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高中研训
站在教育思想的前沿
阅读次数:[]次
站在教育思想的前沿 
     说白了,转变教育观念,就是转变教育思想、看法。对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也许很难站在教育理论的前沿,但完全有可能站在教育思想的前沿。所谓教育思想,就是对教育问题的看法。教育思想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观念,二是教育思维方式。在教育变革日益活跃的背景下,一名优秀教师尤其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判断能力,站在教育思想的前沿,而不应该成为落后思想和观念的囚徒。修炼自己的教育思想,首先应该对新的教育理念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对新生的观念和行动策略保持高敏感度。就近十年来世界范围内教育理论与教育改革实践的走向来看,有五大教育新理念是广大教师应该理解的。
     1.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教育家爱德华·加德纳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与实验确立的理论。1983年,爱德华·加德纳在美国哈佛大学启动了著名的“零点工程”,开始了超越吉尔福特提出的传统三维智力结构学说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验研究。通过多年对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艺术教育等的研究,证明了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他重新划分人的智力构成元素,辨析各类智力元素在智力上的作用,形成了多维多元的智力结构。他提出了七种智能结构: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90年代后,他又把进一步分解了人的多元智力,认为人的智力结构包括九种基本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生存智力。多元智力理论表明,社会经济多样化发展要求人才的多样化,以学习学科知识为本的单一结构向着多样化智能为本的立体教育结构转变。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把重心由单一的知识教学向多元的智能发展转移,克服机械的知识授受教学的局限性。
     2.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有活力、最赋想象力的教育新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充分认识到学习者在教育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学习者已经经验、学习情境和团体学习的作用,反对把一切知识当作结果和定论来机械接受的教学。建构主义重视符号知识所隐含的个人意义和智慧价值,主张每个学习者对知识的个性化、个别化、情景化的意义理解,强调观念联合和自主的意义获得。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持有动态和辩证的观点,认为知识具有相互对应或对立的多重属性。当然,建构主义拥有不同的流派,有倾向批判解构的建构主义,有倾向于理解的建构主义,有倾向于意义生成的建构主义。从积极方面看,建构主义对超越机械的知识授受、书本中心的单一接受学习,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创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现在有人一味地批判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并冠以“西方视野”加以批判甚至排斥,我觉得多少有些保守主义的倾向。
     3.学习共同体理论
     学习共同体理论是日本现代教育学家佐腾学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他从信息社会、学习化社会的现代特征出发,强调学习方式的革命,主张在当今学习化社会、信息化社会里,人类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静悄悄的革命,创造以学为中心的课程,创设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建立一种对话型、合作型、活动型的教学活动,进而将学校和教学发展成为一种学习的共同体和发展的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理论从学习方式的变革入手,强调师生之间的合作、实践、活动、交往,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学力”。毫无疑问,学习共同体理论反映了时代发展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4.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理论源自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主体教育实验研究。主体教育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确立了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及个性差异,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主体教育理论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论或教育模式,更是一种核心的教育思想。对深化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落实以人为本的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5.回归生活教育理论
     回归生活是教育的本质要求。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是教育的基本关系,教育所面对不仅仅是纯粹的“科学世界”,还有人的活生生的“生活世界”,在“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构筑一个贯通的桥梁,是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处理间接经验(即科学知识)与直接经验(即生活体验)的关系,如何发挥经验的教育意义?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回归生活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教给学生生活的知识,而在于赋予科学知识教学价值性,在于充分尊重人的生命地位、人格和尊严,关怀人的生命成长。
      作为一名具有专业精神、专业人格和专业能力的教师,在处理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考虑的不应该仅仅是技术性的问题,而应是价值性的问题。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需要把握教育理论发展的前沿理论和观念,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从教育价值观、教育主体观、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等方面,逐步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
相关资料下载: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