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高中研训
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及困惑
阅读次数:[]次
华中师大一附中  曾凡洪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面临的困惑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知识经济初显端倪,国际上国防、经济、科技力量之间激烈竞争,逐渐演变成教育的竞争。因此,教育改革再次成为世界各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在这种国际竞争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最重要的内容,而研究性学习成为了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世界性主题。
    在我国,“研究性学习”是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在普通高中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是顺应世界范围强调学习方式之转变的课程改革趋势之举,也为改造我国基础教育中学科本位课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需。下面本人结合近年来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中的感受,谈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1  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和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
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综合课程,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它涉及的知识是综合的,但是它不是几门学科综合而成的课程,也不等同于活动课程。虽然它是学生开展自主活动,但它不是一般的活动,而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课题研究活动。它也不等同于问题课程,虽然也以问题为载体,但不是接受性学习,而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
    1.1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
    和现有的学科教学不同,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当然,这里的“实践”的含义不仅是指社会调查,收集资料,它还包括选题,制定研究计划,到大学、科研机构请教专家学者,撰写研究报告等一系列的过程。
    1.2  研究性学习强调知识的联系和运用
  研究性学习和以往的兴趣小组、奥赛训练不同,它不仅是某一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各个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但知道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还会很自然地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而且,为了解决问题学生还会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
    1.3  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而学生选的课题往往是平时自己最感兴趣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然,高中属于基础教育阶段,高中的研究性学习和大学、科研机构的“研究”在内涵和要求上有着根本的区别。它仍然是一种学习,只不过是“像科学家一样”的学习。它形式上是“研究”,实质上是学习,一种综合性的学习。
    2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
    首先,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寻求一个开展研究性学习合适的切入点,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热情。为此还应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种有益于学习研究的氛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研究性学习平台,并从观察入手,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观察习惯。为了尽快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获得成就感,教师还应重点向学生剖析和介绍一个成功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及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索引或研究方向,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最后,教师还应不失时机地肯定学生的研究成果,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绩,以激发并维持学生最大的学习热情和研究激情。
    当然,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重视学生的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以学生自主性探索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一门新型课程。主动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教师应当做到:(1)研究性学习小组由学生自愿组合,小组内部自主选出小组长。(2)研究课题由小组自主确定,指导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课题范例,但课题的决定权在小组成员手中。这样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3)学生自主确定研究方案,指导老师可以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介绍制定方案的办法和格式等。但整个方案的确定应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不能代办。(4)研究过程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研究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协作地自主进行。也就是说无论是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还是实地调查访谈,试验等,都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样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搜索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等得到锻炼。(5)研究报告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对学生研究报告的格式提出要求,但报告形式设计、编辑打印等均由学生自己制作。
    第二  重视研究的全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探索精神以及科学态度与方法。
第三  重视创新与合作
创新与合作精神是知识经济时代优秀人才的必备品质。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调剂作用,让所有的研究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与小组其他成员合作开展研究。
    3  开展研究性学习所面临的困惑
    3.1  师资力量欠缺
    相对于过去按照预定的教案,按部就班地开展讲授式教学来说,研究性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需要在课前做比过去更多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又必须面临和应对大量不可预期的、随机出现的问题。这些无疑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是对整个师资力量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
    3.2  班级的学生人数偏多
    研究性学习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需要小班化教学,需要充足的材料,但现实中绝大多数学校都做不到小班化教学。
    3.3  教师普遍负担过重
    目前教师的教学负担普遍过重,一方面是学校给予老师分配的教学任务过重,任教班级、课时过多,这在我校尤为突出;二是班级学生人数过多;三是其他的一些杂事太多,有些活动开展过于频繁。这些都无疑牵扯和分散了教师的精力和时间,使得教师难以潜心投入到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上,从而易于流于形式。
    3.4  家长、学生不认可,教师热情不高
    由于搞研究性学习难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帮助不大,这对于多数还在为分数而苦苦奋斗的教师和学生来说,提倡探究无异于天方夜谭。况且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将孩子的目标定在考取一所称心如意的大学上,你的研究性学习开展得有声有色,但小孩的高考成绩上不去,家长的怨言自然就多了。因此,作为第一线的教师,除了要面对生存的压力,还要面对考试竞争的压力,热情自然高涨不起来。
    3.5  学生的安全责任重大
    研究性学习往往需要学生走出去采集材料,到户外或社会上进行考察和调研,由于安全问题日益敏感,现在要组织学生搞一次出校门的考察或调查活动极为困难,一旦出现不测,媒体等往往进行一些放大的、非客观、理性的报道,导致教师、学校领导的顾虑重重。
    3.6  教师介入指导的时机和分寸难于把握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什么时候介入、如何介入学生的研究性过程,教师很难把握好分寸。有时候,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多长时间,教师就介入进去,以致剥夺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尝试和发现的机会,以及从教训中进行学习的机会;有时候,学生已经处于茫然无助、停滞不前的状态,教师还无动于衷,漠然以对。
    3.7  评价机制和手段难于操作
    如何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尽管有不少学者做过一些探讨,提供了一些策略和方法(如根据学生完成探究任务的实际表现来进行评价,采用表现性评价或档案袋评价等),但这些策略与方法在实践上往往难以操作,实施起来费时费力,要求评价者具有较高的评价素养。
综上所述,尽管研究性学习被认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世界性主题和发展趋势,它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或信息,对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现实情况下,要有效扎实地开展这项活动,确实也面临诸多的困难和困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是我们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等相关部门和人员应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相关资料下载: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