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小学研训
(武大二附小)2009、4月五年级科学随机测查分析
阅读次数:[]次
(武大二附小)2009、4月五年级科学随机测查分析
参与测查总人数( 74 )
第一题 |
正确人数:73 |
错误人数:1 |
|
第二题 |
正确人数:72 |
错误人数:2 |
|
第三题 |
正确人数:54 |
错误人数:20 |
|
第四题 |
正确人数:73 |
错误人数:1 |
|
第五题 |
理由充分人数:25 |
理由不充分人数:49 |
|
第六题 |
正确人数:70 |
错误人数:4 |
|
第七题 |
A人数5 |
B人数23 |
C人数46 |
第八题 |
是科学问题人数60 |
不是科学问题人数14 |
|
第九题 |
A人数1 |
B人数42 |
C人数32 |
第十题 |
A人数45 |
B人数27 |
C人数2 |
第十一题 |
A人数18 |
B人数56 |
C人数 |
第十二题 |
A人数2 |
B人数51 |
C人数21 |
科学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单位:武大二附小)
项 目 |
30岁以下 |
30-45岁 |
46岁以上 |
合 计 |
人 数 |
2 |
|
|
2 |
项 目 |
专职教师 |
任本职年限 |
合计 | ||
性 别 |
男(1) |
女(1) |
5年以下(1) |
5年以上(1) |
2 |
附文字分析:
第一题: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潜艇压载舱装满水时下沉,否则上浮,说明学生意识到物体的沉浮和重量有关系。(当然,有些学生可能会忽视这是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的现象。)
第二题:无需多言,绝大多数学生都知道怎样计算排开的水量。
第三题: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回答三个问题,说明他们能够根据物体的密度(虽然他们不知道这个概念)来判断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回答,说明这部分内容对学生仍然有一定难度。
第四题:绝大多数学生都知道热在金属上传递的方式,问题是有少量学生不能用合适准确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意思。
第五题:问题最大的一题。有50名学生回答切小的土豆在水中沉,但是其中只有大约一半能正确解释自己的推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学生的错误观点根深蒂固,一时难以改变;2、上课时做的胡萝卜的实验出现的几种不一致的结果造成了学生思维上的混乱;3、部分学生忘记了土豆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第六题:绝大部分学生都意识到重复实验可以提高试验的准确性。
第七题:有意思的统计结果。大部分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但是只有一部分能把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转化为实际行动。原因嘛,恐怕一言难尽……
第八题:绝大部分学生能针对描述的现象提出科学的问题,其中大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油为什么能浮在蜂蜜上?但有一些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创造型:如果把蜂蜜倒在油上会怎么样?如果把铁放在蜂蜜上会怎么样?……其实其余的学生有很多提出的也是科学的问题,但是可能是没有正确理解题意,提出的不是和所描述的现象有关的问题。
第九题:选择B和C的学生占了绝大多数,说明学生意识到科学不应该迷信权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说和做往往是两码事,选择B和C的学生在碰到实际问题时不一定是这么作的。感觉这道题答案太明显,所以统计的结果缺乏可信度。
第十题:大部分学生回答自己亲自设计实验,也有一部分学生回答参照书上的方法。如果果真如此,那我相当满足了!就我的感觉而言,课堂上能够真正做到自己设计试验的学生不会超过一半。我到真的佩服那2个回答说自己看着其他人动手的,因为他们非常诚实。
第十一题:“正确”的选项太明显,大多数学生选择A和B
第十二题:51个学生选择坚持自己的观点,并寻找证据;21个学生选择等待老师作出判断——我要检讨自己了!有这么多学生等待我的判断,是不是意味着我平时太强势呢?也许我应该给学生比现在更多发言的机会,多问问学生是怎么想的。不过这个结果从侧面证明了第九题的结果有多么不靠谱!如果学生真的连科学家的结论都敢于质疑,为什么有这么多学生等待我的判断呢?不过对于小学生来说,把老师看作权威也许是一个普遍的心理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