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初中研训
听课手记——语言的形式(form)和语言的意义(meaning)
阅读次数:[]次
在昨天八年级的研讨课上,谈到语言的形式和意义的问题,在语言教学中,究竟该如何处理语言的形式(form)也语言的意义(meaning)之间的关系?

应该这样讲,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是促进学生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结合,做到语言形式为语言意义服务。因此,教师应当力求创设真实有意义的语境,提倡交际教学、活动教学、任务教学,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将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有效的结合起来,以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前两年的听课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语言的形式上,而忽略了语言的意义,给听课老师的印象是这节课太传统;也有的老师比较关注语言的意义,通过大量的活动让学生实践语言,但给听课老师一种花架子的感觉,觉得不能落实目标语言。

近两年,从老师们的教学中,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老师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了。但语言的意义不是说只要是有活动有任务就可以体现的,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课堂上即使是组织了不少的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但并没有真正体现语言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在活动中,并没有让学生说有意义的话。如何真正体现语言的意义,让学生说有意义的话,这应该是每个英语老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例如:七年级的学生学习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时,学生仅仅只是从语言的形式上在练习,而非语言的意义。换句话说,学生明明知道自己要问的对方叫什么名字,多少岁了,但还是要问和答,请问,这样的问答有意义吗?如此问答中使用的语言有意义吗?

由此看,语言的意义只有在真实的交流中才能体现。很多老师认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只要是有问有答,那就是在交流,这样的想法有失偏颇。交流,有有效交流和无效交流,只有有效交流才是有意义的交流。那么什么样的交流才是有效的交流呢?答案很简单:有信息沟的交流是有效交流。

学生彼此之间问姓名和年龄,这是没有信息沟的交流,当然就是无效交流了,也就失去了语言的意义。但如果我们在活动中,赋予每个学生新的身份,那样的交流意义就不一样了。

昨天的课上,老师在最后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谈论自己最喜欢的明星。几乎每个学生都带了一张自己最喜爱的明星的宣传画,学生通过使用这节课学习的目标语言来谈论宣传画上的任务。可用到下面的问题:

    -- Who’s that?
    -- How old is s/he?
    -- When was s/he born?
    -- What’s s/he doing?
    -- Where’s s/he from?
    -- When did s/he... ?

学生用了很多时间来做小组活动,彼此问答。过后,两个学生带着自己的海报到教室前,其他的学生问相关问题。

这个过程让我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喜欢的都是公众人物,很多学生都有着相同的喜好,就算不是很喜欢某个明星,也许他也能知道一点有关信息,或者说如果不喜欢某个明星,他为什么要问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呢?无论是哪种情况,学生所问所答就有可能是无效交流,也就是说,学生在问和答中所使用的语言是没有意义的。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老师关注最多的是学生说的这句话对不对,而不去理会这句话说得是不是有意义。这就是典型的重语言的形式,而非语言的意义。

这个活动,如果做点小小的修改,那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比如:

我们先让学生在下面做小组活动,练习问和答,这个时间,学生是在练习如何运用语言;然后,我们可以让一个学生带上自己喜爱的明星的海报上前,海报不要给其他的人直接看到而进行问答,让其余的学生通过提问并在那个同学的回答中捕捉信息来猜一下,这个同学喜爱的明星有可能是谁。

或者,我们也可以要求学生两人一组,编个对话,上去表演这个对话,下面的同学通过听对话内容来猜测上面的两个同学在谈论的是哪位明星。

那么无论是哪种活动形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语言都是真实有效的,真实的问和真实的答,就算对话表演,也是为了传递某种信息。这样一来,学生在活动中不仅练习了语言的形式,学生的注意力应该说是放在语言的意义上了,通过问答,学生的目的不是如何说对一个句子,而是想要尽快猜到结果。

应该说,在语言教学中,没有语言的形式,就没有语言的意义,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语言形式的教学上,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是不会提高的。语言的形式应该为语言的意义服务。

让学生学说有意义的话吧。

Mean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 language teaching. We are not learning about a language, but we are learning how to use the language.
相关资料下载: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