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初中研训
孩子们该读什么
阅读次数:[]次
    孩子们该读什么
今天看了学生写的《十三棍僧》读后感,令我颇有感触。《十三棍僧》是孔庆东先生《47楼207》中的一个单篇。讲述自己高中时代的生活片段,以“个人传记”的形式呈现。笔下人物阳光活泼,描述的生活轻松积极,细节故事令人捧腹大笑。我因为很欣赏孔先生的才学,所以摘了这篇文章,给学生们读,并要求他们写读后感。
有学生写道:“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幽默的一篇文章。”有学生说:“没想到生活可以如此精彩。”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个学生说:“我每天所看到的文字都那么灰暗,孤独,郁闷,失落,我从来不知道校园文学可以不谈早恋,不谈分数,不谈永无止境的忧伤,原来校园文学可以如此色彩鲜艳,像是沐浴在阳光下。”
这些深思熟虑的语言,这些发自肺腑的感受,这些准确无比的表述令我感念非常。我们常常在责怪现在的学生太成熟了,心事太多了,太脆弱了,他们的文字也常常充满消极厌世、顾影自怜或者极端叛逆的色彩。曾经我把这一切归结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副产品,我以为是社会发展太快,我们跟不上时代,而学生正在弄潮,我感叹人心不古,却找不出问题的症结。今天我似乎突然找到答案了。
虽然说需求刺激生产,但生产达到一定规模,形成领域垄断,那么就是生产决定消费了。不是吗?二十年前考试作文写早恋,肯定被打入冷宫;十年前考试作文写早恋,就开始被人们所接受所欣赏,甚至奉为思想的“先驱者”。如果说那是思想解放的萌芽,是需求的萌芽,那么在一定时间内确实带来了批量的生产。校园文学谈情说爱的话题,从羞羞答答、遮遮掩掩,到如今登堂入室,铺天盖地。这样又过了几年,所有的校园文学都无一例外的告诉我们:仿佛逃课,叛逆,与师长顶撞,追隔壁班的女生才是学生的正道。没有智慧,没有纯真,没有纵情的欢笑,没有傻傻的透明的心,没有阳光下的生活体验……
如果说那些青春派写手最初被追捧是因为另类,那么现在的被接受就是习惯,习惯这个东西往往有很多盲目的成分。
今天学生的感悟让我惊讶,不是他们不思进取,不是他们甘愿灰暗,而是他们触目所及的皆是灰暗的色调。课文很多都是死去的人写的,是脱离时代和生活实际的;课外读物很多都是追求商业利润的产物,越发没有现实生活的土壤。从一开始就被这样的作品熏陶着感染者,他们如同井底之蛙,把一方狭小的天空当作整个宇宙。从一开始就被这样的思想影响着指引着,他们如同被夺走了镜子,从来不知道自己的模样,还以为别人就是自己的倒影。
不仅是书籍,电视网络每天播放的青春剧,有几部是像《十六岁花季》那样纯洁而真实的?都是偶像剧,情爱剧,讲述富家子弟的恩爱情仇,展示奢华的生活习气。剧情千篇一律,演员矫揉造作,不但没有丝毫思想的启迪,反而让小观众们沉迷其间,浮想联翩,以致纷纷效仿。
书籍、影像制品、电视节目,这些都是多好的教育渠道。如果利用好了,就是给整个国民精神补钙、补血、补气。可惜!
 
用怎样的作品感染学生?学生到底该读怎样的作品?这需要很多很多很优秀的人,呕心沥血创作出阳光的深厚的力作。这种想法也许会被人误解为陷入“弘扬主旋律”的巢臼。但最基本的一点,不应该由商家说了算!
相关资料下载:孩子们该读什么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