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初中研训
七年级《草原风情》教学案例
阅读次数:[]次
草 原 风 情
彭君红
一、教学目标
1、从草原的生活角度入手,感觉多姿多彩的牧区生活。
2、从地图和相关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自然环境对草原风情的影响,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从多姿多彩的草原风情,感觉到和谐生美;从草原的变迁,感悟人地关系和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处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牧民们的生产生活特点。难点是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处理方法是学生通过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和《中国平均降水量图》等图,分析牧民们衣食住行乐等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资源开发
充分利用教材和网络资源
四、教学活动过程
导入:由歌曲《天堂》导入。
讲授新课:
1、来到大草原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它的地理位置,内蒙古位于我国什么地方?
2、辽阔的草原是蒙古民族纵情歌唱和自由放牧的大舞台,生活在这里的牧民,他们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一)走进内蒙古,畅谈我所知道的草原风情
1、大家可以从衣、食、住、行、乐、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畅谈或展示你所知道的草原风情。
可以是一两句话、一首诗或一幅画、一句谚语或格言、甚至唱一首歌或跳一曲舞……
2、同学们主要是从衣、食、住、行、乐等方面来介绍的。蒙古族的传统服装是蒙古袍,传统饮食是牛羊肉和奶食,传统民居是蒙古包,传统交通工具是马、勒勒车,传统的娱乐活动是那达慕大会。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些风俗习惯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草原风情形成的原因。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传统服装
(二)解读内蒙古,探寻草原风情形成的原因
展示一:民族服装——蒙古袍
1、蒙古族的传统服装蒙古袍有何特点?这种特点与草原的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蒙古袍是袍身肥大。天冷时可以加衬毛或棉里,抵御严寒的天气,特别是古代的牧民常以马背为家,逐水草面居。夜里往往和衣而卧,穿着这样的服装,下可铺身,上可当被,抵御风寒。
2、由此可见,无论是蒙古袍的袍身还是蒙古袍的腰带都有一个共同的功能,那就是防寒。这说明了内蒙古地区的天气非常寒冷。那么内蒙古地区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展示1月平均气温图)
总结:温带大陆性气候
所以,为了御寒,为了游牧,蒙古族人喜欢穿蒙古袍。在饮食上,蒙古人民又以什么为主呢?
展示二:传统饮食——牛羊肉、奶茶
1、为什么草原上的许多牧民以牛羊肉为主食,而以粮食、蔬菜为副食?
2、为什么那里适合长草放牧呢?(展示年降水量图)
3、内蒙古地区是不是都适合牧草的生长?为什么?大家看内蒙古地区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还有何特点?你觉得牧草主要生长在哪里?
展示三:草原上的白帆——蒙古包
1、有人说草原是绿色的大海,蒙古包就是那海洋里的点点白帆。蒙古人在探寻适合自己的生活居所时,为什么会选择蒙古包呢?
便于拆装和搬运。
2、除此之外,它还有哪些好处?大家可以看一看蒙古包呈什么形状?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1)圆形的蒙古包耐风吹,阻力小。搭盖坚固的蒙古包,可以经受冬春十级大风。
(2)包顶圆中有尖,搭成斜坡状,冬天不易积雪。
从以上可能看出蒙古包是蒙古人民用最简洁的手法和最省料的工艺完成的一种极富于表现力的创造。
蒙古族的传统民居是蒙古包,其传统的交通工具又是什么呢?
展示四:传统交通工具——马、勒勒车
1、勒勒车与我们见过的一般马车有什么不同?你能不能尝试着解释一下勒勒车这样设计的好处?
2、 不同的民族不仅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且还有不同的娱乐活动。蒙古人民最盛大的娱乐活动是什么?
展示五:草原盛会——那达慕大会
1、在那达慕大会上,人们开展哪些活动?
2、在各种比赛项目中,有三项被蒙古人民称“好汉三艺”或“男儿三技”,你知道哪三项吗?
3、从“好汉三艺”中,我们可以看出蒙古人民具有哪些精神?
4、这种精神的形成与它们生活的环境有何关系?
长期游牧狩猎的生活方式和世代征战的社会环境,铸就了蒙古男儿勇敢、骠悍的气质。
从以上的点点滴滴中,我们可以看出,牧民的生产生活与草原息息相关。是草原给了他们生命,是草原养育了他们。同时,他们也顺应了草原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草原风情,创造出风格独特的游牧文明。而正是因为这种游牧文明与其它文明的不同,所以它才会令人向往,让人着迷。所以“敕勒川,……”这首民歌能够传唱千年。
如今,这个风吹草低现牛羊引发无数人遐思与神往的天堂,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展示内蒙古草原沙化资料)
(三)反思内蒙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1、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那曾经美丽富饶的大草原逐渐变成了今天的沙漠荒野?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自然灾害……
2、面对草原的日益退化,有一位生于斯、长与斯的老人。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却又无可奈何,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看一看这位老人的心里话:“唉!如果不多养牛羊,我们靠什么来改善生活,靠什么来攒钱娶儿媳妇?”你有什么办法帮助这位老人来摆脱这两难境地?
……
总而言之,就是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即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只有这样,我们的草原才能美丽依旧,风情依旧,才能成为人们心中永不褪色的天堂。
课后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草原,更加了解了草原,同时也更加热爱草原,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也更知道怎样保护草原。
课后拓展:
1、内蒙古自治区准备在我们汉口江滩举办一场草原风情展。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负责人,你将向江城人民展示些什么?怎样展示?请你设计一个展示方案。
2、你还知道哪些草原?他们的生产生活与内蒙古大草原有何不同?
心灵寄语: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因和谐而美丽。愿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来感谢大自然对人类的赐福,用一颗赞美的心来品味大千世界的民俗风情,用一颗虔诚的心来珍爱人与自然的和谐!
五、教学反思
1、运用大量图片和资料展示内蒙古草原风情,让学生了解草原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2、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和资料提炼有价值的知识信息并探究原因,做到学以致用,学以会用是关键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