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初中研训
李清照词二首 课堂实录
阅读次数:[]次
  李清照词二首  课堂实录
《一剪梅》《声声慢》
授课人:武汉市三角路中学   李 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加深对李清照悲剧一生的了解
结合课外阅读初步尝试写作诗歌的文本解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一剪梅》《声声慢》的比较阅读,探讨李清照的心路历程
            分组学习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李清照伟大的人格魅力
【学情准备】共3课时
阅读课布置学生收集李清照的生平、故事、作品及两首词的不同文本赏析 一课时
观看《我们》栏目中赵启光老师谈诗词之美《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课时
小组学习,整理发言提纲 一课时
【媒体运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1课时
导入语:
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讨论李清照的心路历程,我们主要是赏析她的两首词,一首词是《一剪梅》,另外一首词是《声声慢》,这两首词都是我们高中语文第三册必背的经典篇章。我们今天的课采取讨论的形式,我们有四项任务,第一是李清照所处的历史背景;第二是《一剪梅》的文本分析,第三是《声声慢》的文本分析,然后是我们大家一起讨论,李清照的悲剧。(PPT投影任务)
步骤一:诵读感知
请同学们齐读《一剪梅》  
师范读《声声慢》
步骤二:分组抽签明确任务
师:下面呢,我们抽签明确一下任务。我有三个颜色反面写着任务,我请你们选一个颜色,请第一组的同学先选。
生:我们选黄色。
师:黄色是《一剪梅》的文本分析。下面请第二组的同学们选。
生:蓝色。
师:蓝色是《声声慢》的文本分析。第三组,命运已经给你们选择的创作背景。你们要介绍这个天下奇女子的一生。我们各组同学准备几分钟。
步骤三:作品背景研究小组展示(教师择机点评)其他小组补充
师:好,我们现在开始。
小组发言人周禹:我们知道李清照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发生了很多变故:
第一大变故呢,就是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因党籍而被罢官;
第二个变故是,之后赵氏兄弟也是因为这个新旧党派之争而丢失了官职;
第三个变故呢,赵明诚又重新出仕,他又当官了;
第四个变故是,金兵作乱,开始攻占北宋;
第五个变故呢,是北宋灭亡后,高宗即位;
第六个变故是青州兵变的时候,他们有一个书房叫归来堂被焚毁了;
第七个变故是建炎二年李清照至南京,夫妻重聚;
第八个变故就是建炎三年的时候,她的丈夫去世了。
这八大变故的影响下她的人生从此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可以说是颠沛流离,非常悲惨。她从前期的闺怨诗,到了后期的这种思念故土,悼念亡夫的这种转变,由此也在她这个诗词创作艺术上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呢?
学生刘豹: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人就是她的丈夫赵明诚。李清照的童年是无忧无虑,婚后和赵明诚两人感情非常好,情趣相投,喜爱金石书画,可是二人多年收集的文物却在战乱中损失殆尽,也就在这之后赵明诚也突然病故了,这对李清照来说打击非常的大,李清照伤心欲绝。之后在国破家亡,背井离乡的愁苦下度过凄凉的晚年。
学生张明辉:李清照能成为一代词人,影响最大的人还有他父亲,他的父亲是徽宗时期的礼部员外郎,而且,他的父亲就是苏轼是学生,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成就了李清照的一生。
师:所以现在看来李清照生活在一个网里,社会的网和家庭的网,也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而在这个网之中,李清照开拓了一个广阔的天地,留下了很多经典诗词,下面我们请第一组同学对《一剪梅》的文本进行分析。
步骤四:《一剪梅》文本研究小组展示(教师择机点评)其他小组补充
小组发言人黄贝贝: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一剪梅》是她的前期作品,抒发了她期盼丈夫来信的心情。全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主要是描述词人独居的生活,下片主要抒发了词人内心的感受。全篇词人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抒发自己对丈夫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用平常无奇的文字表现出新奇的意境,诠释了李清照早期细腻深婉的风格。
师:其他同学对具体诗句能分析一下吗?
学生李星辰:“红藕香残玉簟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给读者描绘了一幅词人眼中的余香袅袅的秋景图。荷花已谢,虽仍留有残香,却不免透出秋的冷落与萧条。玉席也已凉了,秋意渐来,秋凉渐浓。中国的文人自古就悲秋,更何况是独守空闺的女词人呢?为排遣心中的愁绪而“轻解罗赏,独上兰舟”。一个“独”字而意境全出:曾经是夫唱妇随,曾经是携手并肩,曾经是举案齐眉,而现在却是茕茕孑立,形单影只;举目四望,相伴的只一“兰舟”而已!本是为“消愁”而来,怎奈却是“愁更愁”,相思之情不禁更重更浓。
词的主旨落在最后两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上。相思之情要用“计”来“消除”,却又“无计可消除”,可见相思之深之苦。眉间心上,“剪不断,理还乱”。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词人的万千愁绪,这与她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有异曲同工之妙,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师:很好。李清照的这首词抒发了她对丈夫的相思之苦,有没有同学可以试着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呢? 
好,贺云鹏。
学生贺云鹏读。(生鼓掌)
师:李清照长得什么样,大家知道吗?我现在给李清照画一张像,这是李清照。
李清照自己少女时代非常有自信心,她知道自己很漂亮很有才,而她的丈夫赵明诚也是一个非常纯朴的人,虽然赵明诚父亲赵挺之曾经一度当过宰相,相当于国务院总理,但是呢,他很谦虚,而李清照呢是当时公认的第一才女。
这种爱情是经典的爱情,在童话故事中我们都知道,白雪公主好白马王子结了婚,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这只是童话,他们卷入了当时最关键最重要的政治漩涡,就是新旧党人之争。
李清照的父亲是李格非,赵明诚的父亲是赵挺之,李格非和赵挺之是政治上的对头,赵挺之是直接迫害李格非的人,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矛盾,因为她的公公和自己的父亲,处于敌对地位,而且她的公公要置父亲于死地,这时候李清照挺身而出保护自己的父亲。李清照的词非常婉转,非常温柔,而她的做人是非常刚强的,现在我们看到了,勇敢的站出来。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历史事件,就是金国的入侵,刚才说的徽宗也被金国人抓走了,这就是李清照所处的历史背景。
而她的词有个非常重要的特点:真诚。她每一个阶段的词,表现的都是不同的心情,少年的时候活泼、浪漫、多情,中年的时候伤感、成熟,老年的时候孤寂。(板书)每一首词都是她这一段生命的写照。并非人人如此,比如说柳永,词非常好,婉约派大家,可是他的词起伏不大,看不出他生活中有什么变化,总是杨柳岸晓风残月。李清照每首词都是从心里流出来的,是用血写成的。尼采说过,在所有的文学中,我最爱以血写成文学,李清照的每一首词都是用自己的血写出来的。所以呢,我们今天学李清照的时候,要想到李清照这种,非常复杂的历史,复杂的心情,在她的词中有反映,李清照就好像一个魔术师,我们的汉字在她的魔杖下飞舞,她就好像一个画家,在白描中有着重彩,更重要的是李清照是我们的知心朋友,她向我们敞开了她的心扉,谈她自己的心路历程。
 
步骤五:《声声慢》文本研究小组展示(教师相机点评)其他小组补充
师:我们继续讨论下一个文本《声声慢》
这个开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打动了多少国人的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们读了这一句,我们整个人也都属于了李清照的世界,所以我想先听听同学们的分析,然后我再补充。
小组发言人邱乐乐:首先就是它的语言美,寻觅是说词人的动作,冷清是外部环境的这样一个感受,凄凄惨惨戚戚,这是她内心的一个感受,是一个由外到内,这样一个内化的过程,但是在每一个小部分里面,它又有或由大到小,或由外到内的细微的转变,寻觅是一种大范围的这样的动作,而觅则仿佛给人一种更细微的感觉,冷是外部环境的冷,而清可能更倾向于内心的感受,那么凄凄惨惨戚戚,凄是凄凉,惨是悲惨,由凄凉到悲惨,内心的感受更加地深化,最后又加上一个戚戚,(看投影)
师:这个凄凄跟这个戚戚有什么区别?
学生邱乐乐:凄凉的凄,可能还是一个整个氛围的感觉,而戚戚,那么它是那种内心更加细碎这样的,如针扎一般的这样的感受,这是它的语言美。那么第二点,我们可以欣赏它的结构美,这首词李清照在整个结构布局上,她其实内容上,是打破了上下阙的这样一个,一刀切的划分。我们把第一句单提出来,那么从乍暖还寒时候,一直到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我们觉得这一大部分,其实是她在用意象来表达作为一种间接的抒情,而最后一句是点出了一个愁的总结。
师: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学生高珊:《声声慢》这个词牌,从声母发音的方法来说,大多是塞擦音,给我们一种很急促的一种感觉。
师:他从音韵学的角度谈这个词,你们在这方面有不同的意见吗?
学生沈立涛:我觉得一首词,它是具有声调的美感、平仄的美感,但是如果我们去深究它的那种发声部位,可能也对它的美感有所减少吧。
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学生夏舟:我认为对于文科班的同学来说,这样的研究,可能对传承文化是有很大的作用的,但是对于一般的读者来说,我感觉在心理上会产生障碍,原来它那么难啊,那我能不能学会,我感觉是这样的心理。
师:我再想在这个音韵方面作一点补充。寻觅,冷清,凄惨,这都是双音字,把它重叠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变成四个字有什么意义呢?四个字给人一种急促,压迫,和对方是权威的感觉。比如说我们听到敲门声,听见两声敲门(咚咚),你可能抬头看看,三声敲门呢(咚咚咚),你可能站起来去开门,如果有人这样敲门,(咚咚咚咚~)有一种权威感,一种压迫感,紧急的事情来了。所以呢,这种四个重叠的音调,就给我们一个命运向我们逼近的感觉,出现四个,(看投影)到了最后四个字还不算,又加了两个字,变成六个字,看来命运是非常强大的,好,我们这音韵学暂时讨论到这儿。我们现在继续讨论讨论这个文本。
学生陈顺:李清照前一首《一剪梅》,它里面有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样一句话,那个雁,它表达出一种他们夫妻两个鸿雁传书,那样的一种情意,然后她这里写,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感觉好像雁还是那只雁,可是人已不在了,更加增添一种愁苦。
师:那你能不能把李清照内心的愁苦读出来?
学生陈顺有感情的朗读。
师:很有感情。刚才大家分析得也非常好。开头第一是“寻寻觅觅”,第二是“冷冷清清”,第三是“凄凄惨惨戚戚”,这是本诗的主题,如果你的开始和你的整个词没有联系,你的词这个开始并不会感动这么多人,所以正是由于这个开始,和整个词的联系,我们才能体会到,这是一个完整心态的描述。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到此为止是副主题。也就是悲凉,若有所失的气氛贯穿了整个词,而环境的变迁对我身体和心灵的影响作为副主题,交错出现,以主题为主。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段是寻寻觅觅。雁过也,满天找大雁,云中谁寄锦书来,有没有人给我寄信呀,我的丈夫能不能从另外一个世界,给我寄来信呢?这个雁我认识呀,曾经给我带来信呀,但是它怎么不理我呀,我的丈夫在哪儿,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当然是个抽象的,在屋子里跑来跑去也是一个大的找,但是多少有一个在寻找我的丈夫。
“满地红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是说的谁呢,说她自己,我已经很憔悴了,已经没有人会摘我了,我已经像满地黄花一样。过去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黄花瘦,还在树上,现在落到地上了,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冷冷清清,比较短。
下面呢,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是凄凄。凄凄有雨的意思,有潮湿阴冷的意思,惨惨“到黄昏,点点滴滴”,惨惨还不算,“怎一个愁字了得”,愁已经到头了,我还要发展,那么又多出了个戚戚,凄凄惨惨,又一个戚戚。
“这次第”,这种情况,次第是情况,大家都用“愁字了得(dé)”,我认为应该用“了得”(di)首先李清照是山东人,山东人管了得叫了得(di),另外也押韵,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就是我对她的文本的分析。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李清照的命运为什么是一个悲剧。小组内或者不同组的同学都可以交流讨论讨论。
步骤六:师生共同探讨李清照的悲剧
学生陈顺:李清照和赵明诚两人结婚后虽然赵明诚长期在外,但是两人感情非常之好,李清照女扮男装和赵明诚开玩笑,两人一起去游玩、吃小吃,一起节衣缩食买文物……
师:你的意思是说,赵明诚对李清照的影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李清照的悲剧是因为赵明诚的亡故造成的。
学生陈顺:恩,是的。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哦,王升阳。
学生王升阳:李清照的晚年生活在孤独凄苦、四处飘零之中,眼前看到的是国家山河破碎,偏安的朝廷政局不稳,重文轻武,歌舞升平,官员大多苟且偷生,求官自保,一片虚假繁荣的景象。自己真爱的收藏也在流亡中所剩无几。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没有亲人,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
师:可见李清照的悲愁,除了情愁、家愁之外还有——国愁。(板书)
学生李鹏程:我认为李清照的晚年之所以是悲剧原因主要有两点:作为她本人来说,生错了时代,她生在乱世,而不是生在一个繁华、和平的时代;而她的晚年,金兵大举入侵,导致国破家亡,在丈夫去世之后,她精神寄托——金石文物的丧失对她更是一种双重打击。
师:著名作家梁衡说,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李清照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李清照骨子里所追求的是一种人格的超群脱俗,这就难免像屈原一样“众人皆醉我独醒”,难免有超现实的理想化的悲哀。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步骤八:名家范读欣赏,再读二词(根据时间安排)
体会同一个人(著名朗诵家姚锡娟)朗诵,不同配乐,不同语速所表达的不同的情感。
步骤九:拓展阅读
1、摘抄李清照诗、词各一首
2、阅读梁衡散文:梁衡《人杰鬼雄》十大名篇
《乱世中的美神》《读柳永》《把栏杆拍遍》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一个永恒的范仲淹》《武侯祠前的沉思》《读韩愈》《觅渡,觅渡,渡何处》
《大无大有周恩来》《跨越百年的美丽》
 网址:梁衡博客http://blog.people.com.cn/blog/s/46779
【板书设计】1、李清照人物关系图(简笔漫画)
2、少年  活泼、浪漫、多情        
中年  伤感、成熟                 
老年  孤寂
3、情愁  家愁  国愁
 
【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把握和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心中会对文本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受“启光课堂”的启发,我在教授李清照的词时也尝试了一下这样的课堂模式,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成为课堂上的主体。
从湖北高考试卷来看,两首诗歌的比较阅读是高考考题的惯常形式,而同一个词人不同时期诗歌的比较阅读考察较少。李清照是公认的风格转变明显的词家,所以选了她前后期风格典型的两首词,一首是课本第八课的《声声慢》,一首是其他古诗词读背篇章中的《一剪梅》。期望学生通过这两首词的比较学习,去探究李清照的心路历程,悲剧的一生,感悟词人伟大的人格魅力。
上课的这个班是理科平行班,我把想法和学生一交流,没想到的是他们积极性空前的调动起来了,在课前准备时,他们认真观看《我们》栏目中赵启光老师谈诗词之美《念奴娇·赤壁怀古》,而且不少学生自发做了很详细的笔记,之后上网搜集资料,给我发邮件,在网上交流,“忙”得不亦乐乎。
课堂实践让我领悟到:
首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前的准备工作和课后的专题讲解更要到位,事实上,这堂课除了学生自主收集的资料丰富令人欣慰,更让人高兴的是培养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好习惯。要将繁多的人物背景、故事、赏析用精炼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不仅仅要靠口才,更要靠细致的文本阅读和缜密的书面表达。“细节决定成败”,每个学生通过发言讨论都深切体会到这一点。
其次,教学情景的创设能较好的增进课堂实效性。这堂课我将学生的课桌进行了重新摆放,学生课桌围成一圈,可以自由组成三大组,学生和学生面对面,学生和老师面对面,沙龙式的讨论气氛增加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热情。
第三,要从传统的重视教师讲解分析中跳脱出来,把阅读发现权还给学生。老师读的再细致,分析得再头头是道都无法取代学生的亲身体验。一个成熟的教师,就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特别是他们不成熟的个性化阅读的见解。在充分探究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再将自己的个性化阅读成果和学生一起交流探讨,归纳释疑,效果更好。
第四,学校在增设了阅读课之后,如何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衔接是我们近期思考的重点问题。学生的电子阅览室为学生上网查资料提供了便利,图书馆式书吧和阅览室书吧为学生遴选李清照的各种资料提供了可能。师生同读,其乐融融。
第五,简笔画运用到课堂也是一种尝试,同样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自己感觉问题有三:
第一,从一堂好课听说读写评俱全的角度而言,本堂课在面向全体的说和统一的写这两方面有不足。虽然有不少学生参与了探讨,毕竟有一些学生参与较少。
第二,从学生能力培养来看,这堂课探究意识还不够,很多学生还停留在这两首词文本赏析层面,没有形成更有价值的问题。解决这一点当然需要教师的长期培养。
第三,课堂上本人精心设计的人物关系简笔画误将赵挺之写成了赵明诚,于是出现了女婿赵明诚置岳父李格非于死地的笑话,幸亏学生刘豹及时发现并举手指出,教师的直接改正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也算是课堂值得回味的小插曲吧。
 
 
 
                                                                 2009年12月
相关资料下载: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