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小学研训
武昌区三道街小学校本课程方案(09年修订稿)
阅读次数:[]次
武昌区三道街小学校本课程方案(09年修订稿)
修订说明:
我校自课改初期制定校本课程方案以来,因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变化,几次修改和调整方案。
2008年夏,学校再次根据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整,电影课、中西饮食文化对比课程因为科研课题结束,教师实施过程中又发现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操作有一定的难度,无法达到方案制定时的预期,将其调整为校史课和阅读课。
1、开设阅读校本课程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阅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能读会写是当代社会对人最基本的要求。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基本的读写技能。对于儿童来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关键。阅读习惯好、书读得多的儿童,在各个方面获得的知识就多,其素质就高,尤其是在小学阶段。阅读习惯不仅会影响学习成绩,还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和以后的发展。
2、开设阅读校本课程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小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及阅读感受。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完成教学目标、达到课程标准的需要。
3、开设阅读校本课程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科技日新月异,信息瞬息万变,只有持续不断地更新知识观念,拓宽知识面,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教育学生学会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将来可持续的发展以适应祖国和社会的需要奠定基础,才是教学最终的目的。
4、校史课有利于学生了解学校,形成知校、爱校的良好情感。让学生进入学校后在第一时间了解学校的历史,学校的发展历程,知道学校在60年的时间里取得的成绩,获得的荣誉,培养的人才,发展目标等。树立以成为三道街小学的学生而自豪,从而认真学习,为三道街小学增光的良好情感。
一、背景分析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改革的硬性任务,也是建国后首次提出的重大教育举措。它彻底打破了国家课程一统天下几十年的局面,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并存的新的课程格局;使站在课堂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开始享有课程开发的知情权、决策权和参与权,提升课程意识,进一步加强实施国家课程的能力;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和风格。
自课改至今已有八、九年的时间,校本课程开发已经形成趋势和规模,也走了很多弯路、碰了不少钉子。本次修订先理清思路,消除误解。
1、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手段通常包括选择已有的课程、改编已有的课程和开发全新的课程。国内外的成功案例表明,绝大多数学校采用选择已有课程或改编已有课程,极少开发全新的课程。
自课改至今已有八、九年的时间,校本课程开发已经形成趋势和规模,也走了很多弯路、碰了不少钉子。本次修订先理清思路,消除误解。
1、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手段通常包括选择已有的课程、改编已有的课程和开发全新的课程。国内外的成功案例表明,绝大多数学校采用选择已有课程或改编已有课程,极少开发全新的课程。
2、校本课程开发不等于编写教材,其教材、教师用书、辅导材料、练习册等未必一应俱全。校本课程开发可以编写教材,也可以不编写教材,但是制定完整的课程方案是必要的,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内容。
3、“校本课程开发必须由本校独自完成” 是一种非常狭隘的、片面的理解。校本课程开发不可能闭门造车,必须走出校门,充分利用可以共享的教育资源。校际之间也可以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同类地区要求学校外部环境基本一致,同类学校要求学校内部环境基本一致,共同开发比较经济,共同享用则扩大了受益面。
4、校本课程不止局限于选修课或活动课。有人说,国家课程是必修课程,校本课程是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言下之意是,校本课程不能列为必修课程。这是一种误解。课程分类方法很多,如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A等于B、B等于C的关系,而是彼此交叉的关系。校本课程可以列为选修课程或活动课程,也可以列为必修课程。
二、校本课程目标(总目标)
教材与阅读、知识与兴趣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利用校本课程,融教育与教学、课内与课外一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校本课程结构及门类、组织实施方式
课程门类:校史讲座
学科拓展——国学
学科拓展——阅读
教学内容:校史(学校宣传册)
国学(三字经、弟子规、论语)
阅读(阳光阅读,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自读、理解、背诵为主,讨论、表演等为辅。
课时安排:一——六年级每周一节课。
四、每学期运作流程
第一学段(1---2年级)
1、校史课
2、国学课——三字经
3、阅读课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3)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4)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格言警句和句子。
第二学段(3---4年级)
国学课——弟子规
阅读课
(1)阅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文学作品,积累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2)诵读优秀诗文,引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国学课
第三学段(5---6年级)
国学——论语
阅读课
(1)阅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文学著作和名著,积累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2)诵读优秀诗文,引导学生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3)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校本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内容 |
实施
年级 |
课时
安排 | |
|
校史 |
学校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绩,获得的荣誉,培养的人才,发展目标 |
一二 |
每周一课时 |
|
学科拓展类 |
国学 |
三字经 |
| ||
学科拓展类 |
阅读 |
《阳光阅读》 |
| ||
学科拓展类 |
国学 |
弟子规 |
三四 |
每周一课时 |
|
学科拓展类 |
阅读 |
《阳光阅读》 |
| ||
学科拓展类 |
国学 |
论语(节选) |
五
六 |
每周一课时 |
|
学科拓展类 |
阅读 |
《阳光阅读》 |
|
五、评价与管理机制
我校校本课程实施中的评价主要围绕课程纲要的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三个方面进行:
1.对课程纲要的评价
(1)校本课程开发要与国家和地方课程紧密联系。
(2)课程开发要以学生的兴趣味出发点,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3)课程开发要合理利用学校和当地教育资源,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4)课程内容要体现实践性、和生成性特点。
2.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1)教师要在教学中更新教育观念,善于激趣、导疑,激起教学高潮。
(2)教学中要重视学习方法指导,情知交融,启迪思维。
(3)教学过程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3.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1)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全体参与,积极性高,善于思考。
(2)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
(3)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
日期:2009.5.
执笔人 赵莉
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