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初中研训
《怀疑与学问》
阅读次数:[]次
怀疑与学问
                                研究课教案
研究问题】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如何有效地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论证思路。
研究目标】通过课堂的有效教学,让学生能运用议论文知识分析课文并概括文章论证思路。
研究策略】注重建构,强化效果,让学生就自身对怀疑,对怀疑精神的认识和思考来整体感知全文,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知识:议论文三要素。
⑵初步了解议论文文体的基本写作结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课外文言文《问说》,理解议论文的三要素,由此进一步学习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明白质疑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1.重点:重点是文中的第三段,理清作者论证论点2的论证思路和方法。
2.难点:文中的第四、五段内容以及三段之间的关系。
3.教学突破:抓住重点词句来突破重、难点。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学习课外文言文《问说》,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知识。
2.学生准备:课前简单预习议论文《问说》,并试译该文。
教学步骤
◆教学流程设计
一.初读课文,并感知性理读。
学生自由朗读,并且思考课题和中心论点,教师提出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
1.本文的课题该如何理解。
  2.中心论点是什么?(提示:结合一、二两段名言思考)。
 3.第六段第一句在本文结构上有何作用?与中心论点有何关系?
二.师生共同点探讨,理清本文思路。
       在教师的点拨下,师生共同点探讨以下问题:
1 .解读课题及中心论点。
2.明确第六段第一句在本文结构中的作用及与中心论点的何关系。
  3“辨伪去妄”的对象是谁?如何去“辨伪去妄”?
4.三﹑四﹑五段之间的关系怎样?
三.仔细研读本文第六段。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找出文中除记叙戴震事例外的句子,仔细琢磨,思考这些句子之间的关系.
2.读记叙事例的句子,概括事例,引导学生明确事例所证明的论点句。
3.引导学生理清本段的论证思路。
学生活动:
1.读记叙句前后的议论句,明白正反对比论证以及所对应的句子。
2.概括事例,明确事例证明的观点。重点讨论:观点句与本段分论点及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
3 .在教师的启发下,理清思路并学习本段论证方法。
四.学习一﹑二段。
教师点拨:
1.名人名言在议论文中起何作用?
2.本文兩句名人名言起何作用?(从内容和论证方法两个方面思考)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所学议论文知识来思考这两个问题。
五.本课小结。
围绕本文的思路小结: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引用名言,提出中中心论点。第二部分(第3~ 5自然段),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此部分可分两层:第一层(第3、4自然段),论述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索,不应当随便轻信。第二层(第5自然段),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为什么要有怀疑精神?结合本文第三段回答。
◆个性练习设计
1.怀疑精神指什么?
2.本文中“辨伪去妄”中的“伪”与“妄”指什么?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结合学生实际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如何体现怀疑精神?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文是学生初次学习议论文,教师的教学如果给学生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对于学生以后学好议论文至关重要。因此,教学中突破难点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的难点应在三﹑四﹑五段。每段写了什么,段之间的关系,论证的思路等问题,如果没讨论清楚就会造成学生思路混乱。在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和仔细备课后,我发现只要抓住“辨伪去妄”这个词,问题就迎刃而解。
设计以下几个问题即可:
1.辨谁的“伪” 和“妄”?
2.为什么要“辨伪去妄”?
3.如何“辨伪去妄”?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很容易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此基础上梳理论证思路变得容易了,知识体系容易建构,能力也易于提高了。
 
楚才实验中学       夏涛
2007-11-18
相关资料下载:《怀疑与学问》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