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小学研训
武昌区棋盘街小学校本课程方案(09年修订稿)
阅读次数:[]次
武昌区棋盘街小学校本课程方案(09年修订稿)
一、指导思想
  为保证我校新课程方案的有效实施,依据教研室的相关文件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学校“以美为尚,快乐成长”的“美乐教育”办学思想和“以美载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的“美乐教育”实施策略,在课改八年的经验基础上,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等形式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丰富而高雅的美乐校本课程地实施引导,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积极有效地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力求培养“健康、文雅、和谐、向上”的美乐少年,打造“有爱心、有智慧、有品味”的美乐教师,努力构建“环境有模有样,课堂有声有色,师生有滋有味,工作有条有理”的美乐校园,特重新调整制定本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如下。
二、开发目标
本课程以课改为载体,坚持 “科研兴校”与创建“特色学校”相结合,传承并发扬“美乐”课程文化,进一步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努力实现学校课改总目标。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本着“塑造完美心灵,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丰富学生文化底蕴”为宗旨,积极组织和引导全校师生走进传统艺术、走进棋盘文化,扎实有效地开展“美乐”棋艺教育活动,在棋艺教学中广泛传播中华民族博大精神,兴起棋艺学习热潮,营造学校良好的雅行文化氛围,真正让学生在学艺中受益、进步、成长、成材,让技艺美丽孩子们的人生。同时,通过该课程的实施,促进“美乐”校园的营造,推进文化校园的建设,打造“以美为尚,快乐成长”的“美乐”特色学校。具体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领略到“棋艺”文化的价值与意义,激励同学们多学习、勤练习,拓展艺术眼界,引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艺术鉴赏习惯。
2、初步掌握棋艺表现技巧,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3、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培养具有科研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教师团队,促进学校“美乐特色”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景,提供示范指导,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后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艺术修养与美的言行气质间的关系。
2、在修炼棋艺技巧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在勤奋练习过程中养成持久的毅力。
3、掌握正确的艺术表现方法,在经历棋艺技巧的学习中,学会舞蹈形体、器乐演奏、书画创作、体科劳技巧等科目的基础学习技巧和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1、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坚持自愿自主、灵活开放的原则,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让学生在“兴趣教学”、“特色活动”中,陶冶情操,学会学习;感悟到棋艺的乐趣。
2、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三、实施内容
在校本课程已开发的八年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发掘学校、社区团体等多方资源,调整设置了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教师、学校整体共同发展的多项课程。
首先是充分挖掘学校资源,也就是尽可能利用学校已积淀的特色文化、教师的特长能力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发出相应的课程:一至三年级开设“美在形体”(舞蹈启蒙)、“美在手工”(手艺启蒙)等课程为必修课程,“美在书画”(书画启蒙)、“美在琴棋”(乐器演奏及棋艺启蒙)等课程为选修课。四至六年级拟开发“美在书画”(毛笔书画提高)、“美在劳技”(劳技提高)等课程为必修课,“美在琴棋” (乐器演奏及棋艺提高)、“美在科技”(科普与竞赛活动)、“美在健体”(体育训练与竞赛活动)等课程为选修课。
其次针对丰富的社区团体资源和学校地域文化资源,我校结合学校学特文化的发展与建设也做了整体规划开发,让专业人士走进校园,来到课堂为孩子上校本课是我们的创举。社区团体专业人士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了学校特色,满足了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与此同时,也拉近学校和社区之间的距离,让社会充分了解学校课程、了解校园文化特色与发展需求,补充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师资实力,促进了学校“美乐”文化的和谐发展。如“美在琴棋”(乐器演奏及棋艺启蒙提高)课程的开发实施,我们与相关的专业团体已开展了多年的合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和经验操作办法,并已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一)开展校本培训,整合课程资源。
 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开发者和实施者。传统的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教材,甚至就是教科书,这无形中窄化了教学途径,僵化了教学面孔,制约了学生全面发展,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要通过借鉴和自研等方式,使教师:
1、理解课程与课程资源、学科、教材、教科书间的区别与联系,树立开发、使用课程的意识和理念;
2、逐渐唤醒、催生教师开发、使用校本资源的能力;
3、认识校本课程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的益处,由能力积淀来提高应试成绩,来提高学习效率;
4、 指导教师参与联合校本教研,利用同伴互助,拓宽思路、创新行为。
(二)优化各类活动,挖掘学生潜能。
在做好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基于“我学习、我快乐”的开发着眼点,围绕课程主体组织开展多项活动,先普及,后提高。从活动的策划,材料的选择练习,活动过程的组织与记载,学习体会的交流总结等,都由学生主体参与,并由学生形成个性化表现材料。在活动中学生调动已有知识、能力、经验储备,学会交往,懂得合作,思想净化、善于表演,艺术素质在经历与实践中得到一次次提高。
(三)教材二度开发,实现共建共享。
在艺术熏陶的基础上实现创作,让学生也成为开发课程资源的主体是我们对本教材(指什么教材)二度开发的设想。通过师生主体的共同参与,逐步完善本课程,逐步锻炼提高师生的思想和能力,使本课程成为无数学生成长的芳草地。
五、校本课程管理
1、成立领导小组:为了确保校本课程顺利的开展与实施,学校成立了学习指导课教研组,建立起校长统筹(主要负责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校本课程开发、审议,教材管理以及培训教师),主任指导(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实施和管理,包括查阅备课、上课、评价和日常管理),组长负责,教师落实的管理网络,加强学指课教学研究。
2、加强过程的规范管理。
3、理论学习。加强教师培训,集中培训与分科培训相结合,明确学习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措施、形成共识,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意识,认真上好校本课程,提高学指课的质量。
4、实践研究。定期进行观摩课,研究课活动,请专家、领导给予指导。
5、阶段小结。加大课程的评价、研究和实践 。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每学期教师总结学习指导课的情况,学生进行学法交流,评教评学,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六、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设想及保障措施
1、评价设想:
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评价, 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质量的保证。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课程建设的发展。
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尝试建立一种全面评定教师教学业绩的体系。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
发挥评价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激励功能。评价的内容应侧重态度与能力,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的评价。要在学生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评价的形式以成长记录为主,要体现过程。
(1).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一是对课程本身进行观察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分析评价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时调整。二是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棋艺技巧的掌握,更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不仅关注结果,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将建立学生学习成长卡片、学生棋艺考级档案,对棋艺提高的情况及时统计、评价、反思,加强过程的管理,并逐步成立研究课题,以促进课程的健康发展。三是对教师实施这一课程的态度、水平和绩效的考核评价。
(2).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要采用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相结合,多种评价方式并行。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更让家长参与课程评价活动。要在学习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3).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提倡采用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搜集能反映学生在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资料。如:关于学生棋艺表现、学习兴趣的记录,学生的自我练习的反思、学习体会、师生的评价和家长的信息反馈。做到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在重视定性评价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棋艺学习情况与能力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棋艺技巧的进步与不足,并提出建议。用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行为表现予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做到正面引导。一方面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另一方面提高教师提高课程使用意识和开发能力,提高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再一方面促进学校整体发展方面,促使学校形成特色,促进学校自身的发展、学校文化的建设,构建校本课程开发学习共同体,积极探索有活力、有特色的学校发展之路,努力构建从下到上、主动参与、集体学习、相互信赖和尊重、能各抒己见、共同支持校本课程开发的“学习共同体”,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建设同步推进。
2、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机制
(1)建立健全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
一是校长树立民主开放的学校管理意识,全面负责学校组织机构的建设,而且学校的组织管理机构成民主化的状态。二是建立健全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制定校本课程审议制度,使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成为民主决策的过程。三是学校其他课程管理的行政机构(如教导处)实行人本管理,并充分发挥学校校务委员会团结全校教职工民主决策的作用,确保优质、高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2)教研引导
把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校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努力建设教学研究的氛围,加大奖励,依据教育局出台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指导意见》,认真研究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规划与方案,层层落实,稳扎稳打。
(3)建立良好的课程决策结构和沟通网络
一是学生在家长和社区的支持下确立自己希望学习的内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定学习的课程;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学校教育哲学和相关文件对教师提交的《课程纲要》进行评估审议,并交由教师和学生自行选择实施,从而形成三个层面、各方面人员广泛参与的课程决策结构。二是学校提供教师与课程专家沟通的机会,为参与课程开发的各团体或小组之间交流提供时间和空间保障,并认真计划沟通交流的内容和形式,让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者皆能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沟通网络。
(4)持续的校本培训
制定《学校课程开发规划》,利用多种学习渠道,学习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策略;召开专题培训,包括课程目标的陈述,课程内容安排,课程实施具体程序;培训组织课程内容的技术和开发的程序等。
除了校本课程开发之初,对校本课程实验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外,学校应鼓励所有教师都参与力所能及的课程开发研究,并保证他们有较充足的时间获得各种学习机会。学校还应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持续不断的培训策略,让老师们在行动研究中养成课程开发的意识、反思课程开发的能力。
(5)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建立支持系统
一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必须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不断对学校的师资、设施、经费、器材、场所等课程资源进行积极的评估、利用,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并且积极努力,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二是主动积极争取课程专家的指导,积极争取与社区、专业团体对话,获取广泛的支持。充分利用区教育信息网获取相关课程资源,从而建立校内、校外两个支持系统。
 
 
 
                                                    2009年5月
相关资料下载: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