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初中研训
2012-2013学年度初中化学课程建设与实施指导意见
阅读次数:[]次
2012-2013学年度初中化学课程建设与实施指导意见
汪 岳
      按照区教育局“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发展为主题,以加强队伍建设为关键,以规范教育管理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提升质量为核心,统筹协调各类教育在新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的规范、均衡、优质、健康发展”的思路,全面优化初中化学教研、科研和培训工作,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及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积极打造绿色、均衡教育强区再作贡献。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武昌区初中化学课程建设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课程建设
  1.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化学课程体系。
  遵守国家课程规划,规范化学课程设置。区教育局制定《初中课程建设指导意见》;教研培训中心制定学科建设指导意见;学校从自身发展现状出发,对化学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进行全面、科学、校本化的规划,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2.完善三级教研网络建设,积极开发化学课程资源。
  在区教研培训中心统筹安排下,完善初中化学指导小组、七个教学片备课组、各学校备课组的建设,共同补充、丰富化学的教与学资源,尤其是备课资源、评价资源等。
  完善“武昌初中化学研训网”,主要包括备课资源、高效课堂教学资源、训练和考试资源,实现资源互惠共享,形成区域性的化学学科网络资源。
  3.加强学习,提升化学课程实施水平。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主阵地,化学教师要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教师要研究有效的教学目标体系,包括学年、学期、单元、课时教学目标,尤其研究课时目标是否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化学教师要开展课堂教学行动研究,研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不断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发展,力求每一个教学环节都高效,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学校要完善并落实校本研修制度。将备课组建设成研训一体的学习型组织,提高合作教研的效率,开展以解决教学问题为目的的教研活动,解决化学教师真实的、具体、有价值的教学问题,实现教学的最大优化,以促进化学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
  4.强化化学课程的过程管理,优化保障机制。
  改进评价方式,加强过程管理。学校对化学课程实施状况(学生的发展状况、教师课程实施水平等方面)进行过程和终结评估,并将此作为化学教师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
  提供有力的保障机制。除了硬件建设以外,学校领导深厚的课程专业知识和课程领导能力,是促进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课程实施
  1.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初步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②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③了解化学、技术、社舍、环境的相互关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④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2)过程与方法
①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探究话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②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祛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③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说明并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④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③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阿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④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⑤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
⑥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九年级具体的内容目标,参照《课程标准》(2011版)、《化学》(人教版)以及市教科院下发的教学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等文件精神。
  2.课时安排。
  根据武汉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建议九年级化学开设4课时/周。
  3.教学内容。
  ①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七单元。
  ②人教版化学下册第八单元——第十二单元。
  4.教学进度。
  ①暑假补课到元月调考,完成人教版第一单元~第八单元内容。
  ②寒假补课到三月中旬,完成人教版第九单元~第十二单元内容。
  ③三月底到四月调考,进行第一轮单元复习。
  ④四月调考到五月底,进行第二轮专题复习。
  ⑤六月份,进行第三轮复习:综合模拟训练及查漏补缺。
5.措施与建议。
  要求全区初中化学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2011版)第四部分“教学建议”(共四条11点)。针对我区实际,建议如下:
(1)培养学生兴趣。化学作为起始学科,化学教师应利用一切条件和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同时,要注意教学的难度和深度,尽量避免过早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2)重视实验教学。化学教师教学时,要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实验,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包括必做实验、演示实验、家庭小实验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建构知识。
(3)教师加强学习。化学教师要利用寒、暑假大块的时间积极加强理论学习,认真研究新课标、新教材、2012年中考试题、竞赛题(甚至高考题)等,寻找规律,探求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避免死干苦干,真正实施绿色教育。
(4)加强团队合作。优化三级研训网络,促使区、片、校要形成更大的合力,可“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弱弱联合”。尤其是要督促本校化学组加强校本教研,例如确定进度、重难点、双基点、检测等,避免单打独奏,要增加学科的凝聚力。
(5)打造本校资源。在市、区现有的资源基础上,各校化学组要积极开发适合自己学校实际的教学资源,例如教学设计、课件、双基过关、练习及测试题等,学校领导要定期检查化学组落实的情况。
 (6)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双基”落实工作,尤其是中考前的“盯人”落实工作。
  三、课程评价
  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学业评价,其功能主要是促进学生的有教学习,改善教师的教学,进一步完善课程实施方案。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学业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应严格根据本标准来确定评价的目标、测评的范围和方式,以确保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学业评价之间的一致性。
良好的评价活动应具备下列特征:关注学生三维学习目标的达成,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评价标准应清晰、完备,以保证评价的信度与公平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应科学、简捷易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能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任务真实和公平,能提供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并符合学生不同阶段心理发展的特征;评价的方式多样化,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评价结果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大量的反馈信息,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能让教师据此做出正确决策以改进教学。
  1.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对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
  在重视教师及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可以采用建立化学学习档案的方式。学生在学习档案中收录化学学习的重要资料,包括单元知识总结、疑难问题及其解答、探究活动的设计方案与过程记录、收集的化学学习信息和资料、学习方法和策略、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等。
  例如,学习“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主题的有关内容时,可在学习档案中收录以下资料:
  ①自己或同伴收集到的有关化学物质的资料,如新闻和科技动态的剪报、图片、照片、实物等。
  ②学习空气、水与溶液、金属、生活中的化合物等项内容后,对这些物质的性质及其与社会生活关系的认识。
  ③有关氧气、二氧化碳气体学习的探究活动资料(包括提出的问题与假设、设计的方案、实验记录、对实验活动的自评和他评、对实验的反思与体会、问题讨论中的主要观点等)。
  ④对当地污染状况的调查和防治污染的建议。
  ⑤对化学在空气污染的形成与防治中的功过的认识。
  ⑥对自己学习状况的评价(包括基础知识、实验设计和探究活动等情况),有待改进的问题和改进的设想。
  学生针对学习档案记录的内容进行自我反思和小结,有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由外在的压力逐步转向内在的需要,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
教师通过学生学习档案和自我评价资料,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特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在观念和方法上的进步,并及时地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注意发挥好评价的激励功能。设计评价内容应顾及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评价反馈应充分肯定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增强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看到自己的潜力,使学生产生更持久、更强大的学习动力。
  2.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传统的纸笔测验侧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的结果进行评价。但对学生在探究能力、实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则更需要通过学生的活动表现来作出评价。
  活动表现评价是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评价结果以简单的方式加以记录,在比较、分析基础上,给出恰当的反馈激励学生进步。活动表现评价可以采用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后进行。在评价过程中应该注意既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又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
例如,对“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一观念性目标的评价,可通过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编辑有关的墙报,就“金属材料的利与弊”开展的讨论活动等,对学生进行评价。
  活动表现评价为全面了解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水平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通过活动表现评价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在纸笔测验中注重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纸笔测验是常用的评价方式,应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作出相应的改进。考核的重点不要放在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上,不应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而应放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去评价,从知识的整体联系上去考核。
  纸笔测验要设置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实际问题情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的能力。例如,对结晶现象的考查,不宜出“使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有      ”之类的题目,而应联系实际,如“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试用你学过的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又如,不宜出“酸雨是空气中      过多引起的”这样的试题,应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经验从多个角度去阐述,如“请结合实际对酸雨的形成、危害和治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评论。”
  通过具有实际背景的、综合性和开放性问题的书面考核,既了解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程度,又体现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考核。对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应允许学生有较充裕的时间作答,可结合自我报告、小组讨论、学生互评与学生答辩相结合的方式给予评价。
  在联系实际考核学生能力时,应根据内容标准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例如,对“能进行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目标的评价,只要求学生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由一种物质的质量求算另一种物质的质量。可以通过这样的试题进行测试:“通过电解水制得纯净的氢气可用于电子工业上制备高纯度硅。现电解3.6kg水,能制得多少千克氢气?”
  4.评价结果可以采用定性报告与记分相结合的方式。
  对学生学习评价结果的呈现可以是分数或等级,要及时反馈给学生,但不能根据分数排列名次。建议采用评语(或在写实性的记录基础上作分析性的描述)和等级结合的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帮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自己在群体中的相对水平,明确发展方向和需要克服的弱点。
  5.加强对教师教学、教育行为的评价。
结合“武汉市高效课堂标准”的具体要求,通过下校调研、研讨课、优质课评比等途径对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量化考核,促使教师们发挥长处,克服不足,共同提高。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教师研训活动等措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要充分利用评价的诊断功能改进教学。可以针对如下问题进行思考:(1)学生是否可以继续实施原定的教学计划?(2)学生理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是否可以接受新的课程内容?(3)用什么教学方法才能有救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具体困难?(4)哪些学生需要接受个别帮助以克服学习障碍?总之,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的教学,都必须依据诊断和评价所提供的信息来确定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相关资料下载: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