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职教幼教
幼儿园课程实施途径
阅读次数:[4]次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
     一、课程实施的含义与取向
    (一)课程实施的含义
     课程实施是指把一项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
     (二)课程实施的取向
     1.忠实取向:指的是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
     2.相互适应取向:指的是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课程计划与幼儿园实践情景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及各方面相互协调、改变与适应的过程。
     3.课程创生取向:指的是把课程看成是教师与幼儿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再也不是原初的课程计划,或稍加改造的过程,而是一个真正创造的过程。
     二、幼儿园课程实施途径
       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
     (一)生活活动
     1.重新认识生活活动的内涵
       生活活动主要指生活自理、交往礼仪、自我保护、遵守规则、任务意识等方面的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自主、自觉地发展各种生活自理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交往行为,在共同的生活中能够愉快、安全、健康地成长。
     2.问题表现
     将“生活”定格在具体的生活环节,定位在简单的生活技能培养。
      3.生活活动的组织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生活环节中,还幼儿的自主参与,提高幼儿共同生活的能力。
   (2)以整合的意识捕捉生活教育的契机。
     ①融于一日生活的多种活动中
     ②融于幼儿的生活环境中。
     ③融于幼儿的生活练习中。
     ④融于教师日常的言谈举止、态度情感中
      (3)生活活动的基本经验和内容示例
基本经验
内容示例
1.有规律地作息,积累文明生活的经验
·良好习惯:日常的起居、进餐、盥洗、使用及整理物品
·遵守规则:集体生活常规、公共卫生规范。
·文明礼仪:礼貌招呼、大方应答、行为举止文明
2. 学习保护自己,体验健康安全生活的重要
·需求表达:生理需要、情感需要
·安全常识:安全使用物品、避开危险、简单的求救与自助方法
·健康常识:饮食饮水、营养睡眠、排泄
·卫生常识:个人卫生、疾病预防
3. 适应集体生活,感受共同生活的乐趣
·交往技能:分享、协商、合作、沟通
·情感体验与表达:家庭亲情、师生情、同伴友爱
·自我意识:认同自己、认同他人,合理的情绪宣泄
4. 学做自己的事情,积累自理生活的经验
·个人生活自理:自己进餐、穿脱、盥洗、如厕,自主有序地处理自己个人的事情
·简单劳动:扫除、帮厨、种植、饲养、整理物品、值日
 
    (4)生活活动资源利用和开发的建议
     ①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要尊重家长作为幼儿照料者及影响者的主体地位,以多种形式加强家园沟通,保证幼儿在家中与在幼儿园中的自理行为和生活习惯保持一致。帮助家长理解、体会让幼儿参与劳动和自理生活的重要性,获得家长的支持。学习、吸收家庭教育经验,在园内推广,促进家庭之间的交流。
     ② 保教人员要充分利用园内设施为幼儿创造自己动手、自我服务的机会,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指导,注意不要过多干涉与包办代替。
     ③幼儿同伴及幼儿园教师和工作人员本身就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重视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保教人员的言传身教,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榜样。
     ④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带领幼儿积极参与“爱牙日”、“环保日”、“保护视力”等社区宣传活动。组织外出参观、游览的途中可以不断渗透环保和安全教育的内容,使幼儿逐渐积累对公共生活规范的认识和经验。
     (二)游戏活动
      1.儿童游戏权利
      2.游戏与课程的关系
      游戏既是课程的内容,也是课程的实施途径,游戏重在对儿童主体性的培养。
     3.游戏活动分类
    (1)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建构游戏、表演游戏
    (2)规则游戏:音乐游戏、娱乐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
    (3)区角游戏
     4.游戏特点
     (1)创造性游戏特点:
     ①创造性游戏是对周围现实生活的种种现象再现和模仿,但不是简单地、直接地再现周围生活,而是幼儿的再造想象、创造想想的结果。
     ②幼儿独立构思主题,安排游戏内容。
     ③共同制定游戏规则。
     ④协商担任游戏角色。
     (2)规则游戏特点:
     ①规则性
     ②竞争性。
    (3)区角游戏的特点——可选择性
     ①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
     ②由幼儿自己计划怎么做。
     5.游戏活动的组织要点
      一般经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要点:
      ①时间准备:具体的一项游戏需要多长时间,与游戏者的年龄、游戏技能及游戏类别相联系。
      ②空间准备:宽阔的空间是高质量的游戏所必需的,他对幼儿的游戏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③材料准备:丰富的材料投放是幼儿游戏所需要的。 材料投放应数量充足、
     ④经验准备:游戏前相关经验的丰富是开展游戏不可或缺的。
     (2)观察阶段
      要点 :
      ①对幼儿游戏进行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游戏行为的关键。     
      ②所有观察都要建立在教师对游戏特征的了解,对游戏分类的清楚与对游戏是幼儿主体性活动这一本质特征的深刻领会的基础上。
      ③真正意义上的观察是教师促进幼儿游戏进程,丰富幼儿游戏情节的重要手段。只有观察到位,才能指导到位,才能使幼儿的游戏锦上添花。
     ④观察是教师准备游戏与介入游戏之间的桥梁。
      通过观察,成人可以了解到何时应为幼儿的游戏提供额外的时间、空间、游戏材料或经验准备,以扩展和丰富进行中的游戏情节,成人何时参与游戏或同伴何时给予帮助是适时的,成人怎样参与以及同伴怎样帮助是适合幼儿游戏需要的。
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要点及其发展提示。
(表征行为、构建行为、合作行为、规则行为四个方面观察)
 
 
 
 
 
 
 
 
 
 
观察要点
发展提示
能否清楚地分辨自我和角色、真和假的区别
自我意识
出现哪些主题和情节
社会经验范围
动机出自物的诱惑、模仿、意愿
行为的主动性
行为仅仅指向物还是指向其他角色
社会交往、语言表达
行为指向哪些相对应的角色
社会关系认知
行为与角色原型的行为、职责的一致性程度
社会角色认知
同一主题情节的复杂性和持久性
行为的目的性
行为是以物品为主还是以角色关系为主
认知风格
是否使用替代物进行表征
表征思维的出现
同一情节中是否使用多物替代
想象力
替代物与原型之间的相似程度
思维的抽象性
用同一物品进行多种替代
思维的变通和灵活
用不同物品进行同一替代
思维的变通和灵活
对物品进行简单改变后再用以替代
创造性想象
 
 
 
 
 
 
对结构材料拼搭接插的准确性和牢固性
精细动作、眼手协调
对造型是先做后想,还是边做边想,或先想好了再做
行为的有意性
构造哪些作品
生活经验
是否按一定规则对材料的形状、颜色有选择地进行构造
逻辑经验
注重构造过程还是不同程度地追求构造结果
行为的目的性
是否会用多种不同材料搭配构造
创造性想象力
构造作品外形的相似性
表现力
构造作品的复杂性
想象的丰富性
是否能探索和发现材料特性并解决构造中的难题
新经验与思维变通
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合作游戏
群体意识
更多主动与人沟通还是被动沟通
交往的主动性
更多指使别人还是跟从别人
独立性
是否会采用协商的办法处理玩伴关系
交往机智
是否会同情、关心别人和取得别人的同情和关心
情感能力
交往合作中的沟通语言
语言与情感的表达与理解
是否善于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他人
自我意识
是否能爱惜物品、坚持整理玩具、物归原处等
行为习惯
是否使用一定规则解决玩伴纠纷
公正意识
是否喜欢规则游戏
竞赛意识
是否自觉遵守游戏规则
规则意识
是否创造游戏规则
自律和责任
游戏规则的复杂性
逻辑思维
       (3)参与阶段
      ①平行式参与: 是指当幼儿对新出现的玩具材料不感兴趣、不会玩、不喜欢玩或只喜欢玩某一类游戏时,教师在幼儿的附近,用与幼儿相同的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对幼儿进行暗示性指导。。
     ② “交叉游戏法”是指幼儿在游戏中需要教师参与或教师认为有介入指导的必要时,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参与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与教师都感到很快乐时,教师就应该主动退出游戏。教师的交叉参与,能吸引更多的幼儿加入其中,给幼儿提供更多的谈话机会,提高幼儿游戏水平和社会性交往能力。
     ③ “游戏经验分享法”就是为幼儿提供一段时间,让幼儿把在游戏中的过程体验、存在的问题、有创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讲出来,通过幼儿之间的讨论,使幼儿已有的经验发生碰撞,引导幼儿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分享经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是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助者。
     6.开发游戏活动可利用的资源。
    (1)经验可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水平,提高游戏的兴趣性。教师应利用春、秋游和各种庆祝活动、外出散步、参观的机会,丰富幼儿对社区、社会中的人文环境、公共设施和场所以及不同职业人们的了解,积累生活经验。
    (2)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中蕴涵着丰富的游戏资源。教师应指导家长让幼儿参与走亲访友、庆贺婚礼、乔迁、过生日等活动,鼓励幼儿获取各类社会信息。
    (3)材料可以刺激和引发幼儿游戏的发生和发展,教师应多途径地挖掘材料的来源,鼓励幼儿和同伴、家长一起收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中的各种可利用的废旧物,以丰富游戏材料。
    (4)幼儿游戏需要在一定的空间内展开,教师应注重空间资源的开发,为幼儿创设开放性的游戏空间。例如,教室内同一空间可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发挥多种功用;走廊、阳台、操场都可成为幼儿的游戏场所;同一楼面或不同楼面的教室可以协同或交叉使用,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各活动室也可成为幼儿游戏空间的一部分。
     (三)教学活动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幼儿施加影响的活动。
       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实际进行教学之前对教学过程的系统的预先筹划,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学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引导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一般来讲,教学设计包括教育活动背景分析、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教育活动策略设计和教育活动评价设计这四大要素。
      其中最被关注的环节:
      学习任务分析:教学设计的始点
      幼儿已有经验和水平的诊断:教学设计的基点。
     最佳活动方式和教学措施的制定: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
     教学评价的设计:教学设计的反馈途径。
     2.问题表现
    (1)教育活动背景分析
     关注幼儿现有发展水平,但是对幼儿已有经验了解不足;
有分析活动价值的意识,但不够透彻 ;  
    (2)教育活动目标设计
     具备目标意识但表述不够具体明确;目标与过程的达成度不高;
    (3)教学策略设计
      重视活动前的情境引入,但是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给幼儿小组学习机会,但没有建立小组学习机制。
     (4)教学活动评价设计
      肯定评价的价值,但是缺乏相应的评价办法
      3.教学活动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1)教学设计应是教师设计与儿童生成的结合
    (2)教育活动设计应精心考虑各个要
     在设计教育活动时要考虑到教育活动背景分析、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教育活动策略设计和教育活动评价这几个要素的有机组合,主要包括:
      对幼儿现有水平和个性特点以及活动内容中所蕴涵的价值进行深入的分析;
设计的教育活动目标应该是具体明确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层级递进性;
      在设计教育活动策略时要考虑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给幼儿提供适当的材料,同时要有相应的补充活动来满足幼儿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评价活动的设计不仅要帮助教师了解学习者达到活动目标的情况,还要有助于教师设计下一步的教育活动。
      4.从教学设计看教师要具备的专业知识   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三部分组成:
l     本体性知识
l     条件性知识
l     实践性知识。
      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基础。
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是教师成为一个有效教师的必要条件。
在一定限度内,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师所掌握的本体性知识呈递增关系。
      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是教师成功地进行教学的条件性知识,3个方面内容:⑴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⑵教与学的知识;⑶学习评价的知识。
      教学过程是教师帮助儿童转化、建构个人知识的过程。这要求教师能够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解答教学设计和实施中一系列问题。
      实践性知识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会做和知道怎样做的知识和经验”,也可以说是教师的“教育机智”和“教育能力”。它是一种“情境化知识”,是基于教育教学事件的一般经验知识。
      这类知识的获得来源于教育实践经验,是理论知识与教学情境相结合,通过对具体的教学情景和教学事件的关注、反思,慢慢提升经验转化而来的。
      5. 资源利用和开发的建议
     (1)教师应有课程开发的意识,善于利用和开发幼儿园空间、设施设备、活动材料等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以支持幼儿的学习活动。开辟种植园、饲养园、气象站等实践基地;丰富操作、实验材料与资料的品种;利用墙壁、廊道以及专用活动室,引导幼儿在与环境互动中进行探索和学习。
     (2)社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蕴涵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区和周边的环境,如自然景观、小区街景、少儿图书馆、中小学校、儿福会、敬老院等,扩展幼儿的学习空间,为幼儿的体验性、探索性学习创造条件。
    (3) 幼儿的同伴群体、家长以及其他成人都是教育资源。教师应重视同伴之间合作学习、互相影响的作用。同时,幼儿家长的文化背景、藏书、收藏品以及家庭中有关物品,也是幼儿园课程可利用的资源。幼儿园应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帮助家长理解和指导幼儿的发展。
      三、认真实施课程计划
     理解一个概念——幼儿教育活动
    指的是所有能够影响幼儿的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包括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节日和娱乐活动。
     (一)计划保障,有序实施
      园务工作计划
      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班工作计划
      教师教育活动计划(学期教育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
       1.“园务工作计划”。在兼顾方方面面的工作时,对课程实施在宏观上要有具体的要求。
      2.“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保教计划)。
     (1)有对幼儿发展的基本要求
     (2)有对生活、游戏、教学三大块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实施方法。
     (3)为配合教育教学举办的全园性活动如:节日活动、家长会、运动会、画展等。
     (4)逐月安排
      3.“班工作计划”。
    (1)班级情况分析
    (2)班级工作目标(生活、游戏、教学、其它)
    (3)主要工作与措施(针对目标的具体内容及措施
    (4)逐月工作安排
       4.教师教育活动计划(学期教育计划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
   (二)计划管理,有效实施
     1.园长检查与教师反思同行。   
     2.园长评价与教师修正并重。
     (教工幼儿园)抓计划管理。计划是管理活动的起始环节。为落实《纲要》精神,我们从制定计划入手,规范教师教学常规。要求教师根据《纲要》要求和班级幼儿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合理制定学期教育教学计划,并将计划层层分解到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之中。在周计划的安排上,要求教师做到教育内容全面、平衡(即,一周中既要有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又要有角色游戏、表演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等七大类游戏活动及区域活动),保证幼儿知识学习的全面性、系统性与渐进性。在日计划的安排上,要求做到教育内容上的动静交替和教育方式方法上的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把握重点,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全面和谐发展。在教育教学计划实施前,要求教师提前备好课,做好知识经验、物质材料、环境创设等方面的准备工作,课前做到“六备”:一备主题目标,明确本主题学习内容的意义与作用;二备教材,明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教学重难点;三备幼儿,了解幼儿的基础和能力;四备“三维目标”,明确通过主题教学要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五备教具、学具,明确教师和幼儿分别要准备哪些用具;六备教学参考信息,明确教学资料图片、教育网站、资料库等可以借鉴的图文信息,要求教师们不上无准备之课,按照既定的主题开展活动,并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具体情况合理生成一些课程,让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动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有效预设,适度调整
      1.生成与调整应涵盖幼儿园的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
     2. 对原有课程的改造。
     3.游戏与课程的互动。游戏生成课程;课程生成游戏。
    (三)一日活动
     1.科学、合理安排一日活动
      如何体现科学与合理:
    (1)要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的生理特点分配“作”、“息”时间。
    (2)教学安排要考虑内容的难易、活动形式,理性思维的活动放在第一节,技巧性较强的排在第二节。
    (3)两餐间隔3.5——4小时。
    (4)动静结合。
    (5)保证充分的户外活动时间。
     2.形成良好的一日生活常规
     (1)巧妙运用图示提示法、音乐提示法、儿歌提示法和片断活动组织法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常规。
     (2)幼儿餐前餐后活动安排(教工幼儿园
 
内容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早餐后
 
 
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
 
中餐后
 
 
音乐律动
故事欣赏
(听故事磁带)
 
音乐欣赏
 
手指小
游戏
故事大王(幼儿讲故事)
 
晚餐后
 
 
阅读活动
 
折纸活动
 
建构游戏
 
影视欣赏
 
评红花
 
                           
相关资料下载:幼儿园课程实施途径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