正因为有了切实的体验交流,作业显得格外生动,有的同学把吹泡泡的小朋友的嘴巴画得像小鸟嘴巴一样翘得老高,夸张地表现了吹的动态,有的同学想象小鸟也被漂亮的泡泡吸引过来啄泡泡,还有的同学把泡泡画得比人还大…… 这些天真、奇异的表达在成人眼里或许感觉荒诞、可笑,但这正是儿童画的魅力所在。
③利用同龄人作品引发欣赏交流
同龄人的作品接近孩子们的生活和一般水平,反映了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很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共鸣,引导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优秀儿童绘画创作作品,对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开阔学生思路和启发学生联想,常常起到良好的作用,对消除学生对绘画创作的畏难情绪更是行之有效。
比如在创作画《机器人》的教学中,由于机器人在孩子们经验世界里了解得不是很多,创作思路不容易打开,我就把在网上搜的一些小朋友创作的“机器人” 优秀作品给学生欣赏,作品中的机器人造型各异,我引导学生分析小朋友们怎样根据机器人的功能来设计它的造型,怎样将人和机器的特点相结合,同学们在欣赏交流的过程中,思维立刻得到了启发,在创作中都能大胆展开想象,设计出了海底勘察石油的机器人,给摩天大楼“洗澡”的机器人,在建筑工地盖房子的机器人,用于太空勘察、军事战斗、救火、表演等机器人形象,没有雷同的,体现了孩子们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时一定要尊重儿童已有的经验世界,并不断帮助他们充实和扩大经验世界,而不是否定他们或用成人的经验取代他们的经验。尊重儿童自主意识,尽可能地留给他们自由发挥的余地和空间,这才能体现儿童画的童趣天真。
⑶在实践中拓宽学生的技法经验,彰显创作个性
在儿童创作画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能画某些东西与能画一幅画是截然不同的概念。绝大多数的孩子能轻而易举地画出某些物体或者人物、动物等形象,但不经过诱导和训练,即使是天资聪慧的儿童,也不大可能画出一幅完整的画来。也就是说一张优秀的创作画作品,除了有新颖、独特的构思,还需要恰当的材料和熟练的技法来表现。儿童画创作需要技法作为支撑,如果没有技法的训练,儿童画教学将会走向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死路。作为教师应恰当传授一些绘画的基本技法,给学生提供多种材料和形式来创作表现的机会,在操作实践中拓宽学生的技法经验。
因此,在对儿童进行日常造型训练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合理的构图、如何运用色彩,并让学生尝试各种绘画形式和绘画材料,如线描画、中国画、水粉画、版画、砂纸画、刮蜡画、剪贴画及综合材料的运用创作等等,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对不同绘画工具、不同绘画形式的特点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这样可以积累更多的绘画技法经验和审美经验。 同时,这些丰富多样的创作手段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在辅导学生完成创作作品时,用什么形式我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要让学生明白因“画”制宜,即根据绘画创作内容,选择适宜的画种及绘制方法,例如,有关雨天题材内容的画,选用水彩或国画的画法,容易表达出水迹淋漓的感觉。画夜景可以用哪几种材料和方法来进行表现?可以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经过教师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在创作时对材料的选择和工具的运用能力会越来越强,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更富有个性。
综合材料运用 黑白线描画 剪贴画
版画 水彩画 刮画 砂纸画
(二)课题研究效果 1.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课题研究的开展,使教师初步了解了经验与儿童绘画创作能力之间的关系,探索出了利用经验学习提高儿童创作画能力的有效方法,并能够以新的观念指导儿童创作画教学,充分利用和扩展学生已有的各种经验,促进学生儿童画综合创作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通过理论学习、观察分析学生创作画作品、撰写案例论文等途径,也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2.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广泛的接触社会生活,体验生活,激发了热爱生活的情感。加强了他们对身边事物的审美感受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提高了他们对形象的感知能力和造型能力,养成了积累美术素材的好习惯,在学生中培养了一批用绘画日记记录生活的美术爱好者。改善了大多数学生创作画作品“概念化”“模式化”“空洞化”倾向,并能根据创作画命题联系生活经验大胆展开想象,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能合理运用材料和美术工具展开创作,创作画表现能力明显提高,创作出了一批内容鲜活、造型生动、童趣盎然的优秀儿童画作品。有60多名学生在市、区艺术小人才比赛中获奖,20多名学生在全国第十八儿童创作画比赛中获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九、课题相关问题的思考 在课题的研究的过程中,我也有一些困惑,这就是为什么面对同一个创作内容,具有同样的感知经验,有的孩子能画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而有的儿童却画得简单乏味,难道经验的丰富和积累对他不起作用?还有虽然说绘画创作是孩子自主的创造性活动,但教师有责任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然而一些学生对教师的指导并不领情,他们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我行我素,面对这种情况,该如何引导?这都是我最迷茫也最力不从心的地方,我希望今后能在这些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
十、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① [美]杜威.《艺术即经验》.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5-12
②[美]维克多·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3-05
③[美]艾略特.W.艾斯纳.《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 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04
④赵跃庆.华东师大艺术学院.《绘画创作与儿童视觉经验的发展》.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10-4
⑤《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