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初中研训
历史与社会学科中考备考经验谈(瞿小慧)
阅读次数:[]次
突出基础    构建系统  科学复习
——瞿小慧的发言稿
 
我的经验是“三句话”:突出基础,重在平时;点面结合,构建系统;围绕考点,科学复习。
 
第一句话就是“突出基础,重在平时”
 
学习历史关键是功夫要下在平时。通过日常考试,我们都会发现一个共同问题:一些学生考试时过份依赖翻书,忽视了日常的记忆学习。开卷考试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依赖考试时翻书的缺陷是考试时不能做到知识迅速定位,翻书时不知何从下手,耗费大量无效劳动导致考试时间不够。这部分学生,在考试结束的时候,连选择题还做不完,更不用说第二卷非选择题部分,。为什么做不完?关键就是忽视了平时基础知识的记忆训练。因此,要突出基础知识,平时注意落实好“背”、“默写”、“练习”三步曲。
 
第一步就是背,这是基础。许多历史知识需要记忆。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过程、历史概念等基础知识的落实要通过记忆来完成的,这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当然既要下苦功,又要有好的记忆方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知识的记忆法很多,我们最常用最有效的记忆方法有浓缩记忆法、图示记忆法、数字归纳记忆法、联想比较记忆法、规律记忆法。以数字归纳记忆法为例: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可以归纳为“四、三、二、一”。“四”是四次重大的战争: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三”是三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是两次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一”是一条主线:中国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这方面我想大家都会有自己妙招,就不多讲用啦。
 
第二步,就是“默写”。要通过“默写”来深化记忆效果。这一步往往很容易被忽视,只觉得只要会背就行。但通过考试,我发现,一些学生只会背但不会写,包括一些常见的人名、专业术语。比如“一国两制”的“制”、“明治维新”的“治”、“罗斯福新政”的“斯”这些简单名词考试时都会写错,丢分。这些分就丢的有些不值。正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我在抓复习的时候,在要求学生记忆的基础上,一定要让学生们通过默写,通过练笔头,进一步深化和规范掌握基础知识。因为学生实际不同,老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默写需要答到的层次和标准也有所不同,但有个“底限”。比如好一点的,我的标准是正确率要达到95%以上;一般的,要控制在85%到95%;学困生,必须要达到的是75%以上,还可以分次默写,逐步提高。
 
第三步,就是精练习题。这是提高考试能力和实践能力、检验复习效果的最佳途径。在复习阶段往往会伴随一些模拟测试题的训练,首先做好元月、4月份调考卷及样卷,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每一次训练的机会,进行查缺补漏,发现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然后有针对性调整复习。每次试卷要进行评讲,不仅要让学生明白错哪里,还要知道为什么错,要进行试卷分析。我有一个习惯,每次登记学生的成绩时,还要登记每个题目的错误率,对错的比较多的题目利用课堂集中重点讲,对错题相同的把学生分类讲,对个别出现错误的单独讲。我建议,老师和学生都可准备错题集,另外,平时月考后要有对选择题进行精确分析,做“细活”,重“细节”,从“细微”中出质量。
 
第二句话就是“点面结合,构建系统”。
 
历史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在教学复习中也要体现这个特点,通过系统复习,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点面结合的知识体系,既便于大家记忆,更便于复习、考试。
 
一是要构建知识主干,形成系统知识结构。我们在学习与复习中要注意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不要孤立的记忆它,要通过构建知识主干,以此为点,形成知识网络体系,便于理解与记忆。所谓的主干知识,是指按课标要求掌握的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内容和影响(或作用)。表现在课文中,即是每一课子目的核心内容。这些内容不多,记住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重点,并能由此而链接更多的知识点,提高对知识的积累量,进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准确性。
 
三是要明晰知识线索,形成完整知识联络链。在对每一单元知识结构整理的基础上,联系比较上一单元和下一单元的知识,整理出本册书的知识线索,这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在知识线索下,加强对知识因果关系的理解,有的事件是一因多果,有的是多因一果,注意全面、辨证、多角度地分析。这类知识一般在开卷部分以材料为载体多重设问来体现。有的同学往往认为历史考试中有很大部分是开卷的,所以没必要抓教材,殊不知,在考试中时间紧,如果对教材没整体认识和熟悉,根本没法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检测内容。因此,教材知识的线索化这个环节尤其重要。
 
第三句话就是“围绕考点,科学复习”
 
考前的科学复习,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重点就是要找准考点,以课标为指导,围绕考点,有针对性抓好攻坚复习。考前的复习要选择符合课标、符合中考命题方向的试题。要选择在题型设计、考查目标设计、试题的立意与情景设计上有创新的代表性试题。做题宁精勿乱,从而做到事半功倍。
 
首先谈选择题的复习。复习试卷中的选择题,针对每个选项,都要求学生阐述选择的理由。针对个别同学经常错某些题,作为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建立个性化错题档案,并针对有错题的学生单独讲解。在这方面可能教师要作出很大努力,比较辛苦。这是细活,要耐得住烦。举个例子。我曾经带过一个学生叫王爽,调考时成绩为D等,但我没有放弃她。从做她的思想工作做起,首先帮助她树立信心,接着我把重点知识逐个讲给她听,从答案到理由,她边听边做笔记,花了整整一个晚自习,然后让她回家消化、理解。一次、二次、三次、四次、五次、六次…..,我牺牲休息时间,不厌其烦的辅导她。终于她做题的正确率越来越高,对知识的理解越来越清晰。如此反复,结果这位学生中考成绩达到了合格。9月10号教师节她来看我,给了我一个大的拥抱,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节日礼物。
 
其次,对于一些大题,容易丢分。我的对策是教会学生学会审题,先在试题中找准关键词,然后回归课本,找准相关知识点,有针对性、高效率地答题。在答题中要求学生规范答题,多使用历史语言,力求答题思路明晰,概念清楚,语言准确。
 
最后归纳、落实到一句话,就是重视、认真、反复、落实,这就是抓好考前备考的关键。
相关资料下载:历史与社会学科中考备考经验谈(瞿小慧)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