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小学研训
武汉市南湖学校(小学部)校本课程方案(09年修订稿)
阅读次数:[]次
武汉市南湖学校(小学部)校本课程方案(09年修订稿)
修订说明:
《南湖学校小学部校本课程方案》始订于2001年9月,于2003年3月曾修订一次,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班额增多,师资配置出现短缺,原有的课程结构和门类不再适应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校本课程的管理评价机制相对薄弱,教师缺乏必要的培训,影响了教师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积极性。本次修订校本课程方案,立足学校实际,着眼于学生发展,对校本课程的门类及结构进行调整,进一步完善管理评价机制,增强其指导性和可行性。
一、背景分析
1、学校办学理念
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我校确立了“以教学为中心,以特色求声誉,以质量求发展的”办学思路,学校在狠抓学生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在体现办学特色上寻求突破,重视学生的特长发展,着力培养“健康快乐、博学自信、各有所长”的新一代小学生。
2、学校和社区课程资源
    我校地处南湖花园住宅小区,生源多来自周围社区。学校环境优美,教学硬件比较齐备,教师乐业爱岗,有着关爱协作的育人氛围;社区内商贸、文化、休闲、培训等机构繁多,社区管理规范,文化活动丰富,学校将主动加强与社区沟通,充分利用社区课程资源,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展示学生特长,让学校与社区成为学生实践和体验生活的基地,成为他们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
3、学生和家长需求
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通过调查,学生的发展需求有一定共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爱自然,具有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强烈的了解愿望和学习兴趣。
△关注身边的生活,乐于将生活与学习相结合。
我校学生家长多有固定职业,重视学生教育,希望学生在学校能享受全面优质教育,愿意支持配合学校工作,为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特长,形成自信乐学健康活泼的个性品质共同努力。
二、校本课程总体目标
1、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2、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3、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发展教师专业水平,形成我校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形成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科学管理队伍及评价体系。
三、校本课程结构及门类
课程类型
        课 程 内 容
开设年级
课时
实施方式
人文素养类:
儿童歌谣
1-2年级
2课时/周
行政班
古诗诵读
3-4年级
1课时/周
美文欣赏
5-6年级
1课时/周
科学素养类:
生活中的数学
1-2年级
2课时/周
奥数拓展
3-6年级
1课时/周
专题教育
学校介绍、安全教育等
1-6年级
短课时/学期
全校讲座
身心健康类
自护知识
1-2年级
2课时/周
兴趣班
棋类运动
3-4年级
1课时/周
球类运动
5-6年级
1课时/周
艺术修养类
绘画
1-2年级
2课时/周
兴趣班
 
合唱
3-4年级
1课时/周
书法
5-6年级
1课时/周
生活技能类
手工制作
1-2年级
2课时/周
兴趣班
种植养植
3-4年级
1课时/周
理财入门
5-6年级
1课时/周
四、每学期运作流程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夏必成(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
副组长:王天舒(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检查校本课程进行中的事务性工作)
2、教师依据兴趣特长自主申报,承担相关门类、相关内容的校本课程开发
3、依据课程门类及教师申报情况,将教师按开发内容进行分组,每一组确定一位负责人,组织开发与实施。要求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在不同年级开发相关门类的不同内容,注意开发内容的相互衔接,避免内容重复或开发形式过于单调。
4、开发组成定期召开例会、研讨开发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开发工作顺利进行。
5、教师根据《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拟定开发纲要,自主编写教材、教案。
6、组织校本课程教师交流会,在反思、小结的过程中找问题,探讨解决方案,逐步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五、管理机制
校本课程实行学校统筹规划,教师自主实施,学校监督检查,教师总结反馈。
1、教导处、教研组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开发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计划的执行。
2、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工作实绩载入业务档案。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处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4、任课教师根椐课时计划,自已组织学生,联系场地、器材等,实施课程。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5、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6、任课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对自已的教学反馈总结,以利于今后的校本课程教学。
7、落实全过程管理,注重积累优秀案例、学生发展档案、优秀论文等相关资料,为校本课程的过程建设积累经验。
六、评价机制
1、教师评价
⑴ 教师执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⑵ 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⑶ 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⑷ 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⑸ 学校及时做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监控和测评工作,参与听、评课的指导,随时调控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情况。
⑹ 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2、学生评价
校本课程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一般”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展现,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竞赛、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予以表彰并收入成长记录袋,记入学生成长报告册及其它相关档案内。
3、对课程开发成果的评价
评价项目
评价要求
评价分数
课程开发
目的意义
20%
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联系密切
3
 
对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的意义
7
 
课程宗旨的体现
5
 
对学生技能培养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意义
5
 
课程目标
的确立
20%
目标明确、清晰
7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6
 
考虑到学力分层的因素,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7
 
课程内容
40%
内容组织得好,层次分明,教材框架清晰
10
 
内容科学、启发性强,突出能力
15
 
内容新科技、新观点、新教学思想含量高
15
 
课程评价
20%
评价可操作性强、方法科学、具有激励性和制约作用
20
 
总  评
 
 
 
 
修订日期:2009年5月20日
原方案执笔人:胡念红   修订执笔人:王天舒
相关资料下载: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