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初中研训
积累,让学生迸发写作激情
阅读次数:[]次
 
积累,让学生迸发写作激情
——中学作文教育规律浅探
武昌区积玉桥中学  桂 玉 萍
【摘  要】近年来,我在语文作文批阅中发现:作文成功的要素固然很多,但有好的材料是其成功的要素之一。纵观历年中考试卷,凡作文能得高分者,无不与作文选材有着密切关系。因而,做生活的有心人,用一双慧眼,投入生活,从观察入手,不断在生活实践中积累鲜活的素材,从平凡的生活中汲取所需要的东西,那么,生活处处皆“文章”!
【关键词】中学作文   积累   写作规律
【正文】
作文教学难!这是语文教学中不争的事实。中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直是令语文教师伤透脑筋的难题。作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从写作理论、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等多方面进行细致讲解,而学生最终还是认为没有什么可以写的,不知道怎样写,写作就如“为无米之炊”,收效甚微。对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从各方面入手,采用多种鲜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近年来,我在语文作文批阅中发现:作文成功的要素固然很多,但有好的材料是其成功的要素之一。纵观历年中考试卷,凡作文能得高分者,无不与作文选材有着密切关系。因而,做生活的有心人,用一双慧眼,投入生活,从观察入手,不断在生活实践中积累鲜活的素材,从平凡的生活中汲取所需要的东西,那么,生活处处皆“文章”!
一、丰富生活 积累创造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叶圣陶老先生的这番话十分精辟地道出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实践,作文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而,我们必须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积累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最好的方法是坚持写观察日记。老舍先生曾经教过我们方法:“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能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
积累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其次是阅读摘录。阅读也是积累材料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积累,一方面靠课内阅读,把语文课堂中的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还要靠课外阅读,坚持写摘录式的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记忆力再强,时间长了,要记的内容多了,总会遗忘一些。如果一边读书,一边把认为很精彩的内容摘录下来,不仅能避免遗忘,而且翻阅起来也很方便。所谓值得摘录的“精彩内容”。与阅读者的兴趣、爱好、水平、需要等等因素有关,并无统一标准。一般来说,精彩警策的语句,生动形象的描写,新颖深刻的观点,活泼有趣的对话乃至优美的词语,都可以分类摘录。为了以后查阅方便,在摘录原文的后面注明材料的出处也是必要的。
不少同学写过摘录或读书笔记,但坚持写的不多。一项有益的工作半途而废是很可惜的。有人统计:马克思写《资本论》,写过“摘要”的书籍多达1500多种;列宁写《哲学笔记》,直接引用的哲学着作多达数十种。像革命导师那样,坚持写摘录式读书笔记吧,它能使你成为聪明、充实、富有的人,能使你今后写作时文思敏捷笔下生花。
积累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再要组织创设情景活动。喜爱活动是学生的天性,作为教师,我们要组织开展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由此积累各种写作材料。比如可组织作文兴趣小组,举办故事会、主题班会,或者组织学生外出活动,搞野炊、放风筝等等,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中找到写作材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在指导学生写《团结的力量》时,我在班级里组织一次“同舟共济”的游戏。游戏中让学生十人为一组,用一只脚在同一个板凳上不掉下为胜利。活动过程中,我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表演者的动作、神态以及观众们的表现,并归纳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活动结束后,我先让学生谈谈这次活动的感受,并说出是从哪里感受到的。由于活动中全员参与,因此大家情绪高涨、各抒己见。然后,我让学生把因这次有趣的活动而引发的感受写下来。学生在玩中学,玩得痛快、写得真实、具体,写作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二、模仿迁移,积累材料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大量阅读,反复积累,拥有丰富的知识,才能“破万卷”,才能博古通今,才能融他人之长,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就像蜜蜂采花酿蜜一样:只有采纳百花之精华,才能醸出自己甘甜味美的蜜来。但提高写作水平,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模仿借鉴,迁移运用。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结合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模仿,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模仿不等于抄袭,不等于人云亦云。我这里所说的模仿,主要指模仿文章的结构,即文章的某篇布局、写作手法。结构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也是文章思路的外现。文章的内容要通过组织安排才能表达出来,主题也要通过结构来加以凸现。如果把文章比作一所房子,那么结构就是框架,语言是外墙,内容则是各种建筑材料;如果没有好的框架结构,任你有再好的建材,也不能造出好看的房子。因此,我们要想作文“出彩”,首先就要在搭好“框架”上下功夫。
我们的许多课文都是学生模仿积累的很好的材料。例如:《羚羊木雕》一文以对话形式为主体的行文结构,《风筝》一文中倒叙、插叙的运用,《心声》一文中用心理矛盾贯穿全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中的两个方面的阐述……这些优秀的文章都能成为学生的习作示范。除了对课文的模仿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对课外的名家名篇和优秀作文进行模仿训练。模仿是创造的准备,创造则是模仿的归宿。只要教师能充分重视,并正确引导学生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坚持不懈,不断进行揣摩、模仿的训练,学生们的写作素养就一定能够不断丰富,写作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到时,要写出切合题意、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而又富于文采的文章,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自改作文,积累经验
学生作文,教师批改。这几乎成了传统作文教学天经地义的事。我们常常看到,教师对学生作文精批细改,可学生并不领情,写完以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批改完的作文被学生束之高阁,这次作文出现的毛病,下次作文又会再犯同样的毛病。这样的批改方式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上,实属劳而无功。
何其芳曾说过:“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因而,作文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教师要大胆放手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使学生在自改过程中得到炼意、炼句、炼字的反复训练,通过自评自改,让学生在具体材料面前,根据教学目标,在修改的实践中去认识正误,分辨优劣,得到习作的审美感悟,达到提高认识和写作能力的目的。每次习作后,要求学生把文中不具体的地方补写具体,把多余的词句删除,把不合适的地方修改过来,把错乱的段落与层次整理过来。这样,学生在批改作文时就能积累大量的写作经验,写作能力和写作兴趣也就不断提高了。
四、展示才华,积累成就
第斯多惠说:“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学生的作文一旦完成,更需要及时鼓励。特别是教师适当的帮助和鼓励,更能诱发学生的创作动力,激起学生奋发向上的创作精神。而展示才华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教师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位、多渠道为学生营造氛围,提供表现的机会,展示的舞台。在平时作文中,如有佳作,教师可以挑选出来,可让学生将优秀的作品读给父母听;或在室外小展台上展示;或向杂志报社推荐。也可以通过网络,发到有关网站,推荐发表、刊登。鼓励学生多多参加社会活动,积极写作,踊跃投稿。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这样,学生在写稿、追求发表的过程中培养兴趣,因而激发出一种强大创作动力,乐于作文,提高水平。而一时还没有习作发表的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练笔,作文水平也会明显的提高。这样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班级里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喜欢作文的氛围。
作家秦牧曾说过:“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起来就比较容易。”这段话中说的前两个仓库正是同学们写好作文应必备的。我坚信长期持之以恒,帮助学生积累创作源泉,使学生“有米下锅”,就一定能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使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爱上写作。
【参考文献】
(1)郭万学.如何指导学生自改互改作文及其意义 [J],2010.
(2)魏书生. 语文教学探索 [M], 1990.
(3) 张婷婷.中学语文新视点[M].中国文化出版社,2014.
 
 
 
相关资料下载:积累,让学生迸发写作激情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