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高中研训
读书的四重境界
阅读次数:[]次
 

读书的四重境界

关于读书的境界,古人有很多总结,比如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人读书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培养生活的能力;而现在的人读书学习是为了别人,境界高下,一目了然。

宋代大儒张载强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他认为的读书的最高境界。

王国维有读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季羡林先生归纳古人读书的三种境界:一是“红袖添香夜读书”。有红颜知己相伴,挑灯夜读,把盏品茗,美人养眼,美文养性,其乐融融,其情怡悦,令人艳羡。二是“绿满窗前草不除”。因醉心于读书,沉迷书中,忘记了时光流逝和季节更替,四季轮回,窗外已是绿草茵茵而不知。这是一种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忘我忘物的读书境界,令人敬佩。三是“雪夜闭门读禁书”。天寒地冻,大雪纷纷,四周静寂,独自一人,闭门读书,而且读的是禁书,可以想见读书的心情之切,阅读的放松与惬意,此景此情,乐在其中,味在其里,不足与外人道也。

我认为,读书有四个层次,或者说四重境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好比登山。读书不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还是人们精神充实、素养提高和生活幸福的必由之路。(此处借鉴了梅洪建老师的部分观点。特此致谢)

(一)读什么都是知识。人在无知的时候、消遣的时候读书,读什么都是知识。孩子启蒙入学,学什么都是知识;大人业余看闲书,或行业书、工具书,也是补充知识,让自己学识渊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懂一点。博览群书指的就是这样。当然,大家不要仅仅做词典,只做知道分子,要活学活用,做知识分子。

(二)读什么都是专业。分两个层次:

1.书不在多,读对则可。多读书不如读对书,什么叫读对书?就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假设你是个语文教师,别忘记你首要的是提升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那么立足语文老师应该读的语文专业方面的书才是入了门。一个老师将自己的专业素养提升了,就能让自己的课堂吸引学生,就能够懂得如何去启迪孩子的思维,树立孩子的信心,就能做个优秀的学科教师。

2.书不在书,会读则可。会读的人,读什么都是专业。读书如参禅,在佛家眼里,世间万物都是佛。在好的读书人眼里,看什么都是自己的专业,都有自己的专业。因为你有了专业性的东西做基础,你就有了阅读的自我立场,于是你的眼睛里看到的哲学书不是哲学而是教育,你看到的老子不是老子而是班主任著作,你看到的稻盛和夫的东西不是企业管理而是带班的路径,你看到的圣经教义不是宗教的教条而是教育的情怀,你看到的哪怕是一本普通的小说那也有教育的亮光……当你的阅读丰富了你的视野的时候,教育就在你的世界里广博了。如鲁迅论读《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三)读什么都是自我。当有了扎实的专业基础与一定的阅读广度、深度,就接近了佛家境界:读什么都是自我,都有自己的影子、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想在里面。一个优秀的读者不会顺随别人的思维,不是被别人牵着走,他会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把所有习得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营养,让那些东西成为构建自我的工具。说到底,一切都是工具,最终是为了构建独立的自我。没有自我的独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成就。没有自我,没有独立思考、独立人格,也就注定了一个人走不远。真正走远的必定是自己的灵魂,所以孔子之后的弟子鲜有超越孔子的,而苏格拉底的徒子徒孙却可以超越他,因为他有个爱自己的老师,但更爱真理的后学。

(四)读什么都是文化。文化是什么?在汉语中实际是“人文教化”的简称,我理解是“以文化人”。文化是学习得来的,不是通过遗传而天生具有的。读书可以变成文化人,而不仅是知识人。当经历了前面三个层次,三重境界,再往前走,就到了“以文化人”的地步,无论读什么都是文化,都是素养,都是气度,都是精神,哪怕是闲书,哪怕是食谱,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有气质,有风度,有魅力。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读书的最高境界。所以,生活中很多人是有知识没文化,修养差,德性差,那是因为书读得不够多、不够好。我们要做有文化的人,有文化的人,实际就是将文字、文章、书籍化入人的血液、生命里去了,成了生命的一部分了。比如,那些德高望重、谦恭温和的大师级人物,乡间古村里百姓敬重、清淡朴素的老先生。

相关资料下载:读书的四重境界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