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高中研训
唐代铜镜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
阅读次数:[]次
唐高宗时,铜镜气象日新,逐渐形成了唐代铜镜自己的风格。玄宗开元天宝年间,随着社会整体欣欣向荣局面的出现,铜镜铸造也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唐代铜镜的形式,突破了几千年来传统的圆形模式,出现了菱花形、葵花形、方亚字形及有柄形等新的镜式;镜钮虽多以圆形为主,但亦有兽形钮、龟形钮、花形钮等;纹饰的内容丰富多彩,各种珍禽异兽、奇花异草、神仙故事都铸于镜背;纹饰的布局也不再限制于内外两区,出现了跨区、整体高浮雕等多种方法;铸造技法上出现了镀金、贴银、金银平脱、螺钿和宝石镶嵌等特种新工艺。
大唐是一个兼容并包的朝代,由于统治者本身就具有少数民族的血统,他们能对境内各民族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大唐开放、大度、沉稳的形象,反映在铜镜上则是形状各异的葵花、菱花、亚字镜的诞生。
开元年间,玄宗皇帝将八月五日自己的生辰定为千秋节,规定王公大臣要献镜及绶带,而皇帝也要向四品以上的达官贵人赐镜等。既然是百官朝贺的贡镜和天子赐予的御镜,定非等闲之物,做工当是非常精致的特种工艺镜,这从贞观年间太宗赐予高季辅的金背镜也可看出。由于有了统治者的需要,铜镜的铸造技术突飞猛进。
唐朝出现的五言、七言的押韵诗体,为铜镜的铭文带来了新的生机。唐代铭文词藻华丽、对仗工整,为表达同一主题,运用丰富的词藻,很多是对唐诗的借鉴,如“赏得秦王镜,判不惜千金。非关欲照胆,特是自明心”。此外唐诗中还有大量吟咏铜镜的诗歌,如韦应物《感镜》:“铸镜广陵市,菱花匣中发。”白居易《感镜》:“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唐诗的繁荣为铭文带来了丰富的素材,唐诗与纹饰题材和谐的配合,使装饰更具文化意味。
由于唐代佛道的兴盛,神仙思想的流行,铜镜纹饰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宗教题材。如佛教色彩浓厚的“卍”字镜,梵文意为“吉神之所集”,佛教认为它是释迦牟尼胸部所呈的“瑞相”。道家题材中著名的是八卦镜,八卦亦称经卦,是《周易》中八种基本的图形。唐时铜镜常饰以八卦纹,并配以符箓、星象、干支、生肖等具有道教色彩的纹样。
唐朝国力强盛,四方臣服,影响远至波斯、大秦等国,在铜镜的纹饰中也表现出了异域的风格。唐代铜镜上的连珠纹和对兽纹,在波斯萨珊王朝的金银器和新疆阿史塔娜的墓地发现的纹锦上早已出现过。同时,在萨珊王朝的银盘、银币上也发现了和唐镜中宝相花十分相似的图案,这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结果。
唐代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较快,从而影响到人们的审美情趣。唐镜中出现的大量的瑞兽镜、花鸟镜,镜背上完整构筑出的瑞兽、花鸟、蝴蝶、游鱼等图形,代表着开放、乐观的自然审美情趣。
(选自《唐代铜镜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