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小学研训
武昌区堤前街小学校本课程方案(09年修订稿)
阅读次数:[]次
武昌区堤前街小学校本课程方案(修订稿)
 
说明:
当前的状况和修订原因:
我校原校本课程方案起草于2003年,当时的想法与现在实际有些差距,感觉确定主题形式化,实施过程操作性不强,课程评价不具体。事实这几年,除了依托师资开设的兴趣类课程能继续之外,其余的以长江为线索的课程都已停止。分析原因,当初的方案是依据上级要求硬想了一个主题,个人闭门造车完成,没有教师的思想依托,实施起来教师不理解,无法操作,自己勉强开发两个学期,终因为个人力量有限,中途停止。
    本次主要修订的方面课程结构和运作流程。
 
一、    背景分析
校本课程我校已经开发实施了好几年,开发了一些学科延伸类课程如书法课、阅读课;兴趣特长类课程:舞蹈课、国球课,学生的满意率也很高。但是反思课程开发:教师面不广,只限于几个骨干教师,有些教师还不知校本课程为何物;课程开发的运作体系学校没有真正形成,课程的申报、评价制度流于形式,没有调动大多数教师参与进来,不利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课程依托太少,只依托本校师资、以及学校资源,因此开发面窄。希望通过本次修订,在后一个五年计划中,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能打开一个新局面。重点工作将放在形成校本课程开发的运作体系上,最终形成良性循环的运作体系,扩大载体参与面,通过课程开发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校本课程目标
     1、学校目标:建立标本课程运作体系
        阶段目标:初步形成运作体系的雏形(第一年)
                  在运作中逐步完善,积累一定经验(二~三年)
                  形成良性循环运作体系(第五年)
     2、教师目标: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培养研究型教师。
     3、学生目标: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责任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机会,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好特长。为终身学习预防针奠定基础。
 
二、    校本课程结构及门类
已经开发正在实施课程
课程
类别
课程
名称
课程目标(及实施对象)
内容
教材
学科延伸类
数学思维课
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4年级)
学生相应年断的趣味奥数内容
改编
书法课
纠正不良的书写习惯,提高学生硬笔、毛笔书写水平(5~6年级)
书法技巧的训练、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书法鉴赏
自编
兴趣特长类
国球课
掌握基本是乒乓球技术(3~6年级)
乒乓球训练
自编
形体课
提高肢体协调性、审美能力(1~2年级)
形体训练
自编
 
 
 
 
下阶段将增加一些短期的主题课程,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如每学期进行4课时的
课程名称
课程目的
课程内容
每学期时数和实施对象
课程计划实施人员
安全自护课程
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
自护自救能力训练
4时(全校)
德育主任
杨古君
青春期教育
 
 
2时(六年级)
社区青少办
血防教育
提高血防意识,杜绝血吸虫病的发生
血防知识讲座
2时(全校)
体卫负责人
熊婷
下学期希望增加一些具有班级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时数在4~6个课时之间,要求45岁以下教师都要申报,为多样化的课程形式提供土壤,为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面提供保障(例如:教师专题讲座式:六年级女生和男生分开的生理讲座,五年级的经济与投资、一年级的校史课等;学生社团(兴趣)活动式:读书社、合唱队、英语口语角等、短课时模块式:课本剧表演系列、家政系列、思维训练系列、航模系列等)在申报之前,学校进行什么是校本课程、如何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纲要撰写等相关培训。
  
四、校本课程组织实施方式
成立由学校行政组成的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运作流程以及指导、审定、评价、支持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职务
具体分工
组长
陈齐华
校长
领导、监督、保障、协调
组员
钟娟
副校长
流程监控负责、课程评价、课程实施的指导和培训
 
杨古君
德育主任
课程方案审定、课程评价
 
曹光伟
教导主任
课程方案审定、过程管理
过程资料的收集
 
五、每学期运作流程
   1学期结束前由教师申报下学期承担校本课程名称和课程目标;
2、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根据学校校本课程总目标、学生需求和教师提供的书面资料确定开发项目,对于申报了但暂时因为各种原因暂不开发的课程,领导小组进行登记收录进待开发课程库中,此工作也作为教师评价的依据;
3、校本课程领导工作小组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4、新学期开始,教师依据纲要实施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纳入全学科月常规管理之中,由教导处进行课程监控和管理
5、期末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上交过程资料(纲要、教案、2~3课时案例、成果及相关资料)
6、领导小组依据资料和学生反馈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奖励。

六、评价与管理机制
对学生的评价:
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科目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评价前向教导处提交评价方案,评价后填写评价手册。
对教师的评价
将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纳入教师期末校本培训评价,比率为20%,对其中15%为常规工作评价包括纲要撰写、课程实施、案例提交、学生评价,由校本课程评价小组衡定;另5%由学生对教师开发课程的满意度折算。
对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兼),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检查和评价工作。
    2、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学业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3、对于校本课程开发元素齐全规范,学生满意度高的,收录进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资源库,进行持续开发;反之修改或撤销。
 
七、保障与激励 
   保障:
1、        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2、        教导处做好课程实施中学校资源协调工作。
3、        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课程开发的主题培训。
4、        为课程开发设立专门奖励资金。
5、        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课程研究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
激励:
1、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高校本课程的工作量认定(1:1.2)。
2、设定开发奖,对开发课程评估高的教师给于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 。
3、对于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优先提供培训、评先机会。

 
 
 
2009年5月25日
执笔人:钟娟
校章
 
相关资料下载: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