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研训新闻
小教室:武汉市幼儿园区域活动专题研究走进湖北省省直机关第二幼儿园
阅读次数:[]次
近日,湖北省教研室、宜昌市教科院、潜江市教科院、咸宁教科院等学前教育专家在武汉市教科院、武昌区教育局、武昌区教培中心相关人员陪同下,亲临湖北省省直机关第二幼儿园进行了学术交流和研讨。
湖北省省直机关第二幼儿园大班梁丽娟老师结合幼儿对假日旅游经历的分享和幼儿感兴趣的社会场景体验、社会角色的主题乐园“星期八小镇”的游戏形式,精心打造了主题区域活动《假日小镇》,和孩子们一起创设了角色区”拍立得”,建构区“拼搭乐”,科学区“ 探索频道,益智、图书区”休闲吧”,美工区 “假日采风”等等。活动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区,自主选择角色,和同伴们一起合作、协商,创造性的开展游戏,通过观察,梁丽娟老师针对孩子们的游戏需求进行了适时的指导,促进了孩子们游戏水平和社会性发展,获得了专家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拍立得”角色游戏区中,梁老师鼓励幼儿大胆体验、模仿照相馆摄影师、服务员、化妆师及顾客的角色工作及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和自己相关的服务项目,体验工作人员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通过解决“不愿当摄影师”、“服务员工作简单”、“顾客少”等一系列问题,和孩子共同协商解决的策略。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推动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拼搭乐”建构游戏区中,教师引导幼儿规划设计了假日小镇的二期规划图,提供果冻盒、碎泡沫、毛根、橡皮泥等新增材料制作小花坛、小树等建筑的辅助设施,鼓励幼儿根据规划图自主选材、相互讨论、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建构中发生的问题,与同伴一起达成游戏的意愿,提高游戏的能力与成功体验。探索频道(科学游戏区)中设置了观察蚂蚁工坊、豆芽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可以发芽、探索布的防水性、方糖与砂糖谁溶解得快等科学小实验,让幼儿充分与材料互动,满足好奇心,保持求知欲。通过操作与试验激发孩子们观察、发问、探索、尝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分析、操作、实验、等方法,提高了孩子们猜想、观察、验证、分析等的能力,形成了初步的科学素养。休闲吧(益智、图书区)中,孩子们将自己创编的故事编辑成册,投放到书架上,增加幼儿的游戏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孩子们感受欣赏的同时,也给孩子创造和展示的空间。同时教师还针对孩子们的旅游经历,开展和家长一起制作旅行棋的活动,鼓励孩子们自己根据棋盘的内容自己协商制定下棋规则,启发孩子们用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式,在游戏中习得旅游出行的一系列的知识经验。假日采风(美工区)中,新增了小尖帽的装饰,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还将装饰好的小尖帽送到拍立得,作为顾客拍照用的帽子道具,体现了区域间的互动与融合。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了美的艺术氛围,增进了审美情趣的体验,激发了审美欣赏的兴趣和艺术创作的动机。
研讨过程中,大家一直认为梁老师组织开展的区域活动,具有以下亮点:一是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在区域活动《假日小镇》中,遵循了“问题从孩子中来,规则由孩子来制定,材料由孩子来选择”的原则,从开始主题的产生到根据孩子的意愿设置区域,再到游戏材料的丰富、提升,游戏情节的拓展都充分体现了孩子的参与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我是小主人的思想,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和成功体验。二是教师是游戏的推手:梁教师在幼儿游戏中始终扮演的是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实施正确引导和帮助时,老师做的最多的就是观察,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没有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水平做标准去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始终关注孩子的活动、了解当前孩子已有的经验是什么、孩子对什么感兴趣。通过观察,了解孩子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恰不恰当,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活动中教师投放了百宝箱,百宝箱开放式的材料,无预定目标玩法,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使用这些材料,玩出无限花样来。在区域活动的组织中,老师真正做到了幼儿游戏的推手这一角色。三是游戏是点亮幼儿发展的明灯:游戏中老师始终秉承:“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它伴随着幼儿的成长。没有游戏就没有发展。游戏反映发展,游戏巩固发展,游戏促进发展。”在区域游戏中促进了幼儿认知能力、情感体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教师立足大自然、大社会是幼儿学习的活教材的观念。让孩子成为“社会的人”。游戏中注重将游戏与社会有机融合,让游戏与幼儿发展的有效的互动。《探索频道》区的幼儿通过溶解实验制作出来的饮料投放到《休闲吧》供顾客享用,《拍立得》区在顾客少的时候,孩子们制作拍照优惠卡,分发给其他活动区来招揽顾客等,增强了区与区之间的合作以及人际互动,最终实现各领域、各目标之间的渗透和融合。走进《假日小镇》就是一个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