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初中研训
巧记语文课文有绝招
阅读次数:[]次
巧记语文课文有绝招
——例谈中学语文课文中形象句群和逻辑句群的记忆秘诀
武昌文华中学  张虎
【摘要】2013.6.24,经湖北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审核,报湖北省教育学会批准,由本人主持的课题运用“全脑剧场式记忆法”打造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获准立项为湖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为2013B12003。在“全脑导演式记忆法”实战中,可以将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段落按照句群的不同分为四类,分别是形象句群、抽象句群(也叫逻辑句群)、离散句群(也叫中性句群)和晦涩句群。从记忆术的角度来看,语文课文中的段落以形象句群和逻辑句群为主,以离散句群和晦涩句群为辅。本文结合中学语文课文经典段落的记诵案例,重点探讨中学语文课文中形象句群和逻辑句群的高效记忆方法,以帮助学生乐学善记,过目难忘。
关键词中学语文、两大句群、记忆秘诀
一、记忆术中句群的分类
(一)什么是记忆术中的句群
什么是记忆术中的句群呢?这里特指多个句子的集合。可能有人会问,那不就是段吗?段是一种句群,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有时文中一个句子就是一段,例如:诗歌。这时我们所说的句群,就不是指一段,而是指多段了。甚至还有更独特的“梨花体”,把一句拆分成几段,“梨花体”中的一段更不可能等同于记忆术中所说的句群了。
我把句群先分成容易理解的,跟难以理解的两大类。其实理解这个步骤,已经超出我们记忆术要研究的范畴了,是属于思考的内容,不过我们记忆时常常要用到理解。这个所谓的难以理解,是指句子与句子之间有逻辑意义,只是我们难以理解而己,这种句群,不是指那种没有意义的乱七八糟的内容,这一类难以理解的句群,我们称之为“晦涩句群”。“晦涩句群”的记忆方法,是要想办法先理解一下主要意思再来记忆,这比一般的材料多了一些理解的功夫。当然,如果你实在是时间太紧,都没空去理解了,就先记下来,再去理解也行。只不过需要用到的桩子就要多得多了。各类句群有一个通用的记忆方法,那就是“提示词法”。然后可以按照句群各自的不同特点,来做一些变通的处理。
(二)记忆术中句群的分类
容易理解的:
1、形象句群。就是句群是有画面感的,有故事性的。
2、抽象句群,也叫逻辑句群。句群缺乏画面感,可是前后之间有明显的,清晰的逻辑关系。
3、离散句群,也叫中性句群。句子与句子之间,没有什么明显的、紧密的逻辑关联,只是简单地将若干个句子罗列在一起,或是这若干个句子从属于同一个专题。
难以理解的:
4、晦涩句群。句子与句子之间有逻辑意义,只是我们难以理解而己。
(三)抽象句群(逻辑句群)和晦涩句群的异同
抽象句群(逻辑句群)和晦涩句群,都是有逻辑的。只不过一个是容易理解的,一个是不容易理解的;一个是逻辑明显的,可以被用来帮助记忆的,一个是逻辑不明显的,不容易被用来帮助记忆的。例如:《易经》每一卦的爻辞,事实上也是有逻辑的,只不过这种逻辑非常复杂,复杂到你就算知道它们有内部逻辑,都要花极大的功夫才能理解它们,而且理解了,你也难以利用这些逻辑来记住这些内容。
其实,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一个晦涩句群的内容,被我们理解了,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理顺了,就可以当成逻辑句群来记忆。例如:《道德经》中的每一章,在你没理解之前,它就是晦涩句群;在你理解之后,就可以把它当成逻辑句群来记忆。这其间要多花一些理解的功夫。
二、形象句群的记忆方法
(一)电影法
这种句群的特征是句子有画面感,往往是整个段落或是段落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有画面的,有情节的。你可以一边朗读(或默念),一边想象,就如同在大脑里放映电影一样,这样重复几次就能记下来。例如:记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见下图:
 
运用“电影法”来记:“先是一个人飘走,然后又飘回来,招招手,沿着
手的方向,镜头转向西天的云彩。镜头从云彩向下,是河畔的金柳,金柳变成
夕阳中的新娘,新娘在河边映出影子(波光里的艳影),水面开始荡漾起来。”
(二)焊接法(首尾法)
    但是,有一种情况是单个句子是有画面感的,可是跟后面的内容联系不太紧密,或是属于某种跳跃性的联想,联结比较薄弱,你不容易从上一句接着联想到下一句。那么,我们就需要在它们的联系容易断开的地方,做一点焊接的功夫。这种记忆技巧叫“焊接法”或叫“首尾法”,就是取前一句的“尾”跟后一句的“首”,找一点理由,把它们联系起来。这种理由并非是很严密的,就只是有一点联想的线索即可。因为我们复习时,是要通篇背诵的,你复习几次之后,都背熟了,这些辅助性的联结,大部分就用不上了。但如果是抽象句群的记忆,用这个技巧往往效果不太显著,还不如“提示词法”。
    在焊接时,并不要求每一处联结都要立体放大。立体放大是用来处理心象与心象之间的联结的,而这些诗句并不是按照一个个独立的形象来进行联结的,它们本身就可以想象成一个连贯的故事情节。原本已经很好记了,再去多加工,就没有必要了。简单点说,就是这一类材料已经很容易记了,我们想象一下,做点焊接就足够了,不需要加工太多也能记下来了,所以可以省些功夫。
    “焊接法”从本质上来说,还是“提示词法”。我们来看“焊接法”跟一般的“提示词法”有什么区别?一般的“提示词法”,就是取“提示词”,或叫“关键词”,然后再把它们联结起来。见下图:
 
    如果是形象句群,它们往往有多个词本身组成一个画面或情节,本来就很好记,都不需要压缩它们,所以这些部分被整个当成提示词,然后只在断开的地方,做一点焊接即可。见下图:
(三)形象句群的记忆案例
1、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以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句群为例,这前面四个小分句,内容还算是连贯的,可是后面一下就跳到“金柳”上面去了。“云彩”与“金柳”之间,并没有太明显的衔接,即“云彩”跟后面一句断开了。记忆的方法:可以把“云彩”跟后面一句的开头的一个词“河畔”联结起来。在此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不取“那”字呢?因为它没有代表性,不能提示我们回忆出这一整句,所以取更有提示作用的“河畔”。联想一下:“云彩”下面有“河畔”。
 
同样的道理,第二段本身比较好记,只是跟第三段没有太明显的衔接,
是一些发散性的、跳跃性的想象,此时我们需要焊接一下“荡漾”跟“软泥”:“荡漾的水把泥都给泡软了(软泥)。”这是逻辑联想。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我们记忆一些古诗词,也有类似的情况,往往有许多句子都是形象的,但是这些文学作品句与句之间却存在着许多跳跃性的联想。我们欣赏起来觉得气象万千,可是记忆起来却会给我们带来不少的困难。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这前面还在想着:“周帅哥多么强大,笑眯眯地就把敌人给灭了,后面就谈到神游了。”不能说它们之间没有联系,可是这种联系是跳跃性的。“强虏灰飞烟灭”和“故国神游”,这两句的联结比较薄弱(至少在记忆上是这样),我们就把这两句的尾与头焊接一下,想象“烟灭了之后,从烟中出现一尊神像飘了出去(神游)。”这样就把断开的地方牢固地联结起来了。见下图:
 
3、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我们可以运用象形法来联结。例如: “业“想象成“草”;“缘”左边是“丝”,右边是“猪”的古字。我们可以想象:“草丛里面,有头被丝捆绑着的猪。”见下图:
我们也可以运用抽字法来联结,就是前面取一字,后面取一字,构成一个新词,把前后句联起来。例如:近忽——》近乎,这是抽字构词法。见下图:
 
我们还可以运用逻辑联结,例如:入——初(出)。从“入”联想到
“出”,相对联想。见下图:
 实际记忆时,并不需要每一句都跟后面一句做这样的处理。有一些形象句群往往几句之间都有明显的联系,这时就可以直接通过想象情节的画面来记忆。
(四)形象句群的记忆方法小结
1、直接想象画面,并同时诵念内容来记忆。(“电影法”是首选)
2、如果有在情节上断开的地方,就用“焊接法(首尾法)”来联结。
3、如果不习惯用上面的方法,用“提示词法(关键词法)”也可。(备用方法)
三、抽象句群(逻辑句群)的记忆方法
(一)镶嵌法(点缀法)
    抽象句群(逻辑句群)特指句子意思分明,句子与句子之间逻辑紧扣的句群。逻辑句群的记忆方法,是先记主体的意思,就是把那些通顺易记的内容,先记下来。记下主体之后,我们再补充细节。补充细节时,可用逻辑联系的就用逻辑联系,不行就用图像记忆的技巧。
记忆逻辑句的主体部分是,一般不需要图像化,就只是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并关注各句的主要意思之间的联系即可。如果这种联系是明显易记的,就不需再做什么处理了;如果联系不明显的话,就不能算是逻辑句群,而要归入离散句群,通过取关键词来助记了。
 
    例如:上面这一小段就属于抽象句群(逻辑句群)。它们的意思是很明显,前后内容也是连贯的,同时它们也没有太强的画面感。这类句群,一般是用逻辑来记,而不是用图像来记。先把那些逻辑明显的部分记下来,再去补充细节。
   “ 八十七年前,我们的先祖在这块大陆上,建立一个新国家。”这一句容易记住。比较费力点的是“从自由中孕育”及“全民生而平等”这些更抽象的修饰成分。     
   “从自由中孕育”,可以联想到“自由女神挺着一个大肚子“的画面。“八十七年前,我们的先祖在这块大陆上建立一个从自由中孕育……”“自由中孕育”是在“大陆”后面的,我们就把这个形象矗立在大陆上,这一修饰成分就跟主体联系上了。再后面,又有一个抽象的修饰或说补充成分——“全民生而平等”,可以想象一队身高等齐的婴儿列队站着,在这个女神像的下面。这些婴儿是不是生出来就是“平等”的?这种方法本质上还是“提示词法”,只不过取的是“提示成分”,已经不是词,而是“主要意思”了。
    有形象的形象句群,我们取形象当提示成分;有逻辑的逻辑句群,我们取主要意思当提示成分。这两种都没有的,我们就只能取词了。也就是后面的“离散句群”的记忆方法了。逻辑句群的记忆方法的示意图如下:
 阴影部分是主要意思,先把主要意思记下来,一般稍稍重复一下就能记住的。然后再把那些不好记的修饰、补充成分跟相关的主体部分联想一下。这种方法叫“镶嵌法”,也叫“点缀法”。记忆中,有时我们会发现,本来主体的内容比较好记,因为有连贯的抽象逻辑或具体情节,可是有一些补充或修饰成分却不好记。这时如果硬把补充或修饰成分插入到故事或逻辑里面,这个故事情节就有点乱了,或是逻辑不简明了。“镶嵌法(点缀法)”就是先记主体,不打乱主体的逻辑或情节,再把细节镶嵌(点缀)到主体上面去。
(二)抽象句群(逻辑句群)记忆案例——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
我们来看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中的另一段:
“如今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考验这个国家,和任一个如此孕育又目标一致的国家能不能长存于世。我们在这一个大战场上相逢。献出战场的一部分土地给那些献出生命保卫国家的人,做为他们最终的安息场所。我们这样做,百分之一百适宜,百分之一百恰当。”
这一段的主体意思本来就很好记,无非是说,我们在内战,对于那些牺牲了的人,我们要有个地方安葬他们比较好。可是为了强调这场战争的意义,林肯在中间插入了一些“高尚的话”,修饰一下原本普普通通的意思,例如:“考验这个国家,和任一个如此孕育又目标一致的国家能不能长存于世。”大家看看这句话是不是有点自作多情?你们美国人打内战,关别的国家什么事?
如果我们先去掉这打断主体意思的部分,只是直接先理解主体部分,会更容易记忆:“如今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我们在这一个大战场上相逢。献出战场的一部分土地给那些献出生命保卫国家的人,做为他们最终的安息场所。我们这样做,百分之一百适宜,百分之一百恰当。”
记好这主体意思后,我们再把次要的修饰成分补充上去:“考验这个国家,和任一个如此孕育又目标一致的国家能不能长存于世。”这个可以取关键词:“考验——孕育——目标”。我们可以想象:“一张考试卷子(试验)卷成一个蛋(孕育),裂开后里面是一个眼睛(目标)。”因为这部分是在“如今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的后面,所以可以想象:“这张试卷,是在大战场中飘啊飘的。”
(三)抽象句群(逻辑句群)的记忆方法小结
记忆抽象句群(逻辑句群)一般运用“镶嵌法(点缀法)”。在使用“镶嵌法(点缀法)”时,第一步是转化成形象,第二步二是添加点缀成分。补充的细节不需要跟前面或后面的人物,油什么互动的情节,也就是不干扰主体的剧情,只是当成像插入式广告一样的内容。
 
2014年5月1日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湖北武汉)武昌文华中学张虎 《全脑导演式记忆法》[M] 湖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运用“全脑剧场式记忆法”打造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成果集(课题编号为2013B12003)  2014-5
[2](中国) 林春庆 《记忆的宫殿》[M] 林氏记忆课程培训教材 2011-2
[3](中国) 叶瑞财《叶瑞财记忆课程手册(第二版)》[M] 叶瑞财记忆学会记忆课程培训教材  2011-8
相关资料下载:巧记语文课文有绝招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