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高中研训
如何处理《经济生活》第一课第一框教学内容
阅读次数:[]次
如何处理《经济生活》第一课第一框教学内容
作者:董晨
     《经济生活》第一课第一框教学内容比较多这是刚刚接触和使用新教材的老师们的普遍反映问题。由于商品的知识是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内容,对理解劳动价值论十分重要,所以,在旧教材中,商品的知识讲的比较多,分析的也比较深刻,为理解货币理论及价值规律奠定了知识基础。而新教材第一课把教学内容的重心放在了货币上,商品的内容相对弱化。在第一课第一框中,商品的知识比较简单,其作用是为学习货币知识“搭桥铺路”,扫清障碍。对此,老师们很不适应,总觉得不把商品讲清楚,就讲不了货币。这样一来,由于要讲清商品问题,课时就远远超出课程设计的要求了。
       处理第一课第一框教学内容问题,我们有两个想法,提出来供老师们参考。第一个想法是,就某个知识点的教学,不一定在一节课中完全解决,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内容的教学进行渗透,多次深化,逐步完成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也就是说,某些知识点的教学是循序渐进式的,不断深化的。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们对教材各章节的内容有所了解,知道在什么章节可以深化某一知识点的理解,统筹安排教学,这要就可以缓解某一知识点的教学课时比较紧张的问题。我们以商品问题为例。在第一课第一框中,因为教学的重心是讲货币,所以关于商品问题讲的比较简单,教材出现了商品的概念和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而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还是以问题的背景材料的形式出现的,这与旧教材相比显然简单了许多。(旧教材是把商品作为一个框题来讲的)但是,老师们不适应,总想把商品的知识讲“清楚”,比如商品价值问题,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问题等,这就势必造成第一框教学内容的增加,课时当然不够。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如果不跳出旧的思路,这个问题是不好解决的。但如果换一个思路,请老师们看一看第二课的内容,第二课讲影响价格的因素时,讲到价值决定价格。这个内容其实就是对第一课商品价值问题认识的一次深化,第一课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认识不深的问题,在这里可以进行深化。再看第五课中讲到企业经营与发展中,企业竞争涉及的产品质量、品牌等问题,实际是对商品使用价值认识的一种深化。如果老师们能够了解教材各部分内容,某些知识点的教学就会以多次渗透、分散到不同的教学内容去,这样既可以缓解某一教学内容在课时上的压力,又可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把握教材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老师们不妨可以一试。不过,就商品知识的教学来说,总的想法是不必在理论上过多的拓展。
      第二个想法是,遵循课改理念,教学要贴近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我们还以商品的教学为例。旧教材讲商品是从商品产生入手的。这就涉及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要讲商品的产生、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老师们也会感到只有这样才能讲清楚商品问题。从学科角度看,这是没有错误的,这种讲法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但问题是,我们给中学生讲商品问题是否一定从历史的起点开始?是否一定回首数千年的历史才能说清楚什么商品?从今天学生的生活出发,从直接的生活体验出发就不能说明什么是商品吗?当然不是。新教材在此恰恰突破原有的思想定式,商品问题就是从人们日常生活讲起,并直接过度到货币问题。这样一种变换,使教学内容得到简化,知识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如果老师们能认同这样的认识,关于商品的教学问题就会变得简单一些了,课时问题也会得到缓解。
我们认为上述两个想法对于处理第一课第一框的教学问题是有帮助的。至于教学内容的具体把握,我们建议教学内容的深度不要超出教材,关于商品的知识,只要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可以体悟出商品有两个基本属性就可以了。就是说,在教学的这个阶段,对商品的认识能够满足货币问题的教学需要就可以了,教学的重心要放在货币上。在课时安排上,面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安排。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好,可以用两个课时,如果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弱,就一定控制好教学内容,不要过深,同时可以考虑增加半个课时,即在过度到第二框题时,用一点时间处理第一框教学遗留的问题。此外,在教学方法上,因为这部分知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老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其中,讲授法是可供选择的重要方法。我们不能否定讲授法的价值。精彩的讲授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习的效率。
 
 
相关资料下载: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