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高中研训
意识和认识的区别(转载)
阅读次数:[]次
生活中,人们经常会说“她不高兴,我没有意识到;这个东西我不认识;对于那个事,我认识的还不到位;犯了错误,经常会说我不是有意的等。”可见意识和认识这两个概念常常被人们在生活中混淆。那么意识和认识有没有区别,两个概念的范畴是如何界定的呢!
医学、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相对其都有不同的概念界定。这里主要依据科学思维规律对意识和认识的概念清闊。为了能分清意识和认识的区别和联系,还要从二者的内涵(定义)说起。
首先,什么是意识?
意指人对于事物本质的反映,识指程度。所谓意识就是指人对自己和外部的清楚。(反映指客观事物被人接触后在大脑形成的映照。清指明白,楚指条理齐整。清楚就是对事物的内部构造和外部关联都明白、了解和知道。)
对自己的清楚是自我意识。对外部的清楚是物我、人我关系中的意识。人对外部的清楚,就是对事物发生的开始、过程、结束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之前的明白、了解和知道。人们经常说的“意识到了”是指这种对事前知道的精神现象。
例如,早上没有下雨,但是天空阴云密布,有生活经验的人会带一把雨伞才出门。这是人对可能下会雨具有前提防范的意识。也就是事前的知道。
什么是认识?
认指人对事物的分辨,识指程度。所谓认识就是对事物了解的知识水平。(知指接触,识指程度。知识也就是指接触之后知道的程度。知指接触,道是指规律和对规律的表达,所谓知道就是对事物规律的了解、认为和明白。)
认识也分为两种,一是对事物表象的认识叫感性认识,二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叫理想认识。认识都是对事物的表象和意义之后的反映和总结。人们经常说的认识就是这种对事后知道的精神现象。
例如,对榴莲这种闻起来很臭但是味道很好吃的水果,只有亲自品尝之后,才能知道为什么叫水果之王。这就是人对事物接触之后的认识。
   换句话,意识就是“之前的知道”,认识是“之后的知道”。这是意识和认识的根本区别。
   其次,意识和认识的特征和表现(外延)的区别。下面分别就意识和认识的特征和表现进行梳理。
意识的特点具有反映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反映性,是指意识是对外部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对外部的信息刺激后在大脑的映照,属第二性的(存在是第一性的)。
    能动性,是指意识对于思维活动之前具有倾向性影响(意识具有反作用)。这种精神现象是实在的存在。
创造性,是指意识的载体是大脑。意识是人脑功能的产物,意识是外部客观事物的知道,意识又反过来可以反作用于大脑,影响人的思维和行为活动,从而又改造外部事物。
可见,意识是上一次的认识,是下一次思维前的指导。
认识的特点具有接触性、被动性和基础性。
反映性,是指认识是人对外部事物的反映程度。没有认识的反映就没有思维的活动基础。
被动性,是指认识对于思维活动是之后的结果。
基础性,是指认识是人全部精神活动的基础。一切思维活动都是从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意识也是由认识转变而来的)。
可见,认识是人接触到对象之后形成的信息积淀。
再次,意识和认识两者的相关联系。
为了能清晰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要知道认识和意识各种形成的过程。
那么认识的过程是如何展开的?
外部的事物被人接触以后,大脑接收到的刺激就是信息。信息经过分辨形成概念。概念归类之后形成知识。认识的过程实质就是把接触的刺激转化为信息、信息转化概念、概念形成知识的虚拟精神活动。
认识是有层次的,经过感官反映出信息是人的感性认识,经过思维抽象出概念是人的理性认识。
具体的说,由物象(事物的存在)形成具象是信息,具象形成表象是感觉,表象形成意象是思维,意象形成概念就是抽象思维。从感觉到抽象,就是由感觉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活动过程。
人的认识形成初级的感性认识必须经历五个环节。一是、由未接触到有接触。二是、由一次接触到多次接触。三是、由被动接触到主动接触。四是、突破表象追问构成及过程。五是、取得初步认识。了解初级认识的形成过程可以促使人更好的提高认识。
人高级的理性认识形成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一要、认识对象的内部。二要、认识对象发展的趋势。三要、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四要、清楚联系之间的要害。五要、把事后的认识可以在新的事前应用。六要、明白是理性认识提高了意识的质量,它多发生在抽象思维的类型之中。了解高级认识的形成过程可以提高转变意识的机会。
可见,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它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社会实践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的目的。感性认识是人接触外部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人开展思维活动的基础。
那么意识的形成过程是如何形成的。
意识分为显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部分。显意识部分(自觉),是自己能够感觉到的,是对自己和外部的清楚;下意识部分(半自觉),一是由清楚到不清楚,如灵感。二是由潜意识到显意识;潜意识部分(不自觉的),如梦境、酒醉等。(我们强调的、研究的是显意识部分)。
意识(显)的形成的成分结构是,一是刺激引起的感觉(初级认识)。二是情感引起的态度倾向。三是意志保障的精神持续。四是思维部分高级的认知。感觉、情感、意志和思维即是意识的成分结构又是意识形成的线性阶段。也就是说,意识是由认识的层次升华转变形成的。
清楚意识形成的三个层次。一是、感性阶段(由感觉到自觉);二是、过度阶段(随意思维到有意思维);三是、理性阶段(包括有意思维、理性思维、科学思维、创造性思维)。随着意识档次的提升,理性认识所占的成分越重。
可见,认识虽然存在意识的感觉阶段和过度阶段,但认识是意识活动的基础。这里要强调的是:精神的范围大,意识的范围小。意识是精神的内涵。意识是思维之前。认识是接触之后。理念是计划之前。观念是实践后的总结。
最后,清醒意识的要点。
之所以,要对意识和认识的范畴进行梳理,是因为我们的一切行为,从根本上都是受健康和社会影响的这种意识所决定的。健康是生命的载体,社会是人文的来源。认识只仅仅是对事后的反映。
所以说,要自觉的强化自己的意识功能。强化意识主要有以下四点措施:一是依据外部的情况决定自己的考虑。二是依据事物的本质调节自己的考虑。(本质是事物的结构及其联系)。三是横向上接受社会教育(学习)和信息的熏陶。四是纵向上珍惜和利用自己的阅历是基本的资本。
要清楚,意识这种精神现象是实在的客观存在。但不是物质的。意识的载体是大脑。它是人脑功能的产物,又反过来可以反作用于大脑。
要强调,人的精神规律所含的意识规律是对物质规律和实际规律的反映和升华。清醒意识落到实处主要有两条:一是,意识是人行为的源头(意识是第二性的)。二是,清醒意识的途径是正确认识外部和正确认识自己。
总之,科学思维中的意识是指人对自己和外部的清楚。对自己的清楚是自我意识。对外部的清楚是物我关系中的意识。
意识,这种对自己、对外部清楚的精神现象是大脑的功能和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样象。它是人类成长过程中进化的结果。他不能独立的存在,它受大脑载体的影响。他受信息来源的影响。
意识是第二性的。但是意识有反作用力。意识由人的社会存在决定。(这里的意识已经超越了医学上的意识反应。)
意识不同于信息,意识不同于认识,意识不同于知识,意识不同于精神,意识不同于理性,但和它们都有关联。
意识不能独立存在,必须结合外部环境。也就是人文意识是社会环境决定的。外部实践、外部环境、外部时代、外部物质等。
信息是外部的刺激,反映之后才是意识和气味、形态、语言、文字、图画、音乐等。
认识是事后的知道。
认知是认识程度的稳定和阶段性相对的结晶。
精神是意识的外显。精神也是生理基础的外现。
理性是意识对自己的调节和控制。
相关资料下载: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