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教育科研
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灵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阅读次数:[]次
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灵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研 究 报 告
武昌区南湖第一小学课题组
[摘要]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中国未来的发展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教育的真正使命在于把人从习俗、传统、群体压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心智,舒展个性,启迪智慧,提升个人的生命质量,让教育凸显生命的灵气。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然而,在现实中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时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和阻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实现,没有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它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也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我们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立足点,以提倡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突破口,以开发智慧潜能为目的,以激发学生灵气和释放生命活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发展个性、发挥特长,促进学生智慧地、灵动地成长。
[关键词] 灵动 唤醒 释放 选择 个性 平台 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基于绿色教育关于生本、生命、生态的理念,我们反思: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是在为什么而教。是让孩子们学会适应社会的规则,充分迎合单线条培养模式的走向: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好工作,还是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把孩子当孩子,让每个孩子因得到触动自身灵魂或心理的教育而自然流淌出灵动的生命气息,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回归生命本真的教育,它应该是能唤醒个体的心灵与自由,让学生成为自己,凸显生命的灵动,培养脑子活、有灵气、会动手的学生。于是,基于以下教育的现实,我们孕育了“灵动教育”。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教育的大环境
如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暴露出的弊端一直为人们所诟病。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太死板、太文本、太静,统一标准的选拔、统一模式的培养,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因此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换取所谓高分的现象时有发生。它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也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达到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的要求。《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并且要 “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由此我们认为,教育应该是越来越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应该是鲜活而有生气、别致而有魅力的,学生成长应该是快乐而美好的。我们的教育必须做出改变,学生需要的是适合他们身心特点的教育,为将来发展而奠定好基础的教育。
2.家长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们不再希望自己的孩子死读书,读死书,希望孩子在学校里有进步、很快乐,他们需要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的教育理念,对于教育的质量有很高的要求,希望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3.学校的发展
南湖一小创办于2008年,地处人口密集的大型南湖社区中,短短几年时间生源从100多人迅速壮大到1500多人,并分为南、北两个校区,教职员工90余人,有来自于大专院校专业优秀人才,有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有能力突出的市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教师队伍呈现出学历高、年纪轻、专业强的特点。学校硬件设施优良,现代信息化建设突出,办学成效显著,被授予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示范校。
对于一个迅速成长的新学校来说,选择怎样的办学理念、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成为我们思考的核心问题。经过仔细斟酌,我们提出了“灵动教育——让教育凸显生命的灵气,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立足点,以提倡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突破口,以开发智慧潜能为目的,以激发学生灵气和释放生命活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提高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发展个性、发挥特长,促进学生智慧灵动地成长。在初步摸索并尝试中,学校的“灵动教育”理念得到家长、社会和专家的认同,学生表现出的机灵、自信使我们更加坚定了践行“灵动教育”理念的决心。我们需要更加系统的研究和探索“灵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策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如果说创新是支撑一个民族崛起的脊梁,灵活多变、鼓励创新的灵动教育就是这根脊梁里的骨髓之一.“灵动教育”作为学校高品位办学的助推剂,突出学校独特而又鲜明的办学特色,将更适合学生健康成长会惠及到更多的家庭,能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
(二)研究的前景
以灵动为内核的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校园里灵动自由地发展,应该有全新的校园生活,理念革新、制度创新、工作出新,尊重孩子的天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脑子活、有灵气、会动手的学生,让他们学会选择、学会创造,不但学习的需要能得到满足,成长的需要也能满足。
以灵动为内核的教育,应该有清静幽雅的环境,有一起玩耍学习的伙伴,有引领同学们走向自由王国的老师,有个性飞扬的多彩活动……灵动的校园是“平安、多彩、快乐、美丽”的,灵动的校园更是“尊重、选择、个性、创造”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为了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方法,课题组通过阅读有关书籍,上网检索有关文献信息,对与本课题领域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现将主要研究现状述评如下:
(一)国内研究的现状
四川成都少儿艺术学校于2010年提出了《课程学习与艺体特长培养融合发展的灵动教育实践研究》的课题,其核心是以“课程学习与艺体特长培养融合发展”为抓手,达到培养灵动学生,研究灵动教育的理论体系的目的。南京市雨花台区致力于“灵动教育”办学特色的构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着力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理念文化建设,通过实施“灵动教育”,希望努力使学生都拥有“志愿养德、自主启智、快乐健体、童心创美、手脑相长、鼓舞未来”的成长追求,板桥小学校长潘来强撰写的《课漾灵动,生盈灵性》——灵动课堂建设纪实在《人民教育》2014年第17期上刊载。
(二)国外研究的现状
与我校倡导的灵动教育部分理念相关的理念的研究却很多。如“多元智能教育” (由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提出,倡导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创造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受到广泛重视,初步形成理论体系。如今,创造教学已成世界性潮流。)、“生命教育” (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 几十年来,在全球已得到迅速发展。)、“人文教育”( 实质是人性教育,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等。
(三)研究的简评
从以上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的简述看,国内关于灵动教育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对于学生灵动发展的策略研究还不够丰富。国外至今没有灵动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这给了我们启示:课题组可以从促进师生灵动发展的策略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使研究具有新的视角,有创新点;将灵动课堂、灵动校本课程研究作为突破口,指向教育教学问题的主阵地、指向学生发展,植根于教师及教育教学实践;侧重老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灵动促进小学生发展的方法和策略的探索,研究直接指向教育教学方法、策略的变革,从而促进师生的灵动发展。
三、研究目标、内容、方法,主要过程简述
(一)研究目标
1. 对灵动教育的实践模式进行探索,对灵动教育的一般规律进行总结提升,用灵动体系的构建丰富灵动教育的内涵,形成灵动教育理论体系。
2. 基于灵动教育理论引领学校制度与文化建设、课堂变革、校本课程建设、师生发展、家校合作等方面的变革,探索师生灵动发展的路径和策略。
3. 通过学校变革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减轻师生负担,培养具有智慧和创新精神的学生,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打造灵动教育品牌,深化办学特色,促进师生及学校共同发展。
(二)研究内容
1. “灵动教育”内涵研究
2. “灵动教育”理念下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3. “灵动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研究
4. “灵动教育”理念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5. “灵动教育”理念下德育实施策略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查阅搜集国内外有关灵动教育的研究资料和相关理论,对灵动教育的内涵进行归纳、比较、分析和提炼,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 行动研究法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及学生实际情况,研究灵动教育的实施途径,在教学中探索灵动课堂教学价值观念、内容处理,从课堂教学方案设计到教学过程再到教学的评价及课后辅导等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调控、总结、提炼能促进小学生灵动成长的有效指导策略和辅助手段。
3. 个案研究法
针对教育教学中的某个典型事例或典型对象的个案研究。结合实际研究,选择来自教育实际的案例,提取针对“灵动教育”四大研究内容的相关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并对结果提出自己的看法。
4. 经验总结法
以教师实际研究中的事实素材加以分析、概括,总结和提炼出具有可操作性,有借鉴意义的研究经验,如“灵动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可以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
(四)主要过程
1. 课题研究启动阶段
(1)成立了学校课题组,聘请专家组成专家指导组。
(2)总结了学校前期灵动教育的经验做法,制定并论证了实验研究方案。
(3)在获取批准课题申报并获得评审书的基础上制定详实的课题研究方案,准备开题事宜。
(4)结合问卷、访谈、观察、理论研究等方式深入开展了前期调研活动,运用文献研究法查阅搜集国内外有关灵动教育的研究资料和相关理论,对灵动教育的内涵进行归纳、比较、分析和提炼,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5)每月一次召开课题组会议,研究探讨了所负责课题领域的问题、优势及可开发程度,成立了灵动教育研究的项目团队,分解了实验课题,成立了3个子课题组,灵动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组下又设4个开发小组
(6)召开开题论证会,课题成功开题。
1月18日由武汉市教科院湛卫清博士主持,课题组成员全员参与,并特邀华中科技大学李太平教授、区教培中心刘焱明主任、武昌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赵亚萍主任、柏玉红老师参与课题开题论证。与会专家对该课题的选题与研究方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该课题立足于学校的实际,秉持美好的教育理想,力图探讨灵动教育的理念和实施策略,选题立意新颖,具有很强的前瞻性、现实针对性和研究价值。认为“灵动教育”办学理念有特色,能将办学思想课题化并与学校常规工作紧密结合,前期的研究成果成熟、深入,对于推行素质教育具有战略意义。
2.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14年6月)
(1)撰写《关于灵动教育办学思想体系的理性思考》
(2)组织全体教师参与讨论、听取意见和建议,然后修订,形成正式文本。
(3)根据《关于灵动教育办学思想体系的理性思考》编制各子课题研究方案。
在此期间,在华中师范大学等专家指导下,在初步摸索及尝试中,学校的“灵动教育”理念得到家长、社会和专家的认同,学生表现出的机灵、自信使我们更加坚定了践行“灵动教育”理念的决心。在学校顺利通过了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评估后,为了促进我校发展的现状,我们更加系统地研究和探索“灵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策略,初步构建了灵动教育的体系。
(4)创建灵动校园文化视觉体系
(5)初步开发“灵动”系列课程
(6)在研究中完善灵动教育的理念并进行实践的探索
(7)围绕各子课题研究,组织研究成果展示。
(8)顺利通过了课题中期检查
3月28日,区教研培训中心科研处专家团队到我校进行了课题中期检查,一致认为我校能围绕灵动教育开展丰富的课题研究实践活动,构建了课题研究的框架,“灵动嘉奖令”“灵动课堂”等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充分。
(10)全面实施各子课题研究方案,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形成了一批典型案例,课例,并开展了各类竞赛评比活动
(11)围绕各研究子课题,组织相关人员,撰写相关的研究论文
(12)围绕各子课题研究,组织研究成果展示
①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研究新的举措。
②修改、补充、完善各子课题研究方案。
③开展新成果展示活动。
3. 结题鉴定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6月)
(1)整理相关研究资料,装订成册。
(2)做好结题的各项准备工作。
(3)完成总体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总结。
四、成果及成果分析
(一)核心概念界定
我们所说的“灵”是指灵气、灵慧、灵秀。“灵动”: 即弹性、变通、机智,倡导方法多样、思维深刻、策略变通、评价多元、角度多选。
小学生的灵动发展是以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能力、潜能、天赋和性格特点来因材施教,使其在各方面得到灵活主动、健康活泼、自由和谐的发展。
灵,旨在创新,释放学生的灵性,让学生更加灵慧,对当前学生创新精神不足具有直接的针对性。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天赋所在,我们的教育应该发现、激活、培养提供适合每一学生自己发展的平台、机会,着眼于未来社会所需。
动,旨在实践,教会学生在行动中多角度的看待并解决问题,对当前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具有最直接的针对性。我们倡导学生自主的发现,讨论式学习,表达式反馈,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在社会整体中拓展视野,放眼全球,谋划发展。
“灵动教育”,就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与活动,激发、挖掘、培养学生灵性与智慧的教育活动。我们凸显生命的灵气,张扬教育的动感,追求触动学生心灵的教育,让教育直抵人的内心,唤醒灵动的生命意识,培养灵动的思维特性,塑造灵气跃动的性格品质,孕育灵气与活力,激发灵性与智慧,促进动静和谐张扬。
我们提出的灵动教育是科学与人文、人格与智慧相融合的教育。并赋予它以下特征:
1. 率性的教育——激活发展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各有性,做事有道,圣人有教,人各有自然天命,“性”乃大自然赋予人的潜能,“道”乃合乎人性的教学,“教”乃按照“道”的方法教化人。人各有特殊本性,身体质朴自然之特质,决定了教学中人的主体价值与能动作用。所谓《中庸》之“道”,不能脱离人的自然本性,如果离开了,那就违反了“道”的原则。率性,意味着教学应该尊重身体的原始意象与冲动,释放身体的自然活力,通过身体有节律的运动,发出语言的、姿势的、视觉的、听觉的与节奏的美,诠释身心的内在对话,使主体获得享受与满足,从而理解生活与生命的意义。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因此教育的原则,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导向由原初教育派生出来的东西和平庸的知识……教育在于帮助个人自由地成为他自己,是灵魂的教育,而非强求一律。
2. 唤醒的教育——释放潜能
释放身体内部能量是身心健康需要,也是人享受快乐的机制和权力。有位教育专家说:“教育的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 [4]教育不是灌输,也不是改造而是唤醒,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巨人一旦醒来,潜能尽情释放,一个真正的人从此诞生。”我们的教育不能以对教材与大纲内容的灌输与记忆为目的。教育是唤醒,唤醒他作为“一个人”的自觉。身体应是灵性化的物质,而心灵则成为物性化的精神。儿童处于沉睡的状态,一旦苏醒,潜能得到释放,成长得以完成。
实施灵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灵动发展,学生的灵动发展是以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能力、潜能、天赋和性格特点来因材施教,使其在各方面得到灵活主动、健康活泼、自由和谐的发展。促进学生灵动发展就是要让教育触动学生的内心,唤醒自我表现的生命意识,培养多维的思维特性,塑造机敏跃动的性格品质,孕育灵气与活力,激发潜能与悟性,促进动静和谐张扬。具体表现为方法多样、思维深刻、策略变通、角度多选。灵动发展包括了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基本特征。主动性发展的目标主要表现在成就动机、心灵解放、兴趣和求知欲、冒险意识以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自主性发展的目标可分解为自尊自信、自我调控、独立判断决断和自觉自理、自我表现。创造性目标主要表现为独立思考、求新求异、想象力丰富、动手力强等。
3. 动显静极的教育——调动本能、生慧生智
灵动教育凸显的不仅是动态美,而且在于追求“动静的和谐张扬”。它应该有富有活力的课堂,契合包容的师生关系。还应该解放孩子的身体,激发孩子们身体的原始相像与创造活力,丰富他们的学识,提升道德、勇敢、智慧的品质。“静能生慧,慧能生智”世界因动静的变化而丰富美好,动若脱兔,静若处子那种亦动亦静的充满节奏和韵律的美好,如能在教育中实现,那真是美不胜收,试想一下:教师尊重孩子的天性,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梦想,学生在静心思考后得到问题答案的顿悟,师生在动感游戏去解放身体,在合乎人性的、自由的、参与的、博弈的及合作的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身体原始本能去学习,释放身体能量,师生在静默中去探索知识,师生在激荡中去探寻真理。教师的学术自由、人格独立,学生的激情与梦想、天真与信念,两者交互融合,充满友爱和无限信任.这种关系,师生都不是作为依附性和被动性的对象,而是积极参与、真诚合作、相互分享,这便是灵动的生命。
(二)主要发现或结论
以灵动为内核的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校园里灵动自由地发展,应该有全新的校园生活,理念革新、制度创新、工作出新,尊重孩子的天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脑子活、有灵气、会动手的学生,让他们学会选择、学会创造,不但学习的需要能得到满足,成长的需要也能满足。
1. 灵动教育理念下校园文化建设
(1)“灵动”校园文化的愿景。
以灵动为内核的教育,应该有清静幽雅的环境,有一起玩耍学习的伙伴,有引领同学们走向自由王国的老师,有“生命盎然”的环境建设;“气韵生动”的课堂场景;“才情涌动”的体艺活动;“包容开放”的评价策略……“灵动”的校园文化应该关注每个孩子的生命成长,校园内的每个生命都是舒展的、珍视每一个生命成长,灵动的校园文化是“平安、多彩、快乐、美丽”的,灵动的校园更是“尊重、选择、个性、创造”的。
(2)“灵动”校园环境文化体系构建。
①化理念为灵魂。灵动的海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变化出不同的色彩,山的沉稳和水的灵动都不可或缺。山水的动静之美启发了我们对校园视觉文化的整体构建,我们对“灵动文化”进行了界定,以具有灵性和智慧的事物为主题,创建了学校灵动视觉文化体系。
②化规定为生成。
在灵动的理念的引领下,各年级、班级、各功能教室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任课老师的学科特长进行环境文化布置,并能合拍时势按学期更新。
③化静态为动感。
将童话世界、神奇大自然、灵动科技、科技之光、传统文化作为楼层文化的构建主题,激发师生智慧,打开设计思路,楼层设计中的“童话世界”,一个个孩子们熟悉的动画人物呼之欲出,神奇大自然满目皆是有趣的动植物,灵动科技让你感受科技的最前沿,经典传统文化的述说让你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④化抽象为具体。兰心慧手的设计让专用教室、楼道文化变得生动有趣,时刻都想走到近处,一探究竟。太空舱式的科技室让孩子们仿佛置身太空;电动拉胚机泥板制作工具、釉下彩绘工具、釉上彩绘工具齐备的陶艺室让孩子们徜徉在创作的乐趣中,各学科教师主导完成的彰显语文之美、数学之趣、英语之潮的走廊文化启迪着孩子们无尽的智慧,而学生们自主完成的特色班级文化,更是看了又看、变了又变……一物一景皆灵动,每行一步都能让你驻足停留,细细品味。
⑤化无声为有声。灵动的校园不能缺少音乐,学校在大厅摆放着一架钢琴,每天清晨,孩子们走进校园掀开琴盖一串串优美的旋律便流淌而出,一曲弹罢还有下一曲,有的孩子在琴声中起舞,有的孩子背着书包驻足欣赏,早上值勤的老师的福利就是这每日不同的钢琴曲,班主任们踏着这优美的旋律进班组织早读……
⑥化无序为持守。有人说:“灵动教育”就应该是无拘无束、尽情释放,但这更需要遵守规则、持守规范,学校凝聚集体的智慧形成《共同的坚守》制度文化集,让所有师生在一小校园中有行动指南,能有方向有目的地率性而为。
⑦化随意为敬畏。校园文化不仅关乎着生活在学校中的师生,更需要学生家长的理解和认同,我们让孩子、教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长对校园文化的尊重、认同,进而上升到敬畏。在南湖一小校园外你看到的永远是有序排队接孩子的家长、在校内参加活动时您看到的也是整齐划一的家长队伍……
目前以“灵动”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已经物化到学校的每一幢房屋,每一条小径、每一处景观和每一个标志牌,使学校的每一处都成了启人心智的教育场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已经逐渐内化为全体师生的思想、行为,逐渐成为教育、教学、教研、管理等中心工作的常态。
2. 灵动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研究
在灵动课堂理念下,必须以多元课堂改变传统课堂下师生低质量的生存状态,点燃生命的激情,人人享受成长的快乐,人人体验、践行、参与其中,让教育回归本真。力图实现“四个转变”即变教会为学会,变学会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为学而学为为教(用)而学。
(1)灵动教育理念下的“折线式教学”研究。
①教学方案设计——抓点理线,让教师教得明晰。
我校教师队伍年轻化,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及教学经验尚不足的教师非常多,很可能在一堂课的把控上容易偏离教学重点,以语文课为例:“上课一不留神就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把文章详细全部解读完,详略不分;一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讲解根据个人喜好自由化。
语文组经过多次的讨论、研究、修改,研制出了更能针对语文课堂教学操作、实践的“点线图
首先通过老师充分的研读文本,找出文章的核心内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球心”,然后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我们把它划分为人文性、工具性两大版块,相机梳理、拟定出文章的主线、思想感情、表现手法及语言特点。然后把这一切运用到课堂操作中,所以“操作”也是一个重要版块。找准切入点,确定主导问题,文章就能如线串珍珠般不偏离主旨。朗读训练点能够使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充分朗读优美句段,思维训练点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训练,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
教学方案设计是一项严谨的教学活动,在吃透教材,制定出较完整的点线图后,教师就能够既灵活又准确、既丰富又鲜明地完成课堂教学,保证了教学目标不偏离中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以点线图为依托进行教学方案设计。“点线图”是由“思维导图”发展而来,它能有利于加强记忆印象和对概念的理解程度,构建知识网络,确定各学科的结构,用“点线图”这一有效工具优化教学设计,协调教学各环节的互通性,体现教学的层次性。先画出点线图再备课,促进提升教师们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抓住教学中迂回、冲突、矛盾,打造真正让学生思维活起来,学习动起来的教学。
点线图在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高楼大厦平地起的关键是建筑师必须画好设计图。那么点线图就是课堂这座神圣宫殿的设计图,老师既是设计师,也是工人,我们边施工边完善设计图。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越来越完善。
②教学过程实施——抓准核心,让孩子学得灵通。
实施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灵动教育理念下的教学应该倾听所有学生的声音,坚决抵制“排斥”与“强加”,激发学生的批判意识与怀疑精神,倡导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除了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之外,让静态的文本知识多一些动态的成分;让隐形的知识多一些显性的成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不盲从、不迷信权威和书本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
灵动的课堂应追求“为灵动而教”。摒弃直线式教学,倡导“折线式教学”,即抓住知识的核心点、关键点、突变点、生长点、创新点、阻滞点,通过迂回促进思维层次丰富,通过协商促进活动真实丰盈,通过质疑促进交往自由碰撞。教师从教材中精心提炼出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的有价值的内容和需要学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通过巧妙地引导和点拨,使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的焦点凝结在这些内容和问题上,于是二者之间产生冲突。在不断的冲突中,巧妙引出关键的知识节点,制造课堂教学的高潮,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在探究中、争辩中、操作中、实践中进行自我沉淀和积累,当然,学生的想法也许是巧妙的、奇特的,也许是幼稚的、平淡的甚至是错误的,这些都不重要,重要之处在于要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想象。
通过校本教研开展了一系列扎实而有效的研究活动。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探讨课堂中的“阻滞点”和“生长点”,引导老师们在课堂中学生有疑问有争议的地方“搭好台,唱好戏”,充分体现出课堂探究的味道。以“营造英语氛围,激发灵动英语表达”为研究突破口,研究如何在课堂上、校园里营造轻松愉悦的英语学习氛围,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各种感官参与的综合英语表达能力。目前英语组开辟的校园英语角,英语脱口秀和灵动英语秀等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锻炼了他们综合英语表达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方面他们根据英语技能与知识学习之间的关系,提出以下五步教学:导入—呈现—模仿—操练—应用。
根据学校“灵动教育”的办学理念,多次开展 “灵动课堂教学研究”。如由课题组成语胡晶老师执教的语文课《糖果雨》、数学教研组长黄丹丹老师执教的数学课《摆一摆,想一想》,让大家走进了“灵动课堂”,两位老师用美丽的语言,活泼的教学状态,动听的乐曲,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将孩子们带入乐趣无边的课堂,孩子们学得灵通。
教师制造课堂教学的高潮,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在探究中、争辩中、操作中、实践中进行自我沉淀和积累,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思维和表现的欲望,很好地体现了“灵动课堂”的价值追求。两位教师还围绕灵动课堂的设计和实施阐述了自己的课堂设计思路,灵活的教授、动感的课堂让参与研讨的老师回味无穷。真正以课堂教学为依托着力追求“为灵动而教”。
③教学评价研究——灵动嘉奖,让孩子自由成长。
老师们可自由建立自己的课堂评价系统,并与学校的灵动嘉奖令评价挂钩,学校按每位学科老师的课时量分配一定的嘉奖令数量,老师们在课堂上从本学科的特有价值出发对孩子们进行评价,每个嘉奖令的发放均书写奖励理由。
3.“灵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1)开发“灵动”系列校本课程
在子课题组的统筹下,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认真分析现状与需求,充分挖掘地方、学校、学科资源,利用我校师资专业性强的优势,根据各个学科自身的特点,不断丰富和完善该学科自身的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各学科根据新课改要求,按折线式教学法编写“灵动课堂”教学案。进一步深化了灵动教学模式的研究,形成适合学生个性、教师特长、学科特色的多元的教学模式,将研究成果落实到教学过程中,以形成师生共识,并产生社会影响。
完成了灵动心理、灵动表达、灵动游戏、灵动英语等灵动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编写。既体现了教师之灵动,在开发过程中又发展了教师之灵动。
充分满足学生的成长体验需求,理解学生的可能性,不断完善适合学生个性、教师特长、学科特色的多元的校本课程体系。深化推进灵动英语、灵动心理、灵动游戏、文化小导游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学校八十多位老师人人开办社团,真正做到让学生自由选择、全员参与,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完善 “灵动校本课程”框架体系
(3)明确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特色目标
语文学科:书漂亮字、品经典文、练好口才、写好文章
数学学科:会发现、乐探究,善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英语学科:流利的口语表达;开放的国际视野。
音乐学科:唱一首好歌;品一曲经典;习一种乐器;舞一段心曲。
美术学科:大胆创想,个性创意,巧手创造生活美。
(4)深化灵动教育特色课程的实施
①灵动表达研究---开发文化小导游校本课程
编写开发文化小导游读本,结合学校校园文化创建特色,以童话世界、大自然、现代科技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为依托,创设多种平台,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心理素养。学校搭建平台让小导游们展示自己,所有到学校参观的来宾都是由学校的文化小导游负责接待,每学期都进行了灵动小人才——文化小导游的比赛,这一课程的实施让学生敢于说话,有话可说,更善于交流,自信大方。学校“文化小导游旅行团”特色节目多次受邀到街道、区、市进行展示,获得广泛赞誉。
②灵动游戏研究---开发灵动游戏校本课程
精心设计创新和编写了多种不同的体育游戏,充分挖掘生活素材、喜剧、传统文化素材、演艺素材等方面筛选出适合体育游戏特征的内容,创编出既有欣赏价值又有新意的游戏,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目前已经研究出近200例不同种类游戏,而且已经编辑成册,供孩子们学习、玩耍。
③灵动英语研究---开发英语脱口秀校本课程。
通过英语脱口秀这个平台,让那些平时上课没有勇气举手说英语的学生,在老师和全校学生激情澎湃的情绪带动下,也能大声的说英语,每个星期一早晨学生们都在英语老师的带领下大声快乐的说唱英语,培养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爱好,从而促进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将“灵动英语”融入大课间活动,老师们根据自编教材,配合音乐、舞蹈,让学习英语变成了一桩游戏。
通过灵动英语的研究让学生大声说英语,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打造激情动感的英语特色,我们还将进一步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年段特点和知识水平,研究编写适合各年段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训练读本,为学生的口语表达提供素材,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④灵动心理研究---开发灵动心理校本课程
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指引,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对学生传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在校本课程中用小故事、小事例中挖掘契机进行心理咨询指导和良好的行为训练,为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与处理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对一个现象多种解释,多角度看待问题,并能落实到具体行为。培养多种角度看待问题的心理并努力达到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与处理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5)校本教材的课程化实施
在各个年级开设灵动教育特色课程。并根据课程特点、专业师资确定各个校本课程引领团队,课程引领团体与教师定期教研一起作出决定,对课程提出建设性意见。在校本教材课程化实施中,实现学生“灵动”成长,全面发展。
4.“灵动德育”实施策略的研究
(1)要求具体,行动落实,共同成长——月、周、日礼仪教育
学校贯彻灵动教育理念,确立了以“灵动”为特色的学生活动体系,拟定月主题,确定周序列,明确日重点,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通过开展特色活动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做有德行的人,塑造美好人性,让每个学生成为独特而最好的自己力求从每个孩子的实际出发,从满足他们成长的需要出发,做到要求小一点、行动实一点、评价活一点、观察细一点。力求通过灵动理念牵引学生活动,每周学生均能自主选择体验类课程活动,融德育教育于校本活动课程的实施中。
(2)创新评价,尊重差异,及时奖励——“灵动嘉奖令”
每个孩子都是有差异的,每个孩子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不尽相同,我们希望对学生的德行教育除了要求、教育以外,还应该有全面而又实在的评价,对学生及时表扬和鼓励。我们在班级评价的基础上,推出了学校的“灵动嘉奖令”。此项评价力求让每一个学生的优点能得到放大和及时的鼓励,让所有学生都有参与到、争取到被表扬的机会,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巩固学生的习惯养成。
青、黄、红三种颜色表示不同等次的嘉奖令牌,制定详尽的兑换规则,从就餐、站队、做操、守纪、礼貌、卫生、劳动、自理、互助、活动、思考、作业、发言、写字、准备、理解、诚实、开朗、活泼、大方等多个维度评价学生,每天一评,每周一总评。当学生集齐红色嘉奖令牌时,可以自己填写兑换心愿表格,由老师、大队部共同帮助他实现一个小愿望。这些愿望是在征集全校学生愿望基础上再整理归纳出来的,主要侧重鼓励丰富学生情感、争取表现、增加机会、强化习惯等易操作、能兑现的小愿望。
(3)搭建平台,动态记录,共同协作——电子成长记录袋
生命的成长是美好的,是充满活力的。成长着的生命不断变化,不断努力,不断靠近理想标准,而标准随着孩子成长也在不断变化中。既然学生成长是动态的,学校应该搭建一个动态的平台展示每个学生成长的轨迹,记录下每个学生发光的过程。电子成长记录袋是对学生评价的变革,运用现代化的手段,调动家长和学生积极性共同去记录每个学生的成长足迹。电子成长记录袋,用简单易行的幻灯片的形式制作相应的内容模块,老师、学生、家长在相应的内容模块中添加相应的内容,可以随时随地的添加上传、修改,每学期展示一次,评比一次。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不是千人一面,不是千篇一律,拥有自己的特色,记录自己的成长轨迹。
孩子们成长的每一个瞬间、点滴的进步都让我们更加珍视:小学阶段的第一次开学典礼、第一次当上升旗手、课堂上精彩的发言、运动会上挥洒汗水的身影、毕业典礼师生深情的拥抱、春秋季社会实践活动快乐的定格……这些都能在学生们的存储在电子成长记录袋,值得我们细细的品读和回味!
(4)直观生动,真实灵活,真我风采——新媒体
办好校园电视台、网站、班级博客是适应当前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社会大环境发展需要,在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时候南湖一小借助校园电视台呈现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录像、DV短片,珍视学生成长的每一瞬间进行记录,让呆板的思想道德教育变得直观、真实、生动、灵活,引起学生兴趣进而敞开心扉心悦诚服接受教育。
发挥校园电视台网站的宣传榜样,树立典范的作用。学校网站德育专题活动及相关内容的及时更新,每月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包括班级博客)的更新和评比,也为老师们德育工作的研究和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借鉴。通过节目策划和安排从各个侧面展示出一系列优秀学生的风采。如学校开辟的每月灵动之星栏目,在学生中树立好的榜样,对孩子们来说,树立的榜样越典型,越能调动广大师生的主观能动性,越能在校内形成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学校正不断努力将校园电视台和网站办得更贴近学生,更有品味、用这种灵动的方式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产生共鸣。
五、成果转化情况及应用前景
(一)《课题研究报告》、《灵动嘉奖令研究报告》
(二)建构了灵动校本课程框架。
(三)进一步提升了教师专业化水平,初步形成了:
1.《灵动课堂——折线式教学法教学案》
2.《灵动德育——美德养成》
3.《灵动心理——学会选择》
4.《灵动英语——英语脱口秀》
5.《灵动游戏》
6.每月一期的《萌萌语》校刊
7. 一批优秀的《教师手记》
8.“灵动英语”、“灵动大课间”、“文化小导游”特色节目多次在省、市、区、片际交流展示,获得广泛赞誉
9. 学校先后被评为武汉市高效课堂建设工程先进单位、武汉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
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深入研究的设想。
(二)将灵动的管理纳入到课题的研究中,让课题研究更能立足于解决教育教学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保证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与“灵动教育”的理念相悖的不良的做法还在不时地发挥着其惯性作用,“灵动教育”理念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很好贯彻还需要一个过程,大家对灵动教育中学习策略理解得还不够透彻,老师们将理论知识融进平时的教育教学行为中,还需要总结和提炼的过程。
总之,在对灵动教育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收获到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迅速转变、学校灵动特色正逐步形成、学校发展蒸蒸日上的喜悦,我们将继续努力灵动教育做的根深叶茂,搭建平台让师生共成长,每个人都能做最好的自己,有最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鸥.立足“多赢”,推动课改应对未来挑战网络科技时代[J].
[2] 唐松林 范春香.身体:教学世界蕴藏其中[J].
[3]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
[4] 李政涛.教育的灵魂在哪里[J].
[5] 傅瑞珏.灵动,叩响教育旖旎之春[J].
[6] 程大琥等.教育:凸显生命的灵动[J].
[7] 徐芬 赵德成.成长记录袋的基本原理与应用[M].
[8] 陈杰琦 西娜·莫兰 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在全球[M].
[9] 潘来强.课漾灵动 ,生盈灵性[J].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