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初中研训
1700余岁黄鹤楼前世今生
阅读次数:[]次
历史学家冯天瑜揭秘 |
1700余岁黄鹤楼前世今生 |
记者蒋太旭整理
从三国时期始建到1985年最后一次重建,历经1700多年、屡毁屡建的黄鹤楼如何一步步演变成今天的模样?它的地理位置发生过怎样的变迁?武汉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在他主编的《黄鹤楼志》揭秘了千年黄鹤楼的前世今生。
三国:瞭望楼
最早的黄鹤楼。
公元223年,孙权为扼守战略要地,在黄鹄山(今蛇山)依山修筑了军事城堡——夏口古城,黄鹤楼作为城西南的瞭望哨楼与夏口古城同时诞生。唐人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中载录了这一史实。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黄鹤楼作为哨楼仍然修筑在临江的黄鹄矶上。
唐宋:从“军事楼”转化为“观赏楼”
到了唐代,黄鹤楼从“军事楼”转化为“观赏楼”,仍坐落于黄鹄矶上。
黄鹤古楼至北宋仍存于世。据宋代界画《黄鹤楼》分析,其时,黄鹤楼已发展成建筑群体,依山面江,直至南宋与金国征战时方毁。
元代: 是否有楼有争议
元代有黄鹤楼吗?一批史志学者根据史料推论,元代近百年间,黄鹤楼不复存在;而另一部分学者则据传世的元代夏永画《黄鹤楼图》及一批登临黄鹤楼诗赋作品推测,元代中期或末年应有黄鹤楼实体存在,它的环境设置比前朝黄鹤楼更为幽雅清静,建筑风格更加堂皇典雅。
明代:形成“二顶三层”规模
据现存史料统计,明代黄鹤楼被毁3次,重建3次,越建越高,越修越大。主楼周边辅以亭台阁榭,栽花植树。明代最后一座黄鹤楼毁于明末农民战争时,已形成“二顶三层,高约五六丈”的规模。
清代:三次烧掉
清代,200余年间,黄鹤楼遭受3次毁灭性火灾,前两次得以重建。最后一座黄鹤楼同治楼被烧毁后,1907年在黄鹤楼遗址上修建了奥略楼,很多外地游客误认为黄鹤楼。奥略楼于上世纪50年代修建长江大桥时拆除,故址成为大桥南引桥基础,今天立有一块“黄鹤楼故址碑”。
1985年,设计师以清代“同治楼”影像为参考,在蛇山上另取高地,建起今天的黄鹤楼。
转载自《长江日报》(201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