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初中研训
《故乡的桂花雨》教学案例
阅读次数:[]次
《故乡的桂花雨》教学案例
文华中学 罗凤琴
【教学设计】
教学思想
贯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思路及主题。
2.过程与方法:“活动串连”教学流程;学习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文章丰富的意蕴: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对父亲、母亲的尊敬和热爱;对童年快乐生活的眷恋和热爱;对家乡人和年丰、四邻友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标记疑难字词及自然段的顺序,画出自己喜爱的段落文字并熟读。
教学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使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要求学生模仿文章的写法,写一篇文章。
教学方法
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板书、难字词的理解、问题分析等都由学生完成。全面训练学生的能力,面向全体学生训练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校内研讨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八课《故乡的桂花雨》。首先检查预习作业。文章认真读了三遍的同学请举手。
(有二分之一的同学按要求朗读了课文,予以肯定。)
师:请同学在黑板上板书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字词,再由这位同学挑选学习伙伴给这些词语注音。
(学生板书:簟diàn 拙zhuō 宁nìng 和huò 樨xī)
师:很好,字写得不错,注音也很准确。接下来我们齐读这些词语。
(生齐读词语。)
师板书课题及作者。
师:根据课下注释的提示和同学们搜集到的参考资料,请同学简要介绍作者琦君。
生:琦君,原名潘希真,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
生:我还补充一点,她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师:好,同学们的预习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下面让我们走进台湾当代作家琦君的感情世界,踏上芬芳的乡土,分享作者愉快的童年。让我们用心去读读课文,把生字念准,把课文读通,品味文章字里行间传递出的情感。思考:故乡的桂花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文章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来?
(生齐读课文)
师:读完了,你想跟老师说点什么?
(生初读课文,交流读书体会。)
生: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从文章标题可以看得出来。
生:读了《故乡的桂花雨》,在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深深的吸引我:“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可以看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师:两位同学概括的非常好,刚才同学们提到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从文章标题可以看得出来。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课堂活动,为这篇文章再拟一个标题,我们知道,标题拟得好,能够使文章增色不少,有的同学创造力很强,可以原创,有的同学知识面广,积累的诗文较多,可以借用古人的诗句表达你的想法。试试表现作者的情感,要求分学习小组交流合作,时间三分钟。
(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在各小组查看、商量、点拨。有的小组拟了两个题目,难以抉择,教师安排他们都组织好自己的理由准备全班交流。讨论气氛很热烈。)
师:好,时间到,先请每个学习小组派一位代表在黑板上板书本小组拟的标题,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认真做好笔记。并且为自己喜欢欣赏的标题打上星号。
(各小组代表在黑板上板书本小组拟的标题。)
师:接下来请每个学习小组的中心发言同学说说拟题的想法,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分析内容要求结合文章具体语句来谈。准备好的小组可以先来。
生:我们组拟的题目是《摇花乐》,文中写道“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让我感到摇花的快乐,桂花雨的美丽。
师:是呀!这就是摇花的乐趣,奇妙的桂花雨。你想读读这些句子吗?你最喜欢哪一句?
生:我喜欢我忘情地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我想请我们组的陈月来读。
(生示范读课文)
师:听着听着,你笑了,告诉老师你为什么笑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呀?
生:陈月读得真好,让我们感受到此刻,我们也都浸在香气四溢的桂花香里了!摇啊摇啊,桂花落下来了,落到你的肩上,落到你的手上……
师:你评价的文字也非常美。
生:我们组拟的题目是《思乡,思桂花》,“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母亲虽然离开家乡,可是却忘不了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母亲对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她才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母亲的这番话,这份情,自然影响了我,感染了我,于是……(读最后一句)
生:我们组拟的题目是《故乡花·摇花乐·忆花香》,第5自然段写“我”喜欢摇桂花,并从摇桂花中得到了快乐。
师:找出描写“我”摇桂花时的动作及语言的句子。
师:你们从“我”摇桂花的动作及赞美的语言中看出了什么?
生:看出了“我”非常喜欢桂花,同时也看出了“摇桂花”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师:如何理解“忆花香”呢?
生: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作者在杭州赏花时,母亲总是夸自己家乡的桂花。
师:你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上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
生:不是的,杭州的桂花也很香。
生:母亲认为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因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自己培育的,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才有的收获,从而让村子里的人们都能分享这劳动的果实,所以,母亲对它有种特殊的感情。
生:说明母亲十分怀念自己的家乡,对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感情。从“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师:这个时候,你们透过文字闻到花的香了吗?这花香,香飘万里,飘进作者的心里,飘进你我的心里。
生:我们组先拟的题目是《桂花情》,看了其他组的题目,可以改一下吗?
师:怎么改呢?
生:我们想把 “情”改成芳香的“香”。
师:为什么要这样改一改呢?
生:“香”既指花香,香飘万里,又和故乡的“乡”同音,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师:大家说改的好不好?
生:挺好,一语双关。
师:你的词用的很准确啊!还有哪个组发表意见?
生:我们组先拟的题目是《桂花愁》。
生:老师,刚才有小组拟题是《摇花乐》,这个题目是《桂花愁》,“乐”与“愁”难道不矛盾吗?
师:问得好,谁来解说一下你们拟题的想法?
生:不矛盾,“摇花乐”是指在作者眼里,摇桂花是一件非常快乐有趣的事。是说童年摇桂花的情景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愁”是因为许多年过去了,作者琦君早已告别了童年,早已离开了母亲,早已远离了故土,文章写出了对童年的怀念,对母亲的依恋,对故乡的留恋。
生: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对家乡的无比怀念。
师:在所有标题中,你们更欣赏那一个?
生:我喜欢《桂花愁》,有一点淡淡的哀愁,很美。
生:我觉得《桂花香》,一语双关,意味深长。
生:我还是觉得作者的原题《故乡的桂花雨》最好,摇桂花的时候,桂花纷纷落下,像下雨一样,所以把摇落的桂花叫做“桂花雨”。形容桂花非常多,也暗含着作者对“摇桂花” 这件事的喜欢。“雨”用得最好。
师:说了这么多,大家都提到了桂花,提到了故乡,那么请问:总共写了几处地方的桂花?
生:两处,故乡和杭州的桂花。
生:应该是三次,还有文章的开头,台北的桂花。
师:你读课文真仔细。为什么作者对故乡的桂花情有独钟呢?是桂花开得特别艳特别香吗?
生:作者写“摇花乐”时还写了父母亲,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马上点上檀香,炉香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父亲顿时诗性大发,作诗一首: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师:难怪作者琦君会说“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生:作者在写家乡的桂花时,是这样写的:“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生:母亲对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她才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院子里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齐读4、5自然段)
师:故乡到底为什么让作者“魂牵梦萦”?
生:故乡有桂花,有“我”至亲至爱的亲朋好友。
生:故乡有桂花树,桂花树下有“我”嬉戏的身影和成长的足迹。
师:说得好,故乡有桂花雨,桂花雨美丽芬芳,因为有母亲在“我”身旁。故乡不再是一个空洞的词,它也不再是地图板块上一个冰冷的点。作者1949年赴台,现在定居美国,在空间距离上与故乡越来越远,但故乡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不但未因岁月的堆叠渐行渐远,反而激发了作者的思乡情愁,如醇酒,时间愈绵长,味道愈醇厚,而故乡的桂花雨呢,承载了岁月的美好回忆,再现了落英缤纷的美丽情景,如一场甘霖滋润着作者永生难忘的童年,滋润着思念故乡干涸的心田。
故乡到底是什么,它是一段最美丽的回忆,它是一个你最牵挂的人,是一首不老的歌。
你所依恋的在哪里,哪里就是你的故乡了。
师:最后请同学们在笔记本上小结,按照所给的句式,写一段话。
“我”思念故乡,是因为
我喜欢武汉,是因为
(学生小结)
附:学生拟的标题图表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第四组 |
摇花乐 |
★桂花香(乡) |
童年的“摇花乐” |
摇桂花 |
★思乡,思桂花 |
★故乡花·摇花乐·忆花香 |
★魂牵梦绕的“摇花乐” |
难忘的桂花雨 |
魂牵梦绕的桂花 |
★桂花牵起我的乡愁 |
记忆中的“摇花乐” |
★桂花愁 |
【第二课时教学简案】
一、导言及要求。(10分钟)
故乡到底是什么,它是一段最美丽的回忆,它是一个你最牵挂的人,是一首不老的歌。
你所依恋的在哪里,哪里就是你的故乡了。
天高地远,云淡风轻,家乡的一草一木都见证了你成长的经历,家门口那棵老槐树,树下留下了你嬉戏玩耍的身影,家门口的一条小河,有母亲辛勤劳作的身影,有叮咛嘱托的话语以及目送你上学盼儿早归的不舍的眼光。我们现在身在家乡,可能体会不了作者离乡的愁苦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但至少当我们拥有这一切美好的同时,不妨将这些美丽的画面用文字记录下来,表达你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要求:模仿文章的写法,写一篇文章。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景物或事物,通过对它的描写,表达自己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二、学生当堂作文。(35分钟)
【教学反思】
1.《故乡的桂花雨》是一篇构思大气、意蕴丰富、语言质朴的回忆性借物抒情散文。
作者并未像一般的回忆性文章那样,按“现实——回忆——现实”的思路来结构文章,而是以“身在台湾而心在儿时故乡”的时空交错技巧来叙事抒情。整篇文章给人的感觉就是,作者完全融入了对故乡、对桂花的深情怀念中。字里行间,桂花香气弥漫,故乡如影随形,“真叫我魂牵梦萦”。
2.作者借桂花来抒发的感情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多元的:有对桂花本身质朴无华、默默奉献精神的赞美;有对家乡人和年丰、四邻友好生活的热爱;有对父母的尊敬、赞美和热爱;有对童年快乐生活的眷恋和热爱等。这么丰富多元的情感不是零散的,而是集中的。集中地体现在作者对桂花的思念和热爱上,体现在作者童年摇桂花,桂花飘落如雨的精彩描写上,这正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文章的语言质朴淡雅,一如桂花,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怀旧情韵,读后让人回味绵长。
3.在课堂上安排学生以“换标题”的形式,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在丰富的言语实践中,打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空间,营造师生之间的对话磁场。学生分析较多,文章语言品味较少,口头表达机会较多,书面落实文字较少。
4.为了弥补以上不足,安排了一节写作课。主要考虑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品味语言往往难以落到实处,只能说“文章文字美”,但“美”在何处,说不清楚。《故乡的桂花雨》文辞优美,学生通过模仿,可以更好的学习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可以更好的发挥教材的示范功能。同时,我班学生家庭情况比较特殊,很多学生属于城市务工子女,他们随父母离开农村,来到武汉,对故乡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因此也容易写出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