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高中研训
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
阅读次数:[]次
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
  华中师大李爱民指出,在课堂教学中,不乏表面求新立异,实质脱离教学内容的形式主义现象存在,主要表现以下环节。
  一、提高环节。为了克服把课堂当讲堂,教学“填鸭式”,“满堂灌”等弊病。教师在教学中加大了提高的力度和频度。令人失望的是,许多问题或过易,以至问题刚提出学生未经思考,就出现齐刷刷地把手举起表现繁荣现象;或过难,大部分学生在旁当“听客”、“看客”,提高流于形式。
  二、讨论环节。为了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并开创生生动主动的局面,许多教师主重讨论,遗憾的是实际讨论未达应有效果,往往是学生叽叽喳喳议一会,漫无目的地聊一会就完了,更有甚者。在一些由前后四人组成的小组讨论中,学生刚过转身,还未进入讨论状态,教师就宣布结束。
  三、反馈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既有信息的输出,又要有信息的回收(反馈)。有些老师能紧扣反馈、捕捉、挖掘学生学习中的疑点、难点,以调整教学进度,增强教学效果,但也有一些老师让学生用举手的方法,来反馈听课的懂与否,做题的对与否,这样的反馈失去意义。
  怎样避免形式主义?
  首先,切实树立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观念。如讨论教师应保证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实际,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活动应以各种方式与学生发展水平相一致。再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效益观。
                        删摘于《湖北教育报》
相关资料下载: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