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高中研训
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写作欲望,构建阳光作文课堂
阅读次数:[]次
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写作欲望,构建阳光作文课堂
武汉市25中   王 弋
[认识与思考]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写作又是学生最畏惧的难点。不少学生经常是:“提起作文直摇头,看见题目皱眉头,打开本子咬笔头,想了半天没开头。”这就要求老师要千方百计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只有真正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得到训练,才能写出真正意义上的好文章。而强化学生主体自觉自愿写作意识的途径有很多,其中研究学生心理与注重点评方式是比较重要的环节之一。
教学新课标提倡:教师应该是一名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促进者,而不是一个简单传授知识的说教工具。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与促进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一方面研究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一方面研究受教育者的心理。而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能不研究学生的个性能力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针对学生的个性不同、能力差异,可对学生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导”分明,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写作,并乐此不疲。
25中所追求的阳光教育理论中特别注重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完善和课程教学的改革(包括教育评价改革),在课堂实践中施行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在学生以“学会学习”为目标的课堂实践中体验合作教育,在老师的激励点评和多种方法引导下,让学生获得一份成就感和阳光般的快乐。
 
[典型案例]
总记得那次作文课,它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给我带来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那节课之前,我就告知学生要上一堂作文课,可我分明看到了学生们眼里的心不甘情不愿,也听到了学生们小声而不满的议论。有的说:“又要上作文课,我最头痛的就是作文了”,有的附和着说:“我也是。每次写作文前,我都是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可……”,他话还未说完,另一名学生接过话茬说:“可我们的作文却总是羞于见人,自己都不愿意看的文章会有什么好下场?!”我知道说这些话的学生的作文水平在班上处于中下层次。因此他们肯定是不愿意上作文课的。可我也看到一些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同样没有欣喜之情。私底下,我找了几名学生询问其缘由。他们七嘴八舌地说:“我们的作文总是您批阅、打分,我其实也很想当当老师,批改一下他们的文章。”“我的作文是先看了许多《优秀作文选》才写出来的,自己都觉得缺乏真情实感。”“我的作文本发下来总是得的‘优’或85分以上,我已经有点麻木了。”……学生走后,我忽然觉得自己平时在作文课上下的功夫太少了,以至于学生竟开始有些厌恶作文和作文课了。
上课了,我平静地看着学生无可奈何的样子,说:“今天我们把前次的作文全部下发。”学生们的神态没有什么变化,他们认为和以往的作文课一样。
“我没有批改。”我再次开腔。
一时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议论纷纷:“老师偷懒了”“没改?上什么作文课啊”“那我的作文岂不是白写了”……
其实作文我全都看过了,对他们的作文我心中有数。待学生平静一些了,我笑着说:“这次我要请大家来发挥才智,用我们所学的作文审美观点来评判我们自己的作文,不仅给他人的作文打打分,最重要的是写下你对它的优劣评判及理由。现在我要把作文本散发到各小组中,注意自己的作文本尽量离自己所在的小组远一些。”这一次,学生们的兴趣全被激发出来。平时除了我点评和范读的作文外,他们总是难以看到别人的作文。现在,在我一声令下,能自由地看到以前自己没看到的同学作文,怎么不令他们激动呢?
他们争先恐后地传阅着、批改着作文,我穿行其中,一边指导评判,一边暗暗偷笑:“嘿!还真小看了他们,看他们的欣喜劲,看他们批改的认真劲,看他们传阅时的争抢劲,起码可以大幅度提高他们对作文课的兴趣啊!”在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进行批改时,我顺手拿起几本在几个小组中最先被传阅被公认为层次较好的作文,发现学生们不仅看过这次的作文,还顺手批阅了前一两次的作文——尽管那是我已经批改过的。例如“收藏”这一话题是前一次的作文题目,杜筱薇写了她收藏的杯子的品种、形状、用途各异,接着另起一行写爱收藏杯子的原因源于一句话:“人生就像一只杯子。当杯里的水装满后就会漫溢,而没水时,杯里空无一物,失去价值。只有当杯里有不多的水时它才会不断想用水来填充自己,不知满足。”她的这篇作文被点评的次数较多:文中写收藏品的样式与后文的起源似乎脱节,缺乏自然的过渡。我拿起这个本子来到杜筱薇身边,递给她笑着说:“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看看怎么修改呀!”,杜筱薇接过本子,认真仔细地阅读了同学们的批语,同时再读了自己的作文,明白了症结所在,欣然提笔加上一个过渡段:“但杯子的美好不仅是外型制作的精美。我喜欢杯子,对于它,我还有另外一种解读。”这样一改虽加强了段落的联系,但似乎还未说透。
此时我发现许多学生被我这里的“风景”所吸引,纷纷翘首而望,相互打听。“平时我在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可大家爱听不听;如今我只是小声这么一说,大家的注意力反倒集中了。这可真是太有意思了。”心中暗自想着,我索性请大家停下手中的笔,借这个机会进行一次集中的作文指导:“杜筱薇刚刚加上的过渡段的确起到了‘架桥’的作用,但仍显单薄。还可加写些什么呢?”同学们在底下纷纷献计献策,有的说:“写我对它的喜欢是由外到内的。”有的说:“加点描述性的文字,叙述那杯子的好处”……后来有位男生干脆站起来说:“我直接给她帮个忙吧。我加上一段这样的文字:‘起初我是为这杯子的形态各异所陶醉:痴迷于它水晶般的澄澈,醉心于它在光线变化中迷离的色彩,欣赏它制作的精良手艺的巧妙。可是慢慢的,我在这原始的喜欢中逐渐对它有了另一种解读和了悟。’后面再连她的文章。”我大加赞赏道:“这样一改,这篇原有瑕疵的作文变成一篇立意深远、用语老道的佳作了。今天我发现大家的写作细胞都被激活了,写得好,批得更好。下面继续批阅。”学生们在笑声中又一次拿起笔,小声阅读、讨论批改、相互推荐好的作文或好的词句,还有的在自己的本子上记录喜欢的文字段落。我忽然觉得这一次作文课的效率比前几次作文课加起来都要高得多。
带着这种满足感,我继续穿行于各组间。再次拿起的那个本子让我惊讶。刘丽娟这个女孩在看了同学们对她这次作文《责任》的点评后,她修改添加了自己担任文艺委员后的作为,特别加写了受委屈的心理路程:“我心里好多次都想不再担任这一职务,因为自己没用,没组织好班里的文艺节目。可转念一想,那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和那在泰山上的挑夫,他们都用沉重的步伐走着自己艰难的路。他们那样艰辛都没退缩,我又凭什么退却呢?于是我又打消了那个不负责任的念头,我不能辜负同学们推选我时的信任。我要对‘文艺委员’这一称号负责。”这个女孩平时的作文非常糟糕,期中考试时的作文连标准字数的一半都没写到,而现在她竟然能写出这样真实的心理活动,甚至还能联想到我们所学的文章内容,虽没有挖掘“责任”的更深意义,但对她本身而言,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因此我对她笑着说:“瞧!你这样一改,就可以打个鲜红的80分了。你完全可以很棒的!”她拿到本子后的那种又惊又喜的小模样,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不由得在心中顿生一念:像这样的“甜味剂”多给点层次稍差的学生,假以时日,让他们重拾作文的信心,还不能进步么?
时间总是匆匆溜过,当下课铃声响起的那一瞬间,我看到了什么?——大家意犹未尽的神情,各个笑脸都是红扑扑的。我还听到他们说:“这么快!怎么就下课了?”“什么时候还这样上作文课啊”“好有意思呀!我的作文修改一下也有80分了。”带着对自己以前上作文课的反思,还有对下次作文课的信心与憧憬,带着学生们真正的喜爱之情,我离开了教室。
俗话说的好,“打铁要趁热”。连续几次这样的作文激励课和学生之间的互评(要求仍是因人而异,标准各不相同)相结合,我发现在布置作文题目时烦心者摇头者少了许多,在作文下发之际,“有人欢喜有人忧”的现象也显著减少了。
(该案例曾发表于2006年12月潘泽生主编、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金牌案例》中)
 
[总结与评价]
如何让学生喜欢写作文、喜欢上作文课,我觉得想说爱“你”不容易——这的确需要我们老师细细思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师要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在友好的毫无拘束的氛围中。”阳光教育的提倡者周洪宇说:“只有确立了‘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观念,而不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才算真正领悟了学习的真谛。”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找到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就用学会寻找教育的契机。
阳光教育,“就是用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的教育”,是一种爱心教育,表现为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和激励学生,它要求我们教师在工作中要注重给学生们提供一种宽松的成长环境,多给孩子一些发现自己潜能的机会,在老师的鼓励教育和同伴的合作扶持中,激发自己的创造能力,点燃自己的信心之火。当然方法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阳光教育、宽松环境并不等于让孩子们完全随性发展,这之中还是要老师多想点子,教师换一个角度观察,换一种方法点评,学生就换一种学习状态。
综合我平时的一些做法,归类下来,有这样一些方法:
1、组内互动,反复点评。
学生上交作文,老师快速翻阅,对每个学生的作文优劣作到心中有数,然后发放作文,让学生在小组内自评、互评、打分,同时老师在各小组逡巡指导,学生自己修改、誊正,最后再次交由老师批阅。这方法老师虽费力,但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和阅读欣赏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2、刊印作文,讨论点评。
批改学生的作文时,老师挑选优、良、中各两三篇作文,不署名字,刊印出来。这本身就可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品评优劣,探讨修改意见,并在全班范围掀起争议热潮。这样一堂课,使全班学生在互动中得到收益。老师一方面鼓励学生的求新思维,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分析自己观点的准确与否。这种方法学生既明白了如何提炼观点——在准确的前提下求新,又欣赏了优秀的作文,看出了自己作文的不足。
3、尊重后进,鼓励点评。
阳光教育提倡: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能不研究学生的个性能力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而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不仅要认识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在尊重的前提下,老师多给点“甜味剂”鼓励学生。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自然就会有继续学习的信心,长期积累的结果,自然就是后进学生跟着大家的脚步一起前行了!
4、家长参与,亲子点评。
学生作文还可拿到家中,与家长同商共讨。如写《我与母亲》时,我让学生当堂写完,却不忙着上交,而是拿回家中,读给母亲听听,看看妈妈的反应,听听妈妈的意见。这不仅考验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增进了母子间情意。家长的参与和积极配合,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可抹杀的作用,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方法只是提高作文课效率中的一部分方法而已。阳光教育所提倡的分层指导能让学生避免“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信心各有所获,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点评、激励引导,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会遥遥无期,学生也不会再“望文兴叹”,同时增强了学生在人际交流中的各种感受,促进学生“学作文”与“学做人”共同发展。简而言之,老师要勤动脑筋巧用心,分层指导多鼓励,明确目标重方法,耐心细心出成绩。只有老师的教导方式灵活,才能激起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欣赏水平。自然,学生也会发自内心地喜欢这样的老师。
 
相关资料下载: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写作欲望,构建阳光作文课堂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