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初中研训
语文教学应该增加对流行文化的关注
阅读次数:[]次
                                   语文教学应该增加对流行文化的关注
中学生课外追求流行文化,但语文课堂却沒有多少流行文化内容的体现,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脱节造成了师生在语文教育观念上的矛盾,形成了学生在课上与课下的文化观和价值观的冲突,不利于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学生个性的培养。学校课程首先是传播经典文化的,但如果我们把流行文化与学校课程对立起來,因学生逆反心理的催化,流行文化反而能更占风头:流行文化是花果枝叶,浮浅却鲜活;学校课程是主干根本,深厚却平实,只有当两者有机结合时,语文之树才回根深叶茂,枝繁花盛。
其实,经典文化与流行文化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相对的,许多的经典也曾是流行。有人说:流行,就是特定群体中,具有高接受度,高模仿性的元素;经典,是历史大浪淘沙下依旧闪光的金子,是一种历史的流行。流行,经过历史的选择,成为经典;经典的事物,可以一直流行。
认为学生读经典名著有益,是成年人的共识。而语文教学應該敞开胸怀,宽容地接纳流行文化,引导学生去鉴别流行文化,抛弃其中的糟粕,吸收其中的精华;教师也要有一定的干预,让学生在感觉流行文化有局限性后,转而走向阅读名著,去感受经典的魅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可见,语文教学應該增加对流行文化的关注,鲜活的流行文化同样值得我们认真审视;在阅读经典的同时,引入同样丰富多彩的流行文化啊,对于加强学生个性有好处。
通俗文学是相对于知识精英文学而言的,它是指那些不能自觉地代表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没有明确的文学功利意识、远离政治话语,以消闲和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文学。通常被称为“俗文学”。中国的大众通俗文学始于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在唐宋初成规模,至明清蔚为大观。所以在中国的文学史中,通俗文学的观念早已有之。而自新文学运动以来,文学进步性的主题占了主要地位,通俗文学只能在夹缝里求生存,但消闲与趣味作为文学的天赋功能之一,是不可能消失的,通俗文学的观念绵延不绝,它的影响也源远流长。而知识精英文学通常被称为“雅文学”。以知识精英为主要代表的雅文学,在现代文学史上唱主角,并以其权威话语排斥和压抑通俗文学,但通俗文学的表现手法却往往被广泛地借鉴。同时,以消闲为目的的文学也常常渗透一些雅的趣味。从文学本身的规律来讲,雅和俗是二位一体不可分割的。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雅文学与俗文学有多次成功的整合,每一次都创造了一个小小的文学高潮。
通俗文学和精英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始终是两股交替式存在的潮流。之所以有所谓的雅文学,不过是在历史上某一时期,时代的进步主题掩盖了文学的消遣性;所谓的俗文学则是因为在某一历史时期或某一地域,社会矛盾相对缓和,文学的消遣功能变为了读者的首选,而最终二者会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实现合流。文学则在整合中实现互动式的发展,创造出一个个文学的高峰。
相关资料下载:语文教学应该增加对流行文化的关注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