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初中研训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阅读次数:[]次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武汉市第二职教中心王宓
一、文本定位
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安排了四个单元学习诗歌,其中第三册第三单元是唐诗宋词。宋词七首中,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在此之前,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主要是用来描写男女风情及羁旅闲愁的。苏轼的《赤壁怀古》借古之英雄业绩,思己之功业无成。词的气象恢弘之至,境界凌厉无前。本词对于原来只宜红牙拍板、女儿歌喉的传统婉约词坛来说,确实是个重大突破,因此这首《赤壁怀古》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个维度,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
1、引导学生自主鉴赏全词,并能背诵全词。
丰富语言积累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最根本的方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背诵,这是本课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对高中生而言,知识积累是必不可少的,能力的培养更为突出,教学以学生的自主鉴赏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启发,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2、了解鉴赏古代诗词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紧扣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来启发学生感悟品读,从而使之了解、掌握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赏析诗词。
3、领会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语文教学要充分考虑人文学科的特点,阅读教学的本质不仅仅是让学生去掌握语言知识、表达技巧,它更重要的价值在于激励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深入感受文章的思想内涵,从而使自己获得人生境界的提升。
(二)重点难点
1、教学的重点:领悟本词的意境雄阔,气势奔放,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艺术特色。
这是苏轼豪放词风的重要的突出的艺术特点。
2、教学的难点:如何理解“人生如梦”的深刻含义。
2、教学的难点:如何理解“人生如梦”的深刻含义。
词人的情感态度复杂矛盾,超脱旷达又涌动着失意之苦,“人生如梦”是这首词的深微旨趣所在,也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
“四读教学法”:初读,品读,评读,熟读。
具体操作是:学生初读,整体把握诗的意境;品读,分组自主赏析词句;评读,师生互动点评艺术特点;熟读,全班背诵。
高二学生已有一定的审美感知、鉴赏能力,读解课文的“语表层”几无困难,至于由言及意这一层的领悟,每位学生们悟的深浅、透隔程度不一罢了。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即可透过“语表”,进入“内蕴”,获取“真意”。本课教学是以学生的自我鉴赏为主脉来组织教学活动。学生的鉴赏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无论是对文本语意的读解,还是对意境的感悟,都很少是由教师传递告知的,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策动并促成主体鉴赏,引导学生在揣摩语言的基础上展开联想、想象和比较,逐渐深入品味意象背后无限深远的意蕴及词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上网等途径阅读苏轼的诗词,了解苏轼的生平、文艺观和审美观。
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以点带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为学生有效的自我鉴赏作准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先从吴宇森要拍《赤壁之战》这则娱乐新闻说起,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出新戏有哪些期待,这部电影包含哪些元素才会吸引自己的观看。
这是一个让学生颇感兴趣的话题,同时也为学生营建出生动、活泼、开放的课堂环境。当学生们罗列出包含诸多元素的电影大餐后,顺势抛出一个问题:古人是如何用简洁文字来表现这场战争的?苏轼的《赤壁怀古》能否符合他们心中的期待?
2、初读
首先请一位同学试读全词,认准字音,扫清文字障碍;然后听录音范读,使学生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最后,全班齐读,在读中再次接近与文本的距离。
初读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整体感知全词的主旨。
3、品读
通过试读、范读、齐读,学生已形成对词的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并加以赏析。
《赤壁怀古》被人称为“千古绝唱”,全词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锦绣。有的同学只知其美,却往往感到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点拨,注意重点词句,并在揣摩语言的基础上展开联想、想象和比较,进入词的意境。
①学生品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三句,引导学生将此三句与苏轼之前描写江河湖海之水的诗词句
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苏词的以诗入词,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特点。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苏词的以诗入词,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特点。
②读后,品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时,点拨学生抓住五个极富表现力的字词“乱、穿、惊、拍、卷”和“千堆雪”的比喻。
动词用的好,也是特点之一。
③读后,品析“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读后,想象周瑜年少英俊,文武双全,从容闲雅,谈笑自若的儒将风度,想象“樯橹灰飞烟灭”六个字里所浓缩的浩大战争场面,让学生领会文字描写的精妙。
4、评读,
①就周瑜这个人物形象引发学生进行比较:三国时候正是英雄云涌、奇才辈出的年代,作者为何只艳羡周瑜,不写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
通过比较,领悟作者借周瑜这个人物寄遇的情感。
②学生赏析“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二句时,可让学生探究“人生如梦”的感叹是否消极,与前面状阔之景和英雄周瑜是否协调?让学生讨论见仁见智。
5、小结
5、小结
总结本词的内容、意境及特点。
苏轼的这首《赤壁怀古》不能展现旋律却能在我们的耳中激活音符的跳动,没有具体的画面却能在我们的脑海中绘制出雄奇壮阔的场景,没有演员的表演但我们的心中因为这段文字的描述早已有了一个任何演员都无法替代的人物形象。文学作品具有无限空间和无限想象,这就是文字艺术的魅力。
学生们的赏析,是自由的,也是开放的,不可能遵从课文的整体性。因而就必须由教师的小结重新整合,总结本词的内容、意境及特点。回到教学的导入环节,由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对比拓展学生的文艺理论知识。
6、熟读。
请同学各自诵读全词,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要求能够背诵。
自读自品后,背诵全词是必要的,这也是语文积累的方法之一。
三、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师生间的对话、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就本课的教学笔者想探讨一下这两种对话对教学提出的要求。
1、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师生平等对话?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传统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对话是“问答”式,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如果问题设计得好,当然也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但无论怎样,问答式总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的,学生只是被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本课的教学采取了为学生提供“话题”的办法,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并加以赏析。这个“话题”思维空间大,学生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受到了鼓励。当然,“话题”和“问题”只是操作方式的差别,何况两者在很多情况下相互糅杂难分彼此,归根到底,决定是不是“平等对话”的关键,还在于教师是不是在意识和行动上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把阅读教学真正看作是一个“缘文交友”的活动。
2、学生与文本对话和教师与文本对话是个什么关系?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核心,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则是为学生的个体阅读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共同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展开。这体现在以下两点:
其一、就师生与文本一方的关系而言,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尊重学生阅读文本中的独特体验。如本课让学生谈对“人生如梦”的理解,他们没有简单得出苏轼消极厌世的结论。有的说,苏轼虽然在政治上屡屡失意,但他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不论诗词歌赋还是琴棋书画都独步古今,这正是苏轼之所以成为苏轼的原因。有的进一步说:正是乌台诗案和黄州被贬这些政治上的失意,才为他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直接影响了他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功。有的同学则说,古人对人生价值大小的衡量主要从政治上考虑,而把文学艺术只看作是一种末技,这才是导致苏轼产生“人生如梦”感慨的真正原因。笔者对他们的见解给予了高度评价,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可以对同一文本有不同的解读。教师要对于文本所固有的可能性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而不是终结宣判式的。
其二、就师生关系而言,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由于学生之间的阅读能力、知识积淀、生活阅历存在较大差别,同时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与老师的解读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课堂上一味强调学生的主观体验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将难以使学生从一个相对较低的层次、较肤浅的理解走向一个相对较高的层次、较深刻的理解,反而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因而,教师在宽容对等学生的独特体验的前提下,应将自己的阅读体验与学生共享,这种共享不是全盘灌输,而是在关键处给予学生指点,这一点叶圣陶说得很实在:“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导下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噜里噜嗦,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所进行的两处比较,就起到画龙点睛、深化感悟的作用。
应该说,这是一节丰富多彩的课堂,学生思维自由驰骋,教师跟着学生的思路走,随机调控。在学生、教师与文本的平等对话中,实现情感的交融、思想的碰撞及心灵的接纳。
武汉市第二职教中心
王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