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初中研训
语文教学中团队共创能力的培养
阅读次数:[]次
语文教学中团队共创能力的培养  
                            陈文娟
                              
   “你们所有人今天毕业了,不仅仅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且让你们拥有了开启职业生涯的技能,这技能将使美国变得强大。” 这是2014年6月11日奥巴马在伍斯特技术高中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时说的一句话。在这里,总统充分肯定了这些高中生在校学习期间获得了促进个人终身发展乃至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技能。注意是技能而不是知识,知识可以忘记,可以不断更新,而技能却是伴随人终身,一旦形成,不会轻易丧失,也就是说它牢固地成为个体生命的一部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素质。
    一名在校的高中生,在他正式成为一个国家的公民之前,必须要拥有一些开启未来生活的关键能力,这些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决定他在社会生活长河中游得快还是游得慢,是顺利抵达目的地还是为风浪所阻,中途败退。上升至国家层面,它意味着本国下一代建设者在全球角逐中核心竞争力的大小。欧美发达国家早已认识到这一点,在他们的中小学教育中,关键能力的培养一直被放在首要位置。
    所谓关键能力,主要包括批判性思考及问题解决能力、有效沟通能力、团队共创能力、创造与创新能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等,这些能力是个体实现自我、终身发展、融入主流社会和充分就业所必须的知识、技能、态度之集合。
    作为我国高中阶段的主要教学科目——语文,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培养学生上述关键能力的重任。语文教学的效益在于未来!语文教师要有大胸怀!上着中学的课,想着终身的事。价值在过程,要向过程要质量!限于篇幅,本文着重就其中“团队共创”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团队共创”在高中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小组合作学习”。众所周知,合作学习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多样性和差异性是促进人们之间交往的动力。教学过程中的交往能促进学生的社会观念、自我意识、社会能力、社会情感等方面的素质发展。其最终形成的时代精神应当是:对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尊重,对民主价值的追求,对生成性思维和过程思维的推崇。
    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这里的“合作”与“共创”一定要“有效”。包括“组内有效合作、组间有效合作、 师生有效合作”,必须以促进学生个体思考和参与为宗旨,让学生得到自信,让学生得到尊重。
一、团队共创学习中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
    学习任务的设计是教师独特智慧的体现。无论是必修文本教学还是选修文本教学还是综合探究活动,教师都必须在事先充分独立研究材料的基础上,正确理解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结合对象特征,科学制定出具有多重效益的团队合作任务,做到忌繁杂,求精要,一箭多雕。可分为课前共创和课中共创两个层面,在激发学生欲望的同时让学生有充分的创造空间和探究空间,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技能的双重达标。
    比如,笔者在执教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选修)中《半张纸》(斯特林堡)一文时,课前预习环节设计了如下共创任务——
    充分想象,还原原作故事主体的细节,对相关场景进行扩展,以“痕”为题,将《半张纸》改写、扩写成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小说。
    写作要求:
     1、先深入体味原作各部分内容中的关键字词句,在扩写中对此要有充分体现。
     2、场景刻画要真实生动,细节设计自然巧妙。
     3、选择恰当的呈现人物心理的各种手段。
     4、以第三人称叙述,注意叙述腔调与原文保持一致。
     5、按时间顺序运行情节。
     6、重新考虑局部地方的详略,如改写后对原文1、2段的处理。
完成形式:
     1、每小组上交一篇共同合作完成的作品。
     2、组长将原作内容按情节切分成块,分配给各组员。组员上交后,组长组织大家一起讨论完善,共同整合出最终作品。
参考分配方式:
            承担人                    承担任务
            组员1                    原文3、5、6段
            组员2                    原文 4、7段
            组员3                    原文 8、9、10段
            组员4                    原文 11、12段
            组员5                    原文1、2、14、15、16 段
            组长                      组织讨论、整合材料、定稿
    不难看出,学生在完成预习环节的任务时,先要独立阅读理解原作,个人再完成自己的任务,这一过程中,一定离不开和团队内其他同学的讨论,对相关创作要求所涉及的概念的复习、理解乃至实践,而每个小组最终要形成完整作品,更离不开团队内部的有效沟通,包括互相评价,材料重组等。事实上,在为期四天的创作中,全班9个团队各自都在为名下的任务忙得不亦乐乎,最终出现的9个版本的扩写作品展现了团队共创中学生们的无限才华。比如——
   原文文字内容:“……歌剧院售票处,50,50——他们新婚,星期日夜晚常去看歌剧。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是最愉快的。他们静静地坐着,心灵沉醉在舞台上神话境域的美及和谐里。”
   扩写一:   ……
    一束金黄的灯光照在台上,扬起一股巨大的洪流。对他们来说,这种神话般的洪流,就就像他们的爱一样。
     “蓝天——飞向苍茫的星间——
       回首宇宙花万朵——彩斓纵横银河边
       我爱——你那变幻的色彩——
       如同此时我心中——对人难诉的情怀”
       他们互相对视,看着金色光晕中彼此柔和的面庞,徜徉在歌声的仙境里。  (潇湘馆小组) 
     扩写二:
    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当灯光暗下,幕布拉起,背景音乐响起,他们的手握得更紧了。舞台上人影穿梭,游走,隐没又显现。光与影交替着舞步,歌声让他们的心跳维持在同一频率,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同样的光芒,在唯美和谐的神话境域中,他们幻想着自己未来的美好生活。(望海潮小组)
    原文文字内容:“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这里用清楚的黑体字记载着:承办人。在后面的括号里写着“埋葬事”。这已足以说明一切!——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棺材。 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
    扩写一:
   ……
    雨下大了,人们纷纷撑起一把把黑伞,哭声、雨声、祷告声、叹息声,形成一首悲痛的交响曲。但是大卫呢?他什么也看不见、听不见,她的周围是死一般的静寂。
    恍惚中,一些细小的声音在他的耳边回荡起来,然后声音越来越大,回环往复,一些模糊温馨的画面又在他眼前清晰起来:他看到第一次相遇时艾丽丝红红的脸庞,他听到艾丽丝害羞地说:“谢谢您,先生”;他看到求婚时,艾丽丝激动闪烁的眼光,他听到艾丽丝低声说道:“我愿意,大卫。”他看到艾丽丝慈爱地抚摸着肚子,对他说:“大卫,你要做爸爸了!”……
    牧师问是否要下葬,大卫呆呆地点了点头。  (凤凰社小组)
扩写二:
    他走过去,俯下身,看着她苍白而美丽的容颜。她的脸色一如既往地安详,眉毛却微微蹙着。霎时,种种情感涌上心头:艾丽丝与他一起看歌剧的浪漫,一起散步的闲适,一起奋斗的温馨,像电光火石般闪过他的大脑。他最后一次吻着她的面颊,将这世间最美的容颜刻进她的心中。泪水滑落,滴在她的眼角,又顺着她的脸庞,滑进她依旧美丽的金色长发。
     神父做完最后一次祷告后,棺木缓缓合上。艾丽丝和孩子的形体一点点被那黑色覆盖,他的世界也一点点暗了下来。最后那一声沉重的钝响灼伤了他的耳膜。他像失去了提线的木偶,砰然跪倒在地。所牵挂的一切,所珍爱的一切,永远被封存在冰冷的地下。   (更漏子小组)
   接下来课中共创环节设计了如下讨论:
1、评价小组改、扩写的作品《痕》:你认为其中哪一处描写对原作细节还原的最出色,为什么?
2、比较《痕》与原作《半张纸》:斯特林堡为什么没写成我们作品的模样?他是怎样构思的?你欣赏哪一种谋篇布局方式?说说理由。
3、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母题是“爱情”,你同意吗?为什么?结合原作加以说明。
    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将气氛推向高潮,在对比探究中完成了知识目标的落实,能力目标的提升。它产生的效应是立体多向的,没有一个学生成为旁观者,或简单依赖他人,都主动参与并积极完成自己的任务,并从其他成员那里获得积极影响,其产生的效益远胜于单向平面的知识平移。 
近年来流行的“项目学习方法”则是跳出了单篇课文(知识块)的限制,要求教师恰当的时候可以以课程标准为核心,打通教材内部的既定安排,将丰富的教学资源重新整合,并实行课本内外的相关链接,重新整合教材。这一过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对教师驾驭学生合作过程的能力要求也更高。其中,任务设计居于顶层地位,必须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和辐射性。例如——
《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中的四首诗,分别置于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有的属于“自主赏析”篇目,有的属于“推荐阅读”篇目。教师可以把它们挑出来放在一起,并结合必修三教材中《杜甫诗三首》和初中学生学过的杜诗,完成一次以“杜甫之忧”为项目的杜诗情感专题欣赏课。项目任务提前三天下派,要求各小组长自己开完碰头会后各有侧重地展示成果。事实是,各团队接受任务后,开始各自对项目进行二次开发,有的结合作品阐述忧的成因,,有的研究忧的内涵,有的品味忧的语言、有的探究忧的表现手法……
在高三复习备考的过程中,“项目学习法”下的团队共创更可以发挥它巨大的威力,让学生在通观全套教材的基础上,或者在理解考点的基础上做到纵横捭阖,归纳提升。例如:“高中教材中的女性悲剧形象”、“高中小说中的‘眼睛’”、“古典诗中的‘梦’”等等,都可以有计划地下发下去,让学生在搜集归纳中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在合作中发现学习的方法,在展示中体味共享的乐趣。
    有效的项目学习能够提高学习的质量,通过让学生参与复杂的、新的问题解决过程,促进了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可以帮助教师创建一个高绩效的班级,在其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团队共创能够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学习组织,专注于学业成就、自我管理和对班级做出贡献。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任何内容都适合团队共创,适合的任务应该是那些能够被分解成部分,并通过合作能更好促进学习的任务。
二、团队共创学习中教师的介入和指导至关重要
    团队共创学习的过程主要由学生小组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其可以放手不管;相反,有效的团队学习要求教师全程积极地参与,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掌控整个共创的过程,包括团队骨干的培养、解决其中临时出现的问题、确保每个成员的真正投入等,相比对学生个体学习的辅导或面向全班的授课更为复杂。
    以笔者进行的试卷评讲团队合作共创形式为例——
    3—4月份,我先在18班选了4名同学作为实验骨干进行培养,让他们分别承担基础前5小题、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及翻译、语言运用题的讲评任务。私下对他们进行了集中培训和个别辅导,就每种题型讲评的程序和要达到的目标反复进行了解说。内容分为三大块,分别是试题涉及考点的正确把握与规范解答、学生答题情况的搜集与分析、日常教学巩固落实方案的制定。我先以现代文试题的讲评做示范,然后让已做好准备的四位同学一一到我面前试讲他们各自分管的题目,重点看他们讲评是否表述清晰,重点突出,切中要害,对下一步学习是否有明确指导意义等。
    经过四次周四独立作业试卷的讲评指导和现场操练,这四名同学已经对新的讲评方式越来越熟悉,自主性越来越强。由于讲评的素材很丰富,同学们在倍感新鲜的同时收获也很大,都很支持和配合讲解员的工作,为下一步全面推广这种形式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进入5月份,我便将试卷讲评新方式在班内全面铺开。理论指导、思想动员之后,我利用班上同时进行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模式,将试题评讲与9个学习小组的合作探究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以9个小组的组长为试卷大题核心讲评人,讲评建立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体现小组的整体力量。前期培训好的4名骨干,担任他们的讲评顾问,督促他们做好前后期的具体工作。
    为确保工作程序的条理性,我专门设计了一份具体实施操作表,下设考情调研表,前者9名组长人手一份,后者全班每人一份。利用期中考试的机会,在全班举行了一次试题讲评小组大比拼的活动,掀起一个高潮,在学生中影响很大,极大程度调动了学生自主钻研考题考点、自主反思自身学习环节得失、自主提出改进措施的积极性。
    在期中考试作文评讲现场,上台发言的代翔宇同学负责对考试作文材料的进行审读,其话音刚落,就遭到了台下两个小组同学的质疑,钟书玉同学当场站起来反驳代翔宇的观点,并陈述自己所在小组的看法,赢得了很多同学的支持。教室里瞬时出现台上台下,各小组间激烈辩论的场面,我在一旁静观这难得的全员大争论,一部分学生在作文审题方面的思维缺陷此时真实呈现,暴露无疑,而这些,平常都隐藏在背后,很难被及时捕捉。待双方学生以求助的眼光需要我做出裁决时,我先高度赞赏了同学们的质疑精神、独力思考的意识,再给出正确的审题思路,指明失误者的思维误区,给全班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引自本人相关教学叙事)
三、团队共创学习中的事后评价和反思至关重要
    每一次团体共创活动结束后,教师必须要指导各小组进行本团队在这一次合作活动中的得与失的总结,各成员反思自己的行为哪些是有用的、合理的,哪些是无用的、走了弯路,全员回顾整个流程中团队的失败之处、可取之处,其他团队的哪些经验可供借鉴等等。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点评,表扬并鼓励。学期结束后,可评出优秀团队、晋级团队等等。俗话说,反思加经验等于进步,在一次次评价与反思的推动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的成长,这种成长决不在表面的一个收获,而在于学生从中掌握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越来越多。评价和反思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不拘一格。
    ……
在许多团队共创过程中,我保留了一些学生们的第一手资料,学生们自己看过之后也唏嘘不已,进步的脚印就在眼前,走过来才懂,其实真的是没有什么淌不过的河,跨不过的山。真实的经历给了我的学生们感动,坚强,信心,责任感,合作的意义,还有许多一生不会忘记的美丽回忆。
作为教师的我,首先为自己的某些“杰出”创意感到骄傲,整个过程为学生们的优秀表现喝彩,为自己严密的部署和掌控感到窃喜。当然也留有些许的遗憾。
    未来的日子,我会继续探索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方法,大胆地创作,大胆地相信学生,大胆地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完善我“塑造人”的教育心愿。
 
                                                                  
相关资料下载:语文教学中团队共创能力的培养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