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职教幼教
角色游戏组织方法与指导
阅读次数:[3]次
角色游戏组织方法
王红芳
一、角色游戏特点和概念
(一)角色游戏是建立在幼儿所掌握的社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幼儿的社会生活越丰富,角色游戏的主题和内容就越新颖、越充实。
(二)角色游戏富有创造性想象。表现在三个方面:
1.幼儿扮演自己熟悉的角色,并通过自己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来表现对这些角色的认识和体验,这一过程充满了想象。
2.幼儿在游戏中以物代物,同一种物品因时间、环境不同可替代多种真实的物品。(布娃娃当自己的宝宝、放在玩具店里就成了玩具。小拖车在家代替床,外出就成了带宝宝工具。)
3.幼儿在游戏中假象游戏情节,并通过动作转换游戏情节。(带着宝宝去超市购物,回来后把宝宝放在床上,坐在宝宝身边,一边拍宝宝睡觉,一边哼着摇篮曲。)
角色游戏既有假象性,又有真实性,是虚构性与真实性巧妙结合的一种游戏。
(三)角色游戏是指幼儿“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
二、游戏案例模块涵盖的内容
(一)游戏目标
从两个维度撰写目标:
1.社会性发展包括(个性品质、社会情感、社会行为规则)见《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1期)
2.《纲要》对幼儿社会性教育内容的相关规定:
第一,引导幼儿参加游戏和其他各种活动中,体验与同伴共处的乐趣;(主动参与游戏)
第二,加强师生间、同伴间的交往,培养幼儿亲近、有爱的态度,交给他们必要的交往的技能,使其学会和睦相处。(协商、交往)
第三,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和自尊心;(大胆交流游戏中问题解决的方法)
第四,提供自由活动机会,支持幼儿自主选择和计划活动,并鼓励他们认真努力地完成任务;(自主选择角色、策划游戏、履行职责)
第五,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遵守并执行游戏规则)
第六,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用完收拾;(幼儿自己收拾玩具)
第七,引导幼儿接触和认识与自己生活经验密切的不同职业的成人,培养幼儿尊重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扮演不同的角色)
第八,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激发其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角色游戏社会性目标涵盖的主要方面
①自我意思:
●幼儿自由选择、自主计划游戏,培养独立性和自主性和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意识。
●幼儿主动参与游戏,能体验到与同伴交往的快乐。
●努力承担所扮演的角色职责,不怕失败,有初步的责任感和任务意识。
②人际交往:
●能协调自己和他人的想法,与同伴友好相处。(去中心化、学会理解别人)
●理解、尊重和接纳他人的有益经验,能用协商的方法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和冲突。
●交往技巧(协商、合作和分享)
③社会行为规则
●内隐规则的执行
●职业角色的行为规范
●文明礼貌用语和文明行为
●爱护和收拾玩具
(3)知识能力目标涵盖的主要方面
①自制游戏材料并尝试使用
②探究游戏场地的摆放
③利用表情、动作、语言等来表现对这些角色的认识和体验
④预设游戏情节
小班:
(二)游戏准备
1.关键经验准备:是针对游戏主题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1)利用参观、教学的方式。例:参观医院回来要组织幼儿谈话。人为什么要去医院?医院有哪些科室?医生看病时会问些什么?病人怎样回答?
了解看病的基本程序挂号—看医生—药房。
(2)利用幼儿、家长、社区资源的方式。例:常见病的基本处置方法。
(3)重点提示:丰富幼儿关键经验要引导幼儿重点关注环境中的人是怎样活动的,而不是关注环境,因为幼儿重点模仿的是环境中的人的动作行为,他需要通过人的互动来反映现实。
2.游戏准备:每个游戏区域提供哪些材料;其它(挂牌、钱币、音乐等)
(1)以区角为游戏的切入点。
2.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设置专门的游戏室,场地有限的可以采用固定的游戏区与临时塔建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例:美发店固定洗、剪吹的区域,顾客排队或休闲的地方就可以让幼儿临时利用桌椅、建构物搭建,充分利用阳台、走道提供宽敞的场地。
(2)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教师可提供部分逼真的玩具,如新娘、新郎的服装、听诊器、餐具、化妆品等。中大班幼儿和教师一起自制游戏需要的材料,既及时更新游戏材料,又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3)新增材料:下次游戏根据游戏情节的发展,提供幼儿需要的材料。
(4)游戏材料准备要注意的问题
①注意年龄层次性
小班:提供种类少,但同一种类数量较多的成型玩具,避免幼儿因相互模仿而争抢玩具。
中班:提供丰富且富有变化的材料,鼓励幼儿不但丰富主题。(积木、橡皮泥)
大班:提供可变性较高、种类多、说量相对少的各种游戏材料,并与老师一起自制需要的游戏材料,满足幼儿与同伴交往中快乐的需求。
②游戏材料是可以自由支配的。
(5)提供充足的时间
游戏问题的讨论、游戏角色的分配、游戏场地的摆放、游戏情节的展开、游戏结束后的分享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教师要提供给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保障游戏顺利、深入、自主地开展。
(三)游戏过程
1.经验回顾
(1)经验回顾涵盖的内容:
①了解游戏区域的角色和职责(第一次游戏)
②围绕问题开展讨论(第二、三次游戏)
(2)经验回顾的基本方式:看录像或照片;围绕问题记录表讨论;观察模仿。
(3)根据游戏内容,幼儿游戏发展状况灵活运用不同的经验回顾方式。
①如果游戏内容涉及认识成份较多,就多使用讨论、谈话、演示等方法
②如果游戏内容偏于社会角色行为,则多使用观察模仿讨论评定角色行为。
(4)指导策略
①运用开放式提问拓展讨论的深度。
回顾的问题要在具体的情境中,要突出本次游戏的重难点,以便引发幼儿思考,使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互作用,使游戏内容、教师、幼儿和社会环境处于互动状态中,在不断地思考中真正构建幼儿的游戏经验。教师的提问要注意层次性、导向性、议论性和评价性,激发幼儿产生社会认知冲突,从而实现游戏的目标。(例。我在超市里看到了什么?我在超市里看到顾客是怎样买东西的?工作人员是怎样为顾客介绍商品的?还可以针对超市中不文明的行为进行评价,这样的表达表现有助于幼儿对新的感知对象的认识。
②帮助幼儿归纳总结讨论的结果。
情景讨论中会产生各种意见和想法,有时很难达成共识。因此,教师要以参与者的身份,在讨论结束后对讨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阐明正确的观点和认识,以强化幼儿对某个问题的正确认识。
③本环节的重点指导
第一次游戏,重点指导幼儿了解各区域的工作程序,后续游戏即要围绕上次游戏中的问题,以探讨问题的解决来不断推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2.快乐游戏
(1)涵盖的内容:
①分配角色,进入游戏区域,摆放物品。
②幼儿自主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③听信号结束游戏。
(2)指导策略:
①教给幼儿分配角色的方法:自报名、推选、竞选、轮流、猜拳等。教师不能分派角色。对个性内向、不善于交流的幼儿充分的鼓励和启发。
②平行式指导与交叉指导
平行式指导: 是指当幼儿对新出现的玩具材料不感兴趣、不会玩、不喜欢玩或只喜欢玩某一类游戏时,教师在幼儿的附近,用与幼儿相同的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对幼儿进行暗示性指导
“交叉游戏”是指幼儿在游戏中需要教师参与或教师认为有介入指导的必要时,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参与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与教师都感到很快乐时,教师就应该主动退出游戏。
③分年段指导
小班:
幼儿处于独自游戏、平行游戏的高峰期主要与游戏材料发生作用,与同伴之间交往少;角色意识不强,对操作游戏材料或模仿成人动作较感兴趣,重复操作材料,游戏主体单一,情节简单。
指导:指导幼儿如何使用游戏材料,以游戏者身份介入游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自我管理;通过游戏评价不但丰富游戏经验。
1. 幼儿自选游戏区域,教师观察幼儿进区后如何摆弄材料?如何独自游戏?
2.教师教师与幼儿交谈,“谁的家里养过小宠物?养的什么?怎样照顾它的?”
3.创设情景,引导幼儿进入角色。“这里有好多的宠物宝宝没人照顾呢,请你们找一个喜欢的领养吧!可以给自己的宠物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哦!”(幼儿自行挑选小狗,互相说说给狗取的名字)
4.教师平行介入游戏
(1)示范给宠物泡泡浴:将宠物放入盆中——挤点沐浴露在手心给宠物全身揉一揉——用海绵搓一搓——用喷头冲干净泡泡——再用电吹风吹干小动物身上的水。
(2)幼儿在模仿教师给狗洗澡的同时,教师可以一边给狗洗澡一边说:先洗背,后洗脚,狗的尾巴摇一摇。小吹风,吹呀吹,吹得狗毛软融融。让幼儿在歌谣的伴随下,尝试宠物洗澡的过程。
5.游戏结束,教师引导幼儿说说第一次参加“宠物生活馆”游戏的体验。
(1)启发幼儿说说你给小狗取的什么名字?你认为那只小狗的名字最好听。
(2)下次玩游戏你还需要什么?(还需要有更多的宠物;小狗没有食物吃等),以增强游戏兴趣。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尝试用角色的语言和动作开展游戏,感受照顾小动物的关爱之情和乐趣。
中班:
幼儿处于联合游戏阶段,游戏主题丰富,但不稳定,幼儿会经常更换;希望与人交往,但欠缺交往技能,常与同伴发生纠纷;角色意识较强,能够按照自己选定的角色开展游戏。
指导:重点是指导幼儿解决游戏冲突,观察幼儿发生纠纷的起因,以游戏者身份介入游戏;通过讨论等形式开展游戏评价。提升游戏经验,丰富游戏内容;指导幼儿逐渐掌握规则和交往技能,逐渐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大班:
游戏经验十分丰富,主题新颖,内容丰富,游戏中所反映的人际关系较为复杂;处于合作游戏阶段;能按自己的愿望主动选择主题,并有计划地开展游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
指导:认真观察游戏,给幼儿提供必要的练习机会以及适当的引导;允许并鼓励幼儿想象创造;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游戏评价,让幼儿在分享中开拓思路,提升游戏水平。
④教给幼儿交往的技能与合作方法。
一是直接呈现发:如面带微笑,使用礼貌用语;
二是简介呈现发:通过反面事例,让幼儿讨论,最后引出交往技巧—与人协商。
合作方法:可以用表扬、榜样、强化的指导幼儿合作。开展游戏前,应与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问题要协商解决;当材料不足时,可以轮流或共同使用;当自己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寻求同伴或成人的帮助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掌握合作的方法。
⑤观察游戏。
表
征
行
为
|
观察要点 |
发展提示 |
能否清楚地分辨自我和角色、真和假的区别 |
自我意识 | |
出现哪些主题和情节 |
社会经验范围 | |
动机出自物的诱惑、模仿、意愿 |
行为的主动性 | |
行为仅仅指向物还是指向其他角色 |
社会交往、语言表达 | |
行为指向哪些相对应的角色 |
社会关系认知 | |
行为与角色原型的行为、职责的一致性程度 |
社会角色认知 | |
同一主题情节的复杂性和持久性 |
行为的目的性 | |
行为是以物品为主还是以角色关系为主 |
认知风格 | |
是否使用替代物进行表征 |
表征思维的出现 | |
同一情节中是否使用多物替代 |
想象力 | |
替代物与原型之间的相似程度 |
思维的抽象性 | |
用同一物品进行多种替代 |
思维的变通和灵活 | |
用不同物品进行同一替代 |
思维的变通和灵活 | |
对物品进行简单改变后再用以替代 |
创造性想象 | |
合
作
行
为 |
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合作游戏 |
群体意识 |
更多主动与人沟通还是被动沟通 |
交往的主动性 | |
更多指使别人还是跟从别人 |
独立性 | |
是否会采用协商的办法处理玩伴关系 |
交往机智 | |
是否会同情、关心别人和取得别人的同情和关心 |
情感能力 | |
交往合作中的沟通语言 |
语言与情感的表达与理解 | |
是否善于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他人 |
自我意识 |
⑥结束游戏
●游戏时间快到时,提前提醒幼儿,以便做好结束游戏的准备。
●选择好游戏结束时机,最好是在幼儿兴致转低但还保留游戏兴趣的时候。
●游戏结束的形式注意趣味性。如超市到点要关门了,影楼下班时间到了。
⑦本环节重点指导方面
围绕本次游戏目标与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教师要预设游戏中幼儿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3.分享交流
(1)让幼儿畅谈游戏中问题解决的成功经验,体验成功感,增强自信心。分享自己在扮演社会角色时如何履行角色的职责,感受遵守符合角色规范的社会行为的重要。教师要帮助幼儿梳理、提炼游戏经验。
(2)留有游戏余兴。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发现游戏中出现的新问题,并鼓励幼儿对出现的问题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下次游戏还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需要增加哪些材料等。
5.游戏结束,教师引导幼儿说说第一次参加“宠物生活馆”游戏的体验。
(1)启发幼儿说说你给小狗取的什么名字?你认为那只小狗的名字最好听。
(2)下次玩游戏你还需要什么?(还需要有更多的宠物;小狗没有食物吃等),以增强游戏兴趣。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尝试用角色的语言和动作开展游戏,感受照顾小动物的关爱之情和乐趣。
(3)收拾游戏材料和场地
(4)指导策略
①交流可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相结合的方式。
②根据游戏主题选取不同的交流方式。(促销券的展示,商品销售情况、情节展示等)
③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④引导幼儿收拾玩具注意年龄特点。小班培养收拾整理游戏材料的意识,以教师为主,引导幼儿给予部分帮助。中班培养收拾整理游戏材料的能力,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帮助。大班培养幼儿独立整理游戏材料的能力,教师给予一定的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