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初中研训
20171124道法研训:诗词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彭承玉
阅读次数:[]次
                                    诗词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武汉大学附属外语学校   彭承玉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和河北电视台的《中华诗词大会》植根中华文化,选取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和民族文化基因的中华文化瑰宝唐宋诗词作为节目的内核,使全民享受到一顿丰盛典雅的文化大餐。优秀的诗词不但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独特的思想内容,而且充满着深厚的家国情怀、献身理想的崇高精神、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感人心魄的强烈情感。诗词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诗词进行教学,对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人文情怀、人文底蕴起着十分有益的作用。
一 、重视诗词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的意义
()、以诗励志,培养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如:曹敏公开课<国家好才是大家好>,开头导入新课朗诵艾青<我爱这土地>。诗人真挚、炽烈的爱国情感喷涌而出,对这节课的情绪渲染起到了一个很好的铺垫。结尾的以爱国为主题的诗词接龙和飞花令,通过擂台赛的形式升华学生对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的理解。如:忧国忧民的”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忠诚无私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慷慨赴义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睹萧条零落的景象时百感交集,诗人写出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些蕴含爱国主义精神的诗词,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
(二)、以诗激情,弘扬孝老爱亲的道德风尚
亲情之爱中,分享吴又存老师推荐这首诗同样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真挚、最伟大的爱!《 解放军报》社刘声东主任的在他母亲去世时写的一篇祭文,文中说:“母亲虽只是一个平凡质朴的农村妇女,却是我情感世界的玉皇大帝。”这片祭文诗值得师生们好好地揣摩和体味:“苦日子过完了/妈妈却老了/好日子开始了/妈妈却走了/这就是我苦命的妈妈/妈妈健在时/我远游了/我回来时/妈妈却远走了/这就是您不孝的儿子/妈妈生我时/剪断的是我血肉的脐带/这是我生命的悲壮/妈妈升天时/剪断的是我情感的脐带/这是我生命的悲哀/……妈妈在时/不觉得“儿子”是一种称号和荣耀/妈妈没了/才知道这辈子儿子已经做完了/……妈妈在世/家乡是我的老家/妈妈没了/家乡就只能叫做故乡了/梦见的次数会越来越多/回去的次数会越来越少。
(三)、以诗明理,倡导尊重老师的良好风尚
《走进老师》这节课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在课前做好准备。在上课时分为三个环节:走进老师;走近老师;致敬老师。因为有之前的两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老师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了解老师了的职业特点,知道老师有不同的风格,能接纳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然后再致敬老师,这个环节学生分享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师生齐诵诗歌《师魂颂》。广袤的国土,花一般的国度;有多少园丁,不辞劳苦?三尺讲坛,五洲风雷,走过风风雨雨,有多少大略雄图?穿越历史的长河,五千年寒暑;你是桥梁,你是挑夫,把文明智慧的火炬,高举在人类前进的大路;风雨兼程,踏平坎坷,留下一串串坚实的脚步。生之师,师之魂,才有花团锦簇。平凡的人生,呕心沥血的征途。人类最庞大的教育,一千万的教师队伍。有多少动人的诗句,如歌如诉。诗人讴歌了千千万万个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为人类文明的传承所做的一切。这一切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更直观更能打动学生。
二、诗词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呈现形式
(一)吟诵诗词,促进学生自主体验
1、在《少年有梦》这一框题的开头,吟诵何其芳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导入新课。这首诗写于1941年,那正是旧中国艰难的年代,但在延安,诗人生活在另一个新的天地,他情不自禁要歌唱,要为少男少女们祝福。吟诵这首优美的诗歌,既是预示着学生进入中学这个新阶段,也是要告诉少男少女们要有梦想,因为有梦想就有希望。
2、《深深浅浅话友谊》中间讲述友谊的特质时:听《诗经 . 木瓜》吟唱版,全班诵读,再解释这首诗的含义。 加深学生对友谊是平等、双向的理解。
3、《走进老师》最后一个环节:“致敬老师”。 学生分享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师生齐诵诗歌《师魂颂》,
(二)诗词接龙,引导学生回顾知识
以学习为主题的诗词接龙: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几句把这一框题的知识点又复习了一遍,强化所学知识。
(三)诗词擂台赛,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
形式一:武大外校诗词大会  飞花令 主题:友情。男生女生对阵,说出关于友情的诗句。高适《别董大二首》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马致远《琵琶行》;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赠汪伦》;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杜甫《贫交行》;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形式二:武大外校诗词大会   主题:友情  (整首背诵)
诗词大会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之美,体验诗人抒发的对友情的的珍惜。结合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和第五课交友的智慧的教学目标:能感受到友谊的力量和美好。同时诗词饱含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增强对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坚持下去就能聚沙成塔,对学生能进行人文底蕴的熏陶。
 
 
 
引子:去年九年级的一次教研活动中领略了特级吴又存老师的风采。吴老师评课时侃侃而谈,口吐莲花,激情满怀,引经据典,非常倾慕。今年又在《教学月刊 中学版》(政治教学)第10期看到了吴老师的文章《用诗词点亮思想品德课堂》。后来又在黄老师的帮助下,拜读了吴特关于诗词的四篇文章。对于诗词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非常感兴趣。正好今年第一次执教七年级,又接受了黄志平老师布置的作业。好习惯分享,于是在教学中也做了一点探索。下面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尝试。只是抛砖迎玉而已,相信大家有更好更多的创意。
 
 
相关资料下载:20171124道法研训:诗词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彭承玉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