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小学研训
武昌区新河街小学校本课程方案(09年修订稿)
阅读次数:[]次
武昌区新河街小学校本课程方案(09修订稿)
修订说明: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我校前期开发的《启智天空》系列教材对学生思维、观察、想象的训练,对学生智力开发具有一定帮助,但存在着一定的单一性,因此,本学期,我校引用了《少儿国学读本》作为校本课程的必修内容,同时已着手开发兴趣活动类的校本课程,前期使用的《启智天空》系列中的相关内容将与兴趣活动类的校本课程进行整合,形成我校校本课程的选修课。
一、背景分析
经过多年的开发,研究,我校校本课程《启智天空》取得了初步成果,深受学生喜爱。“启智天空”以其有趣的内容、思维的激荡、轻松的交谈、个性的展示,丰富的种类,深深赢得了各类学生的喜爱。与此同时,学生的智能水平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如:思维模式由单一固定式向多角度思维逐步过渡;观察、想象能更细致化;养成了思考好后再行动的良好习惯。学生也变得更自信,更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其次,《启智天空》独有的特色,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家长十分支持我校“启智天空”的创办,满意着学生的发展变化。开发实施过程中,我们积淀下了一些颇有价值的资源。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组织而成各年级各学期素材资源库。教师们的科研能力得到了锻炼,反思能力不断增强。在校本课程这片可供教师自由开垦的土壤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问题意识和反思能力也增强了
但经过近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这套自编教材对学生思维、观察、想象的训练,对学生智力开发的确具有帮助,但存在着一定的单一性。本着校本课程设置必须首先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这一原则,我们通过问卷、访谈等各种形式,对全校学生进行调查、评估,在了解学生的需求,充分考虑到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客观分析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学生的学力情况、学校的资源状况等基础上,通过认真总结分析,我们一致认为,在培养学生智力能力、思维、想象能力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需求,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因此,本学期,我校引用了《少儿国学读本》作为校本课程的必修内容,同时已着手开发兴趣活动类的校本课程,前期使用的《启智天空》系列中的相关内容将与兴趣活动类的校本课程进行整合,形成我校校本课程的选修课----《综合兴趣》。
二、校本课程总体目标
必修课程:
1、学生发展目标:能够熟练地背诵所学古诗词并理解诗词中所蕴含的深意,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学生朗诵古诗词的水平;初步感受中华民族国学经典,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感知祖国语言文字形体美的深刻内涵,提高欣赏水平。
2、教师发展目标:使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课程理论,实现角色转变,具备科学的课程意识、娴熟的课程开发艺术、精诚合作的精神,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3、学校发展目标:营造读书积累的良好环境,利用国学诵读教学活动的优势,促进学校书香文化特色的形成,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打造办学品牌。
    选修课程
1、学生发展目标:通过校本选修课程的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积累艺术文化深厚的底蕴,发展个性特长,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长,通过校本教育,努力培养其的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提供自我发展间;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陶冶情操、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2、教师发展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拓展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转变教学行为,增强课程意识;提高科研能力、科学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3、学校发展目标: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整合与补充,以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培养各类有个性的特长生;
三、校本课程结构及门类
必修课程:文学素养类,《少儿国学读本》,共六册,适用1——6年级,间周一节。
选修课程:各年级间周一节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主讲教师
协辅教师
艺术修养类
十字绣
陈晓薇  刘涛
甑芳    李春秀
红黄蓝画社
李靖    丁建华
阮哲    胡元枝
舞蹈
邱丽华  陈晓霞
吴柯君   王明珠
合唱队
郭彬夏  汪康兆
陈思思   许劲松
书法
谭慧    陈岚
周晶利   杨玲
体育活动类
乒乓球
刘胜    程淑文
周静洁   王丹
篮球
钟兰    张玉尊
李新民   张正光
体操与健美
张婷    李俊
张京芳   刘娜
学科拓展类
数学乐园
王岚    李勇
李嵘     徐思思
网络任我游
邹曲元
李萍
快乐ABC
兰芳    刘萦
温耀君  常瑞枝
行思训练
启智天空
孙慧亮
陶卓君
 
四、运作流程
由于是直接引用的相关书籍,因此,我们校本课程组的老师是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开发研究,从而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国学读本》校本教材,执教老师在使用引用教材的同时,根据现在教材内容,提供个性鲜明的设计方案,如在山水风物诗后安排“请你画一画”;在抒情诗篇后安排“欣赏链接”,“请你诵一诵”等;在有人物情节的诗篇后安排“请你讲一讲”等等。校本课程组将根据教师提出的方案,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合作编写该篇目的本校《国学读本》教材,力争在做到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一定层次性,利于长期发展的本校各年级《国学读本》教材。(每学期9课时)
在成立以现任校本课教师为主的《国学读本》试行实施,研究开发小组的同时,吸纳音乐、数学、体育、写字、手工等部分教师为兴趣类校本课程的开发组成员,各成员根据自己学科特点,开发编写兴趣选修课内容,包括艺术修养类、体育活动类、学科拓展类、行思训练类四个类型的兴趣课程的开发研究。在此基础上辐、普及到全校,最终形成兴趣类校本选修课程体系。
09年起的未来三年,我们将不断研究、学习、实践、讨论、交流,循序渐进,积累资源,力争两年内完成我校必修校本课程《国学读本》和选修校本课程《综合兴趣》两大体系。开发的过程将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试行引用教材(2009年2月----2010年1月)
第二阶段,合力研发,形成我校《国学读本》和《综合兴趣》校本教材内容。(2010年3月-----2011年6月)
   这一阶段将举行一系列研讨活动,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惑和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共同分析和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逐步形成合作开发的局面,使开发成员在不断的合作中增强开发的信心,取得一定的开发成果。同时,通过定期的研究,学习,讨论,一方面检测新编的内容是否具有教师教学的普及性,另一方面是否有再创新,是否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此外,在这一阶段中,学校还将针对教师的实践研究,每月定期开展校本课程研讨活动,内容包括校本课程教学研究、国学诵读效果研讨,兴趣课程的教学实效研究等。
这一阶段,学校将开始试行必修课和选修课同时进行,将把全校各班的校本课程时间同一安排在每周五下午第二节,必修课和选修课间周一次交叉进行。因为《综合兴趣》课程是打破年级,班级,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择,为了更好的组织该课程的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积累丰富的资源,每一个授课班级将由一名主讲教师和一名协辅教师组成,主讲教师负责课前完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案的撰写。协辅教师负责将不同班级、年级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记录学生考勤,协助主讲教师检查、收集学生作业、作品,记录主讲教师的教学流程。在《兴趣课程》授课时间内,学校教导处、教科室对各授课班级进行检查,检查主讲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教案的撰写,协辅教师对学生组织等,并作记载,检查的情况将与月末过程管理教师个人等次的评定挂钩,于此同时,每位主讲教师月末上交本月两次教学资料(教学内容、目标、教案、反思),各协辅教师上交五份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主讲教师的课堂实录、以及学生的考勤表。每月上交的资料将有教科室统一收集,评比。十二个选修项目,(除“启智天空”只吸纳低年级学生,“网络任我游”只吸纳高年级学生外其余每个项目有低年组和高年组,因此,每月可收集主讲教师校本资源44份,依次循环进行,不断坚持积累《综合兴趣》的课程资源。当低、高年级交替时,校本课程资源便可做到资源共享。
第三阶段:整合完善校本化体系,展示成果。(2011年9月----2012年1月)
制定完善我校国学文教育和综合兴趣校本化体系。这一阶段将总结教师的实践研究成果,每月进行一次成果展示。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展示、校本课程实践经验交流、国学诵读成果展示、兴趣课程汇报演出。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还将集中展示学生的采蜜集、手抄报、读书笔记本等。
五、评价与管理机制
(一)对学生评价:根据学生兴趣、态度、诵读及获奖情况,按照优、良、合格的等次,结合学生自评、班级互评、教师点评的多种评价方式,例如:
形象类:如红花、大拇指、笑脸、……
评语类:通过作业本、试卷、家长联系卡等形式,用生动形象、适合于学生接受的语言评价学生。包括教师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
园地类:以班级为单位设计各种鼓励性、展示个性的"园地",如:苹果乐园、智慧园。
以上几类是供选择还是都要用到?谁来选?评语、形象、园地类评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最后结果如何呈现给学生,
(二)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同行、校长对教师的评价。其主要方法有观察、调查、问卷、随堂听课与备课评析。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记入教师工作量,纳入教师的业绩考核,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之一。
 
(三)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主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多种反馈信息,评估开发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修订方案,改进实施的建议。由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组织阶段性评价,一学期进行一次。校本课程评价程序主要包括:
    ①依据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和相关《课程纲要》,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②编制评价工具,设计一种获得教师、学生行为记录的工具。如各种评价表。
③收集、分析、整理反映校本课程学与教的信息。
④反馈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校本课程的教与学建议,完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计划和重点。
六、保障与激励(可选)
1、构建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是建立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校本课程”在学校中主体地位的确定。
(1)校级领导管理:
①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
②校长按计划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经费到位,供购实资材,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
(2)教导处、教科室管理:
严格执行学校规定的校本课程授课时间,(每周1课时,选修课与必修课间周一次交叉进行),积极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授课,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评价方法,以此促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写好校本课程过程中发生的小故事,重视校本课程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主动根据学生情况,完成教师使用教材的开发、整合。每一授课资源包括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内容说明、要点提示、教学建议、教学过程(如有练习,则要附加练习及练习解说)。
加强对开设的校本课程进行具体的指导和落实,及时对校本课程开展进行日常的考核和评估工作。
(3)教研组管理:
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它在校级、教导处、教科室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全部工作。
①教导处、教科室负责人认真组织好教师每月一次的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知识的学习,明确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任务,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或课程实施计划并严格执行。
②积极开展本课程的研发活动,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该课程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完成教案的撰写、做好课后反思,积累我校校本课程资源,加强集体备课,制作教学用具,达到资源优化和共享。
③以课程门类为单位形成研究组,定期开展研究活动。
教研内容主要内容为:专业知识学习、教学活动设计、预案编写则以讨论等为主,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编写研讨,间周一次教学研究活动,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反馈课堂实施中的一些问题,共同商讨对策、措拖。课程组教师需每学期提供2个案例,供课程组研讨、汇编。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困难总是会有的,问题也会不断出现,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成功中总结经验,在失败中反思原因。“路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我们坚信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价值,也会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将校本课程的工作做得最好。
                                                 修订执笔人:李洁
 
 
相关资料下载: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