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中考
稳、理、补、放 确保规范提质量
阅读次数:[]次
       稳、理、补、放    确保规范提质量
                 杨定成
     各位校长,教育部近日发出<关于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坚决禁止下达升学指标和简单用升学率奖惩教育工作的做法;不随意提高教学难度,不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违背教育规律的竞赛和不当竞争;不占用学生法定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或集体补课;不挤占体育课、艺术课、综合社会实践等教学时间;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不以升学率给学校排队,不以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等内容。这和我们强调的“在规范的前提下努力提升质量”的中考备考原则是一致的。我们不能为了质量而不要规范,也不能为了规范而不要质量。中考成绩它是一个区、一所初中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满足初中学生及家长“上好学”的愿望的关键因素。如何在“规范”与“质量”之间找好平衡点,也应该是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之一。现在,距离中考还有80天时间了,俗话说“精耕细作才能有好收成”,这句话显得更为重要。我们从播下希望的种子,到长出充满生机的幼苗,现在可以说初步结成颗粒的果实了,我们付出了很多。但最后又没有好的收成,现在还不能说完全有把握,因为果实还没有完全长出,颗粒还没有完全饱满,果蒂还没长足够结实,稍不注意,我们可能前功尽弃,希望破灭。在最后关头,更需要我们齐心协力,科学管理,精细备考,用我们的智慧去呵护,用我们的心血去浇灌,让它长得颗粒饱满,让它长得颗粒饱满!最后阶段,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想送大家四个“字”“,强调三句话,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四个“字“
  (一)稳
      1、稳定教学秩序。课程计划、教学管理、考勤纪律、课堂纪律、作息纪律更应严格。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管理不容松懈:作息时间、课堂表现、课后活动等等环节照样按部就班、常抓不懈。中考前管理过分轻松或过于紧张都不利于学生的备考。中考冲刺最后关头,稳定压倒一切,努力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氛围和环境,使师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高效的复习备考中去。
     2、稳定学习情绪。不到最后关头切勿轻言成败。特别是中考成绩计算方式决定这一点,戒骄躁、戒疲惫,静心、自信、充满激情地做好冲刺复习。对于目前情况不太理想的学生,也要坚信调考不是中考,把握最后阶段,会赢得最后胜利。要加强心理疏导,通过心理辅导咨询、讲座、板报宣传、谈话交流、适当文体活动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将学生调整到最佳的学习与考试状态,让每一个考生在中考中正常发挥、超常发挥。在中考冲刺阶段,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提倡人性化管理,以心换心,关爱教师,关爱学生。在教师中开展“用爱心作为献给学生的毕业礼物”、“用爱心让学生珍藏对母校的最后最好的记忆”等活动,让爱心化为工作的责任心,让责任心催生工作的智慧与工作的激情。在最后阶段,找学生个别谈一次话,当面批改一次作业,个别辅导一次学习,用爱心融释师生的嫌隙,用爱心和谐师生的感情,用爱心维护最后阶段教学秩序的稳定,用爱心激发学生最后冲刺的动力。
      3、稳定作息制度。适当减少补课负担,调整作息时间;适当对应中考时间,安排训练科目;将中考适应性工作分散到教学过程中。
   (二)
      1、理清备考思路(思想)。A、增强目标意识。各个班级、学科、每个同学必须快速制定并切实落实科学、完善、周详的冲刺复习计划,计划安排必须具体到每一周、每一天(包括白天、早晚自习),具体到这一天应该干什么内容(练习、讲课、学生消化整理纠错、读书)并自我强制地加以落实,不打丝毫的折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日日有所进,周周有提高。B、重视搭建学科知识框架。处理好学科基础与学科主干的关系,回归教材、回归资料、回归笔记。中考复习过程中要将知识之网撒得开,在最后时刻要将这张网收得拢,这就是要提纲挈领,要回归课本体系,依据中考说明,突出重点,重构学科完备的知识框架。要变老师心中有数为学生心中有数。C、向规范要增长点,减少因能力以外的失分风险,从细、从严落实规范,卷卡分离后的答题规范与答题适应性问题要有效解决,特别是网阅学科语文的条形码粘贴、铅笔填涂、签字笔使用、硬卡书写、答题范围等等。
      2、清理备考资料(物质)。A、指导并帮助学生整理已用过的各种资料。整理错题查漏补缺:经过一年来的考试和训练,学生可以相信,到现在为止,没有见过的题型几乎没有!错题可以说作为自己的复习宝典。最后阶段的复习绝不要贪多、求全,但不放过一个疑点很重要。通过错题弄懂一个(类)算一个(类),既是知识巩固,又是举一反三的延伸拓展,此举还有利于自信心的建立。B、严格精讲精练精评原则。全面清理、规范资料使用工作,宁缺毋滥,杜绝负效劳动,减少低效工作:用经典题发现问题,用精辟语剖析问题,用精选题解决问题。
      3、整合考试信息(方向)。处理好信息与学科本质的关系。在中考前夕,正是考试信息泛滥之时,要保持清晰的头脑,理性的思维,研究的状态,善于甄别、筛选、整合信息,融于有效的教学行动。对于所谓名师、专家有关高考信息的解读不盲从、不轻信、不排斥,动用自己的脑子,集中集体的智慧,筛选、吸纳,要做到”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三)
      1、补救薄弱班科。关注校情、班情、科情、学情,依据二、四月调考,横比、纵比结合,找准可堵“漏缺”,因班、因科、及时补救。
      2、补助临界学生。“合理扬长,有效补短”,因人突出重点,继续做好临界推动和学科补差工作,务求补出成效。针对几次考试暴露出的问题和缺陷,在最后阶段把薄弱学科进行持续的补差,尤其是对有较大增长空间和潜力的学科给予时间上倾斜和保证,务求实现补有成效、补有提高,补有突破的目标。
      3、补习薄弱专题。各学科根据校情、班情以及知识体系本身的特点,立足于关注“面”(一次性合格率),巩固“块”(一般高中率),来促进提升“点”(省示范率),瞻前顾后,确定并强化几个专题训练。
  (四)
     1、适度放权班级自主。在冲刺阶段更应该强调班级团队合作意识,从大局出发,突出整体协作优势,调动每一个成员的工作、学习激情。强化“1+1》2、6-1=0”意识,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众人划桨开大船。
     2、适度放权学科自主。关注学科特点与学科现实状况,科学调整复习时间与精力。识记内容重的学科、知识点在后段复习中应得到重视。早晨侧重记忆,晚上侧重练习。
     3、适度放权学生自主。A、复习方式上以考生自主复习、教师个别答疑为主,提倡教师面批面改,因人而异,答疑解惑,互动交流。B、复习时间上多给学生自己支配,做好消化巩固工作。狠抓记忆,对所有备考的知识点、试卷和典型例题进行逐条梳理,逐一过关,
分步消化、纠错和整理。C、正确处理好学生自主复习与教师指导的关系。那些学生适应自主学习,也要提供高屋建瓴地指导(老师要用功),不是简单的留时间,而要跟上配套的服务,提供自主学习的指导性素材,用心+恒心做好自主学习指导。
二、三句话
 (一)平心静气,统筹安排。
     1、克服焦虑、急躁、疲惫、松懈等精神现象和学习上的不自信。静下心来做点细事。(教师、学生)
     2、以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基本能力为主,应注重解题思路的梳理、方法的选择和效率的提高,而不是现在就摆出豁出去的架势。
     3、懂得放弃。因班、因人制定策略,统筹安排学科课时、教师个体创造与集体研究,处理好学科知识能力方面广度与深度的关系,省示范层面难度要上去,一般高中层面爬坡题要上去。不要把人人当满分来培养。
 (二)勤于反思,化繁为简。
     1、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更高的层次和更大的跨度去认识体会、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2、专题复习与综合复习,是对知识实施更高层次的再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与概括,达到由繁到简的升华。
     3、清理整理所有作业、试卷、资料,梳理、理清,减少师生身心负担,增强必胜自信心。
 (三)考时重得分,考后重失分。
     1、查漏补缺,选好几个重点专题,提炼蕴藏其中的思想方法,建立起知识框架。第一轮把书读厚,现在把书读薄。
     2、善于发现有价值的错误,充分发挥错误的价值。错误分类,对习惯性失分、无意识出错的小毛病进行总结分析。错后反思,讲后反思,重做后反思。
     3、关注细节,重视规范。在最后阶段,在应试时间与环境、题型及难度、答题程序与规范等全方位按照中考要求规范演练。控制综合训练频度。在最后阶段复习中坚决杜绝“套题训练+试卷评讲”反复循环的简单无效甚至负效的复习模式。有效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解决思维缜密、解题规范、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失分问题。向规范要增长点,减少因能力以外的失分风险,从细、从严落实规范。
      坚定目标意识,不论学校、班级还是考生,不到最后关头切勿轻言成败。过去的几次统考,不管成绩如何,它仅仅代表过去,还不能代表中考,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的几步才是最关键最艰难的,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一定要贯彻落实科学的备考策略,精细的备考管理,有效的备考措施,扎实的备考态度。投入是基础(心思),落实是根本(自己问心无愧),效率是关键。
       各位校长,有人说:“初中是戴着应试教育的镣铐,跳着素质教育的舞蹈。”这是全国所有初中共同的尴尬,这是这个学段共有的尴尬,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初中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难,从另一角度上可以理解为初中潜藏着更多的创新空间。”希望各位校长勇做智者,在应试与素质、规范与质量间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最后,衷心祝愿我们武昌区的09届初三毕业年级全体教师和学生,从新的起点出发,坚定信心,调整状态,做好最后的冲刺,让每一位考生乐观、自信地走进中考考场。
 
相关资料下载: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