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初中研训
思品课全学年学科指导意见
阅读次数:[]次
武昌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建设与实施指导意见(全年稿)
为了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落实《武汉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意见》和武昌区教育局教培中心《关于初中课程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推进我区思想品德课教师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我区思想品德课教学实际,在课程建设和实施方面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课程建设方面
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更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涉及到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方式、教学队伍建设等方面,是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最基础工程。
1. 了解课程性质、课程理念,领会教学思想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导渠道,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它对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奠基作用。
课程理念: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学思想: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区教研室将吸收“市思品课程改革排头兵”的成功经验并加以继承和发扬,始终坚持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通过“四优评比”、“2+2+1”研训一体化、校本教研、集体备课、复习指导与交流、下校调研(标准化学校建设调研)等有效途径充分调动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倡导构建思想品德课“目标导学、合作探究、自主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授课行为,调整教与学的关系,更好的贯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关于“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情感体验和道德践行”的教学要求,促进全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最大限度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目标。
2.明确教学目标,规范教学过程(常规)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的总目标是: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另外,课程标准又将分类目标分为三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在明确课程总目标和分类目标的基础上,我们要规范教学过程(以新授课为例,结合以往学科教学经验)中各个环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环节:至少要有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具体目标。能具体明了地列举本课理解和掌握哪些知识,能分析出材料中蕴含的本课知识并用之解决实际问题,能在情感态度和价值上有所体验、有所感悟。
教学重难点环节:要有分析说明及解决办法。
教学设计环节:能从学情教情和教育教学理念方面分析自己设计的思路。能重点说明本节课要使用的核心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环节:学生准备包括课前预习、课前搜集资料、社会调查等。教师准备包括备课、准备多媒体、小黑板、图表等学具教具。
教学活动环节:可从导入、探究、板书、反馈等方面去把握。导入力求做到情景引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求力求做到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联系社会实际,感悟生活;板书要在“知识版块构建”、“关键要点记忆”方面下工夫,呈现知识的发展过程;反馈则要用讨论或做题等形式,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知识重现和能力运用,并形成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环节:可写出本节课的得意和成功之处和理由,今后值得坚持的地方。也可写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改进意见。
3.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优化教学内容。学会“去粗”,删去教材中繁、难、偏、旧的内容;学会“取精”,抓住教材的重点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落实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学会“驾驭”,理论联系实际,将社会热点与教材紧密结合;学会“超越”,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隐性目标,最大限度发挥教材功能。另外,灵活的“教学内容”要素补充相对固定的“教材”要素是一个必然结果,而“信息”要素的加入,为思想品德课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注入“新鲜”的活水和血液,也为“教学内容”的调整组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材料。因此,在学校具备网络资源的条件下,思想品德教师应开发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
创新教学方式。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欲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因此,我们要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交流、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等符合课程改革要求和我区教学实际的新方式,力求在我们的思品课堂上“为了每一个学生均衡、和谐、全面的发展”,“解放学生的脑,让学生多想;解放学生的口,让学生多说;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多写”。当然,创新教学方式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课堂教学突出生活主题,以话题探讨取代理论的直白;②教学中力求体现对话交流,以自主思考取代规范的灌输;③教学中注重人文、思想教育,以陶冶情操取代生活的再现;④教学中贯彻课程标准,以整体参与取代知识的说教;⑤改变思想品德课程的评价方式,以多元评价取代纯文本的评价。
4.以“有效教学和有效教研”为主题,各级教研为载体,“2+2+1”研训一体化活动为突破口,抓好教学队伍建设
深入开展区级教研活动。落实市级教研活动的有关内容和精神;与教师一起开展思品课课堂教学的研究;指导并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具体来说:① 深化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利用研训报告会等形式,组织教师继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总结、交流思想品德课教学和教改的经验,开展对课堂教学有关问题的讨论,改进思品课教学,努力探索发挥思品课的德育功能,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② 继续做好使用新教材的培训工作。利用教材教法报告等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编教材,使我区教师能更好把握新教材的特点;组织教师学习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备课时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情感、备手段、备评价等。③ 加强学科指导小组建设,使之成为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并不断发展。鼓励各校教师积极参加市、区级“四优评比”,下校听课时多关心年青教师教学质量,发现学科教学人才,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广阔平台。④ 加强毕业班复习指导。组织九年级教师集体备课,召开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研讨会,研究2009年中考思品试题,明确中考导向与试题改革的特点,改进九年级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探讨初中毕业班教学、复习、考试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相适应问题。关注并研究七、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提高基础年级的教学质量。
指导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人为本,以活动为载体,推动思想品德学科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以人为本”是指校本教学研究以教师为主体,以追求教师的和谐发展为目的。“以活动为载体”是指教师的发展要依托活动,在有效活动的开展中和谐。
校本教研要适应新时期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提高。它对教师有如下要求:①团队教师要特别关注社会时政热点。②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喜乐爱好。③教师要充分运用自主学习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然后去影响学生,这也是教师和谐发展的重要体现。④以大型教研活动为契机,提升团队教研水平,体现教师和谐发展目标。
我们将与各校教师一起,加强学习、研究、探索、创新,切实提高对“校本教研”的认识。另外,关注教师教学研讨能力的提高,积极组织并开展“区域校本教研”的观摩指导活动、集体备课展示和分学段教学研讨活动,改善教研活动环境,树立校本教研典型,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形成他们教学研究的自我成就感。
二、课程实施方面
七年级
1.教学目标
本年级教育主题是珍惜初中生活,做生活的主人。与走进初中新的生活相适应,统整帅本年级教学内容的核心概念是关爱、自尊兼及其他,着力培养学生的适应(新环境)能力、调适(情绪)能力和生活(自立自强)能力。
2.教学进度与课时安排(2课时)
上学期:《思想品德》·人教版七年级(上)
下学期:《思想品德》·人教版七年级(下)
3.教学建议
(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在教学中,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弘扬社会主义旋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准确把握课程目标的要求,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应当利用其它学科特有的优势来共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引导和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和谐发展。
(2)认真学习研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以课程标准来审视整个初中起始年级思想品德课内容结构和逻辑框架,研究新的课标在课程内容的规定上发生的变化,研究课标与教材的关系、研究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关系。
(3)应用新的教育观念积极提供学习策略,指导课堂教学
教学应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氛围。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并感悟课程目标的意义,产生做有道德的人的强烈愿望,帮助学生提高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践行的能力与过程,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努力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
(4)改变教学方式,构建“活动—体验—发展”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打破课堂的“平静”与“平衡”,发挥学生的个性,呼唤学生“参与”与“合作”的意识;启发学生勇于提问、质疑、参加讨论;提倡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和道德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应亲切地与学生交流、探讨、沟通,接纳学生的“异口同声”,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和处境,给学生发挥优势的余地,鼓励师生互动生成新知识。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5)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6)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传统道德内容外,还应该把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把道德观和社会发展观、科学技术发展观等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注意挖掘教材蕴涵的丰富的道德教育贯穿到文化传统和科学素养的养成之中。
(7)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及教材的要求,整理出教材中的知识要点,提出相关的学习目标,便于学生提炼与学习,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便于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八年级
1.教学目标
本年级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指导学生处理好不断扩展的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交往关系和权利义务关系。统整本年级教学内容的核心概念是尊重、关爱,兼及其他。教育主题是学会交往与合作,维护权利,履行义务。着力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维权能力。
2.教学进度与课时安排(2课时)
上学期:《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下学期:《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3.教学建议
(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在教学中,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弘扬社会主义旋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准确把握课程目标的要求,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应当利用其它学科特有的优势来共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引导和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和谐发展。
(2)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倡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氛围。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出发点,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全面落实课程目标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个性,呼唤学生“参与”与“合作”的意识;启发学生勇于提问、质疑、参加讨论;提倡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和道德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应亲切地与学生交流、探讨、沟通,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和处境,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余地,鼓励师生互动生成新知识。
(3)教师应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中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托,以便于学生进行探究,便于知识的迁移,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交往能力;把交往中的教育主题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安排,有助于学生借助知识和经验的相互支撑达成情感和能力目标,同时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框架和思维框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正直的品质。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强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应注重以“活动”形式呈现教材的内容
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和社会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各类活动,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材活动设计可分为调查类活动、情景类活动、思辨类活动和分享类活动等四种,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活动,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强调学生探究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互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展示自己,在生动活泼的场景中自己体验、感悟,并归纳、提炼出主题。通过活动引起学生的反思,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5)采取过程性、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在平时教学中,应力图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采取有效的评价手段,评价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过程,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课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可以采用学生自我记录为主,同学、老师、家长共同参与的方式进行。
九年级
1.教学目标
本年级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帮助他们认清国情、明确责任与使命,学会选择。教育主题是承担社会责任,迎接希望的明天。与九年级面临就业与升学的问题相适应,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和选择能力。
2.教学进度与课时安排(建议3课时)
本学年度讲授《思想品德》·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上学期:第1单元——第3单元
下学期:第4单元和第一、二轮(4月调考前为第一轮;4月调考后为第二轮)复习备考
3.教学建议
(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在教学中,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弘扬社会主义旋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准确把握课程目标的要求,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学科知识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应当利用其它学科特有的优势来共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引导和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和谐发展。
(2)整合、利用和开发思想品德课程资源。教师要根据课标内容目标和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设计,对思想品德教材进行删减、补充、延伸,合理重组教学内容,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或任务与学生共同讨论,引导学生来关注社会生活,从而赋予新教材以新的气息和活力。
(3)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倡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氛围。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个性,呼唤学生“参与”与“合作”的意识,通过创设教学情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提问、参加讨论,提倡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和道德需要,努力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在课堂上应亲切地与学生交流、探讨、沟通,接纳学生的“异口同声”,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和处境,给学生发挥优势的余地,鼓励师生互动生成新知识。
(4)强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应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中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托,以便于学生进行探究,便于不断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迁移,提升生活经验,借助知识和经验的相互支撑达成情感和能力目标,同时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框架和思维框架。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应联系七年级、八年级所学的知识进行教学,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关注对所学知识的重组与整合,强化知识的内在联系。
(5)关注时事政治,迎击社会热点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关注国家建设、科技、社会发展中与初中学生实际生活贴近、与知识点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并注意找出重大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这有利于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知识统一起来。针对时政热点试着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并组织答案。对每个热点问题请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感想、启示等,做到知识的活学活用。
(6)教师应注重以“活动”形式呈现教材的内容
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和社会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各类活动,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本学年度教材主题探究活动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探究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互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展示自己,在生动活泼的场景中自己体验、感悟,并归纳、提炼出主题。通过活动引起学生的反思,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7)关注中考动向,制定合理复习计划
教师应密切关注中考动向和趋势,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明确各条考点,准确把握考试要求。3月上旬结束新课教学,进行第一轮复习,4月调考后进行第二轮复习。
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节复习课,掌握好复习节奏,在复习课中必须注意知识梳理,将知识条理化,在条理化基础上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网络。每一节复习课要有明确的复习内容、复习专题或解决的问题,杜绝以考试、训练取代系统复习。精心设计阶段性考试试卷,有针对性的进行试卷讲评。
(8)复习总结:五组关键词
A 考试说明 形式 信息
以考试说明作为最终备考及命题依据,通过比对及与中考报告会精神相结合,重点研究其命题形式及所反映出来的关键信息。
B 框架 考点 理解
根据考试说明提供的考点,将考点知识经过点——线——面的归纳,帮助学生构建复习备考过程中各年级的知识框架,将零散的知识融入知识体系中引领学生去理解并掌握。
C 一句话要点 记忆 落实
将考点中的核心知识点教师要去粗取精,自行编制成符合中考实际和本校学生考情的一句话要点,对于一些易混淆的一句话要点,还要比较分析。(如“制度类”大盘点;“核心类”大盘点“等”。经过对一句话要点的提炼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对其加以记忆并采取有效手段督促其落实。
D 重点试卷归纳、整理、练习、“人盯人”
根据考试说明中最终敲定下来的考点,将1月调考试卷、4月调考试卷、5月调考试卷、考试说明样卷四套试卷进行编辑整理,发现命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盯人”训练,尤其是学困生,各校要牢牢将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E 训练 技巧 针对性和有效性
我们的训练不是盲目的,而是有针对性地,以上述四套试卷作为基础,必须“题题清”,不搞题海战术,训练中要有一些技巧,如选择题与问答题相比,要将选择看得更为重要,在选择题中,要提倡“看材料关键信息判断选择,组合选尽量用排除法”等。总之就是要更强调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备考的效率。
学科教研员:黄志平
200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