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高中研训
促进思维品质发展英语教学可能
阅读次数:[]次
促进思维品质发展英语教学可能
 英语学科应发展学生哪些思维品质?
鲁子问:讨论英语学科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需首先讨论思维与思维品质的内涵。广义而言,思维是有机体的神经活动,所有具有神经系统的有机体都有思维能力。狭义而言,思维是人类神经系统的认知活动。非生物学视角学科而言,思维是人类的高级认知活动。对于思维的研究有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三种视角(也有人认为还有社会学视角),英语学科教育讨论宜采用心理学视角。从教育心理学视角看,思维是人的神经系统与环境互动中表现出的心理行为。基于意识视角,人的思维活动分为三类:无意识思维:这是人的神经系统在受到外界影响时的本能反应所表现出的思维活动,如规避危险等。潜意识思维:这是人的神经系统在人没有主动开展有意识行为时,在受到外界影响时表现出的思维活动,相当部分是文化基因导致的思维活动,如听到《二泉映月》表现出悲伤心情。有意识思维:这是人的神经系统在受到外界刺激之后,主动进行思维的活动,也是人类思维的主要形态,也是思维品质可以提升的主要领域。我们平常讨论的都是有意识思维。基于思维的抽象性,人的有意识思维活动可以分为三种: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种思维各有其层次。行动思维思维的大致分类:
 
思维品质是个体的思维质量,每个个体的思维发生和发展具有显著的个性差异,思维品质体现的便是个体思维的水平和能力的差异。
每个人都能思维,都具有强有力的基于神经系统的天生的思维能力,为什么还需要提高思维品质?第一,人类认知具有天然认知缺陷,仅仅依靠天生的认知能力,无法形成准确认知,难以快捷找到解决需要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人类需要准确认知现象,人类也需要快捷解决问题。第二,每个人神经系统发展过程不同,思维能力发展程度不同,每个个体神经系统差异、思维发展差异导致每个个体对现象的认知准确度、速度存在差异,即:有人看问题看得比另一些人更准确,找出问题解决方案更快捷。思维品质决定每个个体思维的成果的质量,有助于我们更为准确认知现象、更为快捷地形成问题解决方案(当然,人类不可能绝对准确地认知现象,也不可能快捷地形成解决任何问题的终极方案)。所以,人类需要提升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内容丰富,各种思维方式有着各自的思维品质。基础性的品质包括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等。这些思维品质都可以通过语言学科教育、包括英语学科教育提升,而英语学科教育具有其显著优势,因为英语思维的理性、逻辑性、批判性均显著于汉语思维,非常有助于发展中国学生的终生发展。
基于学生已有的汉语思维与英语学科可以发展的英语思维的显著相同与差异,英语教育可以着力发展学生的以下思维品质:
准确性:外语理解与表达有助于发展思维的准确性
深刻性:英语语言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发展思维的深刻性
灵活性:两种语言的相同与不同、英语本身的不同表达,有助于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批判性:英语文化的批判性传统有助于发展思维的批判性
开放性:外语学习本身可以促进思维的开放性
创造性:运用外语进行笔头、口语表达,以及表演、展示等,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
当然,英语教育也可以发展其他思维品质,只是笔者认为,这六项品质的发展,英语教育具有相较于其他学科教育的显著优势。
对于思维品质,还必须关注一个基本的伦理问题:思维品质本身没有价值取向,我们必须引导学生为了积极目的提升思维品质,要引导学生避免将思维品质用于诡辩、狡辩、打败对手等消极目的。
 
 
如何发展学生思维品质?
云洁:杜威说,“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学校为学生所能做的或需要做的一切,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我通常用以下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1发散式
发散思维称为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或者求异思维,表现为思维的广阔和发散状态,教学中就是“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的方式。比如鼓励不同答案、不同解释、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案等;通常在教学中设计为头脑风暴、小组讨论、小组评价、以及班级辩论等。
2联想式
联想思维是人脑对不同表象之间发生联系的一种没有固定思维方向的自由思维活动。即由此想到彼,并同时发现了它们共同或类似的思维方式。联想思维的训练主要是让学生把一个事物或多个事物进行关联设想,或者找相似、相异点,或者把它们重组,并想象成一个故事或者情境。在教学中可以是对事物的解释和设想,剧本编写和角色扮演。
3质疑式即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既要肯定,又要经常否定,问出“为什么?真的吗?还有别的可能吗?”经常引导学生质疑文本、质疑权威,以引发学生不同观点、提出理据,解释原因,形成个人观点。著名哲学家笛卡尔在《谈谈方法》中,描述了自己对于万事万物的质疑,并在质疑中得出结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听后、读后以及写作后组织小组讨论、个人或者小组评价等。4评判式
就是对事物、现象、行为、观点、作品等做出优点、缺点、亮点、兴趣点判断。尤其是对缺点部分,尽量挑出毛病,训练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培养严谨思维习惯。学生还可以对自己的兴趣点陈述原因,发展自我观点。教学中主要是小组和个人评价活动。
5反思式
反思性思维是对事物及现象、思想和观念的审辨性认知,可以通过审视其他人或者事物,反省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做法等的错误与不足,寻求改善,有利于提升元认知能力,即自我认识和调控能力。教学中可以是布置学生观后感、读后感、学习总结等。
小学英语教学中,尤其是故事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思维,让学生尽量联想故事可能的发生发展,尽可能地联想学过的句式和词汇,表达观点、感情和改编故事。比如三年级上人教版,“follow me”学生可以联想各种学过的食物或者别的东西,表达“I have…, follow me.”像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教师只要坚持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跳出课本,让学生灵活应用所学,发挥所想,就能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思维品质也从而获得发展。
初中英语教学中,尤其是文本解读部分可以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对文本想要传递的价值观进行讨论,比如人教版八年级攀登者摔下山崖,手臂被夹在岩石缝隙中,把自己手臂割断自救,表现出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精神和勇气。那么换了中学生自己、其他人,同样的事情会怎么处理?再比如九年级关于当志愿者,中学生觉得对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帮助……几乎每一个课文,教师都可以引导进行对话、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使课堂成为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阵地,集思广益、思维碰撞,同时伴随着语言输出的练习,使外语课堂实现工具与人文的统一。
 
英语学科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存在的困难?
郭玮:
1部分教师还没有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意识
这部分教师认为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才是英语教学最应该关注的,而非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还有的教师认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6—12岁的小学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兴趣是第一位的,教学活动设计也是“仅仅”围绕兴趣展开。特别是低年级的英语教学,有的教师可能会设计很多不同的教学活动,不断变化,整节课学生高度兴奋。而对每个教学活动是否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不是那么地关心。
2思维品质的教学活动很难落实
有的老师虽有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但不知道如何在课堂上进行落实,也不太清楚6-12岁的学生应发展哪些方面的思维能力。或者简单认为:open-ended questions越多越好,就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而close-ended questions越少越好。
3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是一大问题
发展思维品质的活动需要运用语言,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设计出符合小学生语言水平,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品质的活动。这对于一线小学教师而言,也是一个挑战。
 
如何基于教材发展学生思维品质?
 
施丽华:
1转变观念
教师要颠覆原有课堂教学认知,改变传统教学行为,不纠缠于细枝末叶和碎片化知识,从点状教学走向网状教学:围绕主题,基于语篇,通过问题链设计、运用mind map、thinking maps进行各种语义场的设计、语篇设计,通过学生活动的任务链设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策略,引领学生掌握话题词汇、运用话题词汇,指导学生抓住文本底层框架和拓展框架,区分事实和观点,涵泳文本深层含义,欣赏文本语言和内涵,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2不囿于应试
教师应该有大格局、大视野、大气度,应坚定不移地按教育规律办事,按学生的成长规律办事,不受制于考试评价的影响。只要在课标框架之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材,整合资源,为生所用。教师应深度解读文本,找到教学的切入点、语言的训练点和思维的拓展点。让学生深度参与,积极思考。
3通过语言实践来培养思维品质
在语言课堂里,所有思维品质主要通过语言实践来达成。而语言教学一定是立体、多维的。设计任务的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用能力。这些任务可以以个体形式和合作形式完成,可以是课前演讲、阅读分享、会话争辩、人物评价、结构特点分析、美文欣赏、观点陈述、项目化作业展示、写作互评等大量听说读写语言实践活动。所有语言教学活动应摆脱应试的桎梏,教学的过程和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思维品质、文化意识、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考试不是目的,考试是手段,考试结果应是瓜熟蒂落。
4语言实践应基于标准(Criteria)
基于标准的语言实践才能保证有质量的语言输出,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真正的语用能力,才能保证有品质的思维。
5培养方式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四方面来实现:
(1)听力训练活动可以培养的思维品质包括:①预测信息的能力;②归纳信息的能力;③快速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④根据信息做出判断推理的能力;⑤区分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能力。
(2)口语表达的实践活动中,可以通过表现性评价强化学生的思维品质。①创设平台,多管齐下。课内课外,多种渠道;听说结合,读辩结合,视听和会话结合,个体和合作结合等。如:课前演讲、课内参与、对话争辩、课堂辩论、影视配音、项目化作业呈现和小课题汇报、对语篇的评价分析等。课外平台:模联、哈佛辩论赛,层层选拔推荐选手参加各类省市组织的口语大赛等;②基于标准的语言训练。所有以上口语实践活动应基于标准展开,从而培养学生得体表达的能力、搜索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合作共享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深度思考和思辨的能力。例如,项目化作业和小课题汇报展示期间应有相应的课堂要求。分组汇报时,其余学生需要认真观摩、倾听上台展示小组的演讲活动,认真记录相关信息,综合自己对标准的把握,在有限时间内快速组织语言,对同伴的语言表达做出精当的评点,表达自己真实的观点和思想情感。这样,每位学生不知觉间已经在真实的语境中使用语言交际,进行完整的、有理有据的阐述,形成一定量的语流、语篇,促进了思维发展,培养了一定的评判性思维。
(3)词汇教学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①运用“brainstorm”或“mind map”将词汇组成“单词网络”:同类词联想和情境联想,按层次组成单词的Cluster,培养联想和建构词汇网络的能力;②利用图像或想象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③通过分类加深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建立语义场的能力;④运用CPC提供支架,帮助学生从词、词块,走向句子、走向段落,培养学生建构意义的能力和语用能力;⑤通过组织学生阅读大量与话题相关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巩固词汇、理解词汇的正确用法,培养学生全面深度理解词汇的能力;⑥培养学生“敏感阅读”,对同一词汇在同一文章或不同文章中的不同意思、不同词性或不同表达高度敏感,认真、反复识记。培养学生建构意义的能力。
(4)阅读和写作教学更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抓手。例如,培养学生①区别事实和观点的能力;②区别文本底层框架和拓展框架的能力;③区别表层意义和深层含义的能力;④对文本的概括能力和创新能力;⑤对作者态度和意图的正确判断和分析能力;⑥对不同文化的鉴赏和评判能力;⑦对不同文体特点的正确认知能力;⑧逻辑清晰、语言得体的笔头交际能力等。
 
发展学生思维是否与考试成绩冲突?
龚姚东:发展思维品质既是英语课程的目标,也是其过程。而考试是课程评价手段之一,可用于检测课程目标的达成度,显然两者并不冲突。
所以这一问题的实质在于教师对于发展思维品质这个教育教学行为如何在考试中得到体现和检验的疑惑。简言之,就是考试考不考“思维品质”,如果考,那么会如何考?我又该如何应对?
第一,考试大纲是根据课程标准来制订的,必然会关注课标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课标内容是考试大纲的上位指导,承载着命题的依据。因此,如果思维品质成为英语课程标准的维度之一,那么其本身的重要性也会在测试中有体现。
第二,在已有的考试中,对思维品质的考察常有体现。阅读理解中的主旨大意、细节理解、寻求因果等题型,均与概括归纳、比较、推理等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关。词义推测对联系和推理要求较高,写作这类题型就要关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比、总结等。听辨和选择都要求排序和排除的能力。
例如a heavy sleeper,在均没有了解heavy的“睡得很沉”这一用法的前提下,一个思维灵活的人能够根据上下文推出“一个熟睡的人”这一正确含义,而另一个思维相对僵化的,可能只能理解为“一个在睡觉的胖子”。
第三,科学的复习迎考本身就是发展思维的过程。例如英语复习迎考时,通常要对语言知识体系进行梳理,语言知识包括词汇和句法等经常以各种思维视图来呈现,这是一个从思维发散到思维内敛的过程。发展这样的思维有助于提升考试成绩。
第四,英语高分的人,往往在英文思维方式上具备优势。英文思维指的是尽量减少头脑中英互译的时间,并且能够灵活掌握英文表达方式的人。英文思维的训练重在复现,教师一方面要以身作则,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经常思考“什么样的情景英美人会怎么讲”。比如问一个问题“这首歌怎么唱”要区分“How does that song go?”和“How do you sing that song?”的区别,再比如学生进教室关门太用力,教师提醒的是“Be careful! Don’t’ shut the door too hard”还是“Watch your manners, don’t slam the door”就体现了不一样的语言和文化的思维系统。
 
相关资料下载: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