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高中研训
武汉市2018届高三九月调考试卷评析及备考建议
阅读次数:[]次
九月调考试卷秉承了全国卷一贯的出题思路,给人“看似不难,实则不易得高分”的感觉。全卷既突出了基础知识,又强化了考点综合,区分度高,诊断性强,不仅是对高三学生的第一次摸底,也给高三老师们指明了复习方向。
听力方面,内容上贴近生活,情境丰富,涵盖面广;效果上语音清晰,语速适中;理解上,考查了学生理解细节,分析信息和同义词转换的能力,比如第11题录音中的“advanced”和选项中的“smart”对应,第20题录音中的“solved”和选项中的“settled”对应。
阅读文章内容上涵盖了法律,科普,家庭,文化,风俗等,体裁以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设题上主要考察细节理解和推理判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其中,A篇第22题考察学生对选项中四个形容词“active, amusing, pitiful, ridiculous”的理解。B篇第26题题干中有一个打印错误,“buirdings”应为“buildings”。C篇第30题考察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深层理解,第31题的标题类题目一直是学生害怕的 “老大难”。D篇难度稍大,第33题迷惑性很强,第35题需要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七选五设题处前后线索明显,从行文逻辑方面判断,应该不难得满分。
完形填空文章属于学生比较熟悉的“心灵鸡汤”,内容上不难理解,但是得高分并不容易。难点之一在于对各类短语的考察,比如第41题的“in search of ”,第42题的“in turn”,第44题的“attempt to”和第55题的“then again”。难点之二在于对“小词多义”和“熟词生义”的考察,比如第46题的“universal”表示 “万能的,通用的”,第51题的“broken”表示“支离破碎的”。
语法填空的考点涵盖面广,考察了介词、时态、语态、非谓语、冠词、副词、代词、形容词、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名词和主谓一致等,其中第61题的“for”和第68题的“which”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短文改错的难点是第76题的加词“it”,第78题的“and”改为“but”,和第79题的“that”改为 “how”。个人认为,试题稍显不足的地方在于,第71题的“been”改“being”,第73题的“take”改“took”和第75题的“saying”改“said”三个考点有些重合,还有文章第四行的“I gathered courage”在答案中变成了“I gathered up courage”。
书面表达仍然是考察应用文写作,内容是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延续了2017年高考书面表达的出题思路。学生不仅要了解中秋节的历史来源和风俗习惯,更要用流畅,得体的语言体现交际功能,看似有话可写,但不一定能写对写好。
针对九月调考的试卷设置和评卷过程中学生反应出来的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高三备考中可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听力方面注重材料多样化,除考试题目外适当增加其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材料,并培养学生对于录音和选项中意义相同但表达方式不同的判断能力。第二,阅读要夯实语言基础、立足课文教学、拓宽阅读空间。第三,七选五鼓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从容应对,训练正确的解题步骤和方法。第四,完形填空要加强训练学生把握上下文语境和前后逻辑关系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积累“小词”的多义和“生词”的不常用意义。第五,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考点繁杂,要求我们在复习中求全面,重落实,求灵活,重基础,在方法上也应该更多样,让学生自己变被动为主动。第六,书面表达历来是学生的难点,我们首先要在平时的词汇语法复习中融入写作训练,加强积累,其次要注重写作之后的指导和复写,最后还要重视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总而言之,我们的高三备考要以基础为中心,解题能力和技巧并重。我们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才是备考的主体。我们应该重视讲解,更应该重视落实。高三的第一枪已经打响,我们应满怀热情与希望,争取2018年高考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