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高中研训
新课程 新角色——解读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
阅读次数:[]次
新课程 新角色——解读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
根据,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有两大特色:第一,课程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其中必修部分设四个课程模块,选修部分设六个课程模块。第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将更加注重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这种新的课程设置对战斗在第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高中政治教师要胜任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出色地完成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明确自己在新课程中的角色。
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主要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学会合作”是21世纪人类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学会合作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沟通,从而达成视界的融合,来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分享成果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学生自主探究和认知、情感升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既有生生之间的合作,也有师生之间的合作。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对课程实施明确要求,新课程改革要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这种学习方式,是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完成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和沟通以及思维的相互启迪,出现了“视界融合”。这个“视界融合”的过程就是学习任务完成的过程,也是新课程目标实现的过程。
新课程还强调“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理所当然也应该包括师生之间的合作。如果教师没有“合作学习”的理念,不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就很难保障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也很难完成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在研究性学习中,师生为了共同的任务,通过对话、交流和合作,最终完成对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能够应对这个挑战。教师不是课程和知识的教授者,而是共同完成者、合作者。
二、教学资源的整合者
新课程的一大特色就是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注重经验建构知识。而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源非常丰富,离开学生经验来源去进行教学,显然距离课程设计者的初衷太远,也很难实现新课程的目标。如果教师能有效地把学生的经验进行整合,对新课程的实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两大部分10个模块具有很强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关系密切,因此,教学内容涉及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很多领域。也正是这些领域构成了学生的经验来源,从而成为课程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搜集各种素材,整合以上这些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与自己经验贴近的有效信息。
这些教学资源包括文字与音像资源、人力资源、实践活动资源和网络资源。政治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把各种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要充分调动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性,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技术,搜集有效信息。教帅一方面要搜集整合这些资源,另一方面要熟练运用,把握各种资源运用的时机,发挥各种资源的最佳效益。
三、教学情境的创设者
当代澳大利亚知名课程学者格兰蒂认为,教师是“课程编制者”。“课程编制者”实际就是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者。传统的课程理论认为课程开发是处于课堂之外的事情,而忽视了“课程开发”是可以发生在课堂上的,这一点,最终只能让课程开发者失望。我们不能否认,课程是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经验建构。不管最初的课程设计如何煞费苦心,它最终要通过教师的运作而转化为真正为教师所拥有的课程。因此,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要承担起课堂层面的“课程开发”的责任,善于创设教学情境。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创设,直接影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的效果。根据新课程的特点,恰如其分地设置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望,能提高新课程落实的效果。也就是说,教师不能把自己当作演员,把学生当作观众。教师应该是导演,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去。诚如里德所说,教师就像一个乐队的指挥对音乐进行阐释,依靠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去创设情境实施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一大特点是生活性和实践性,这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有力的素材和基础。教师要能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取有效信息,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米勒运用“三棱镜”理论研究教师的课程角色,他坚信,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创造者。他引入“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概念来阐释“教师作为课程创造者”的概念。他的研究有助于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以及教师知识的建构,反映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对课程的一种创造。教师知识和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是教师创造课程的关键。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这种“课程创造者”的角色提供条件。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课程的结构包括国家统一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师在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开发好校本课程,体现学校的特色和教师个人的个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校本课程资源不会自动进入教学领域,需要教师能动地去寻找、认识、选择和利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是一种教师主导的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已经建构的教师知识和对课程的理解去创造课程。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自己的个性特点、学校特点和学生特点,积极主动地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整合全体师生的力量开发好校本课程。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以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教师不再仅仅是演员,学生也不再仅仅是观众。教师应该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既要负责道具又要成为观众,在这种多重角色的构建中,才能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主要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学会合作”是21世纪人类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学会合作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沟通,从而达成视界的融合,来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分享成果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学生自主探究和认知、情感升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既有生生之间的合作,也有师生之间的合作。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对课程实施明确要求,新课程改革要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这种学习方式,是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完成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和沟通以及思维的相互启迪,出现了“视界融合”。这个“视界融合”的过程就是学习任务完成的过程,也是新课程目标实现的过程。
新课程还强调“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理所当然也应该包括师生之间的合作。如果教师没有“合作学习”的理念,不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就很难保障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也很难完成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在研究性学习中,师生为了共同的任务,通过对话、交流和合作,最终完成对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能够应对这个挑战。教师不是课程和知识的教授者,而是共同完成者、合作者。
二、教学资源的整合者
新课程的一大特色就是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注重经验建构知识。而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源非常丰富,离开学生经验来源去进行教学,显然距离课程设计者的初衷太远,也很难实现新课程的目标。如果教师能有效地把学生的经验进行整合,对新课程的实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两大部分10个模块具有很强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关系密切,因此,教学内容涉及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很多领域。也正是这些领域构成了学生的经验来源,从而成为课程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搜集各种素材,整合以上这些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与自己经验贴近的有效信息。
这些教学资源包括文字与音像资源、人力资源、实践活动资源和网络资源。政治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把各种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要充分调动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性,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技术,搜集有效信息。教帅一方面要搜集整合这些资源,另一方面要熟练运用,把握各种资源运用的时机,发挥各种资源的最佳效益。
三、教学情境的创设者
当代澳大利亚知名课程学者格兰蒂认为,教师是“课程编制者”。“课程编制者”实际就是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者。传统的课程理论认为课程开发是处于课堂之外的事情,而忽视了“课程开发”是可以发生在课堂上的,这一点,最终只能让课程开发者失望。我们不能否认,课程是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经验建构。不管最初的课程设计如何煞费苦心,它最终要通过教师的运作而转化为真正为教师所拥有的课程。因此,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要承担起课堂层面的“课程开发”的责任,善于创设教学情境。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创设,直接影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的效果。根据新课程的特点,恰如其分地设置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望,能提高新课程落实的效果。也就是说,教师不能把自己当作演员,把学生当作观众。教师应该是导演,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去。诚如里德所说,教师就像一个乐队的指挥对音乐进行阐释,依靠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去创设情境实施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一大特点是生活性和实践性,这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有力的素材和基础。教师要能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取有效信息,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米勒运用“三棱镜”理论研究教师的课程角色,他坚信,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创造者。他引入“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概念来阐释“教师作为课程创造者”的概念。他的研究有助于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以及教师知识的建构,反映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对课程的一种创造。教师知识和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是教师创造课程的关键。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这种“课程创造者”的角色提供条件。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课程的结构包括国家统一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师在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开发好校本课程,体现学校的特色和教师个人的个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校本课程资源不会自动进入教学领域,需要教师能动地去寻找、认识、选择和利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是一种教师主导的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已经建构的教师知识和对课程的理解去创造课程。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自己的个性特点、学校特点和学生特点,积极主动地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整合全体师生的力量开发好校本课程。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以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教师不再仅仅是演员,学生也不再仅仅是观众。教师应该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既要负责道具又要成为观众,在这种多重角色的构建中,才能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