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初中研训
案例研究示例(三):师者!你何以让生才思泉涌
阅读次数:[]次

                           师者!你何以让生才思泉涌
          


                                            作者:湖北省宜都市外国语学校   钟卫华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对每节历史课都很看重,因为在那里不仅可以享受为人之师的乐趣,还可让我的人生在方寸之地升华,所以,我都会精心设计,尤其是导入。好的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由于我的付出,学生对我的课情有独钟,那种成就感让我对教育更加豪情万丈,让我生命的价值得到诠释,故而很少想到改变。
        

      不过,一次偶然授课方式的改变,让我有了前所未有的领悟:无论我以前多么努力,学生多么喜爱我的课,或许是被我的激情和执着所感染;实质上过去的那种方式,给予学生的空间十分有限,无形中把学生的潜能和智慧的闸门给堵住了。试想:我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堂课总是想方设法地让学生顺着老师事先设计好的思路走,学生的思维不也被老师牵着走吗?这样能真正发挥“学生激疑——探究——释疑——启迪”的功效吗?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充分实现吗?我不禁顿生疑惑:师者!你何以让生才思泉涌?那次偶然的尝试让我找到了答案。

        情景再现:在学习八年级“收复新疆”这一课时,我先给学生播放《我们新疆好地方》MTV,准备按照我事先设计好的思路完成本课的教学。在学生感知本节课的学习与新疆有关后,突然灵机一动,或许是想改变吧!我决定:让学生看课题提问,即通过课题激疑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当我的话音刚落,台下已经好多人举起手,接着齐刷刷地一大片,自己一下子就被此情此景给搞懵了。接着,心里就后悔了:完了!完了!这节课完成不任务了,我自己能下台?万一他们提的问题我事先没准备怎么办?……,顿时大脑一片空白。我只好强做镇静面带微笑地说:哎呀!没想到同学们这么优秀、这么踊跃……总之,极尽奉承之能事,以便飞快想出应对方法。我的思绪早就被打乱了,不过因为自己已战沙场二十年没乱了方寸。我索性把这节课的主动权全部移交。于是就我干脆来个一不做二不休,这节课就由学生来完成。由他们提出问题、对问题排序、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思路来完成。我开始挨个点名,展示他们的问题,他们一口气提出几十个着边的不着边的问题,他们提出的有:我想知道“为什么要收复新疆”  、我想知道“新疆被谁占领了?”、我想知道“是谁收复的?”、我想知道“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收复的?”、我想知道“什么时候被收回的?”、我想知道“收复之后又如何?”……他们智慧的闸门在瞬间像洪水一般倾泻而出,有种挡就档不住的感觉。说实话,在提问的过程中还不时地被因为不能展示我的设计而惋惜的情愫所困扰,几次想打住他们,但已无力回天,便把他们提的问题一一板书出来。终于落下阵来。我开始进行第二步即让学生自己把提出的问题排个序,分个轻重缓急,最先想了解的有哪些问题?这节课不能完成的课后去完成。学生们又开始七嘴八舌地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结果他们排的序基本和我设计的差不多,心中暗喜,于是我便开玩笑地说:你们已经成了我。第三步:再放权,即自己看书自己解答,并交给他们几条求助热线:学生互助学生和寻求老师的帮助等。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探究欲望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一节课就在热火朝天的激疑与探究,发现与解决的过程中完成。我也不不自觉地融入这种氛围中。下课铃响了,学生意犹未尽。当我离开教室再回首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溢满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脑海里又闪现出他们解决问题的情景,比如:为什么要收复新疆?学生从历史和地理位置两方面全面的回答,一是因为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他们列举了大量的史实;二是因为其地理位置重要是我们的西北门户……
        

             在离开教室的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
        

             反思一:教师要放——学生智慧的闸门需要我们去开启,学生的潜能需要我们去挖掘,学生的探究欲望需要我们给予他们空间去实现……。试想:自己过去的做法尽管在备课的时候也设计过如何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育在更多时候却扼杀了一些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学习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等能力素质。这时我的脑海里回忆起我看到一篇介绍英国是教授历史的方法的文章,文章介绍的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内容时,老师让学生回去收集1640年的有关史实资料,还有当时的服饰,并且要求学生做出当时的服装,一切由学生设计好当时的场景来一个情景再现。我非常羡慕他们这种教育方式。因为这才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一堂历史课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这些能力对学生终身受益。联想我们整齐划一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式,学生的思维必然受局限、学生的能力培养受到限制,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扼杀式的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天性、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扼杀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没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

        反思二:教师要变——变观念、变思想、变教法、变学法,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为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生早已不是原来的生,他们的信息储存量大、思维开阔、视野宽广,他们本身就是一个教学资源的大载体。我们老师应该改变观念——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做学生学习的伙伴;我们已经不能以师道尊严的姿态出现,要低姿态,所以,课堂不是单纯老师教授的一统天下了,我们应该把学生的资源储备释放出来,资源共享,教学相长。
        
        反思三:师生要“和”:即创建和谐课堂——做到师生人格的和谐即从师道尊严到学习伙伴的转变、师生资源的和谐即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知识储备和教师资源的达到资源共享的和谐、师生教与学方式方法的和谐即我们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我们也是一堂课的受益者。切记!我们不再是权威、一劳永逸的代表,我们要常思常想常变。

        虽然这仅仅是一次偶然的尝试,但是这更是一次惊奇的发现、一个意外的收获、一次终身难忘的记忆。它让我明白了“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新的含义:老师思想的变已经影响至一代人思想的变,一代人思想的变则会带来祖国的变。所以,为师者,只有改变,我们才会让学生才思泉涌。
      
    

相关资料下载:案例研究示例(三):师者!你何以让生才思泉涌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