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初中研训
语文课堂上的提问艺术
阅读次数:[]次
 

语文课堂上的提问艺术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而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必当从一个个问题入手,解决一个个问题而来。何时何处如何提问成了我们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必要探究的问题。

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语文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一个疑问:如何设置课堂问题才能让一节语文课激起学生更多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讲究方法讲究技巧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提问增进交流,集中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提供反馈信息,并使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脉络和作者的用心,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思维发展,学会质疑问难,形成独特个性。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更多的老师可能没有抓准提问的时机,或者不懂提问的方法,出现了不少失误现象。如:1、提问过于简单,不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只问一些好不好,对不对等问题,使问法毫无价值,学生思维也得不到训练。2、提问时每篇文章都千篇一律,“文章分几段”“段意是什么”“中心是什么”这样会让学生产生厌恶。3、提问后,未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就立刻出示标答,压制住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想范围的不到拓展。4、提问时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而忽略差生,给差生的积极性带来严重打击,也为差生以后课堂上不思考问题埋下隐患。以上这些提问的方式方法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反而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学生锻炼的思维能力了。因此,教师课堂提问要结合教学方法将提问艺术化:

抓住时机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一定开始就都会感兴趣,因此,对教材的钻研一定要深入,什么时候问什么问题,一定要做到心里有数,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要能体现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防止助长学生的思维惰性,养成不思考问题的坏习惯。例如在教学《羚羊木雕》这课时,一开篇我就提问学生:羚羊去哪了?羚羊哪来的?两个问题便能激起学生对羚羊的关注,并理清文章的线索,弄清故事的情节,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本文的兴趣,接着对“为什么要送羚羊?”“为什么要要回羚羊?”两个对比性问题引出我和万芳的感情,父母和我之间的矛盾。学生自然能感受出“我”心情以及父母的威逼对我的影响。通篇文章的结构,内容,感情能激发学生联想到自己跟主人翁相似的种种经历,更能让学生感同身受。当然,上好这节语文课并不是单靠一两个问题就行的,但一定要通过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处发展。上海的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课时,就很注意发问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引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以抓住时机,富于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

迂回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堂提问如果一味直来直去,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提问的妙处在于含蓄生动富有情趣,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时空,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由此,将问题迂回设置就能使学生开动脑筋,并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跃才能回答上来。

如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针对“最喜小儿无赖”一句若直接问“无赖”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必定索然无味,不如变直而曲,绕道迂回。可问“小儿是个无赖,怎么会讨人喜欢呢?”问在此而已在彼,则可以增加思维含量,使提问别具一格,富有启发性。钱梦龙在教学《小橘灯》“我低声问:’你家里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到外面去了……..?”处,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这样问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了,是不是他不知道爸爸去哪了?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继续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同学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关键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特点呢?”很明显有了前面第一处的曲问,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此处“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的。所以所,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

分层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各个击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提问时,有些问题不可一步到位,就如同登山一样,要拾阶而上,于峰顶领略无限风光。这就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文章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歩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的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提出问题,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如《女娲造人》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女娲为什么造人”“女娲怎样造人”“女娲造出来的人事怎样的”在学生分别找到这些问题答案后,教者可顺势利导,通过女娲造出和自己形象一致的人和造人过程中中我们可以判断出女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样一组由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同时,教者还应该注意提问的角度,教师提一问题要求学生多角度求答,发展思维以拓展学生思维。如在《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教学中,从元方入门不顾的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元方这样做对不对呢?”学生可依据自己的想法来深入思考。这样的问题不会禁锢住学生的思维,能使学生调动自己的思维感官,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在发问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宽思维空间,培养发展思维能力。

注重问答点评,引导学生提高能力。学生回答问题很看重老师的评价,所以老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点评。才能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师点评应以表扬鼓励为主,但也要视学生回答的情况而定,学生理解透彻回答完整的,教师不宜重复,只须适度表扬。学生回答有疏漏的,教师应引导并补充,使之完整。学生回答凌乱的,教师要进行归纳梳理,使之条理化。学生回答错中有对的,尽量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既要给予肯定,又要使之明确回答 不正确的地方。但对于回答全错的应给予纠正,教师要有具体意见,鲜明的观点,准确答案,以此引导对问题的理解。

综上所述,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它既是门研究不完的学问,也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艺术。为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要不断地探索课堂问题的规律,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达到最佳效果。

 

 

 

 

相关资料下载:语文课堂上的提问艺术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