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高中研训
2021届高考政治备考:双循环经济新发展格局
阅读次数:[]次

转发高三政治教学网

一、【时政背景】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2020年5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问题,国际社会和国内各方面都给予很高的关注。
1.WHEN(何时)
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6月18日,刘鹤副总理在陆家嘴论坛上做的书面发言,“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党中央基于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2.WHAT(何物)
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以及完整的生产产业链,具备形成内部大循环的条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需要持续扩大内需,推动有效投资,维护、健全国内产业链与供应链。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互不矛盾,是互相促进的良性关系。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以更好地保障中国经济安全,同时持续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因此,国内大循环并非新时代的“闭关锁国”。
3.为何(WHY)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双循环”将如何运行?动能在哪里?
其一,中国要立足做好自己的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换言之就是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
其二,根本途径还是深化改革。要看到,扩大内需还存在不少短板,如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仍有不少障碍,商品物流成本过高,企业融资难题犹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改革有待深化。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供需梗阻,在提高供给质量上下功夫,不断增强经济内生动力。
其三,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力度。未来,我国要建构的不是简单、无条件开放的体系,而是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体系。
其四,要保持定力,苦练内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着力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满足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强调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不意味着关门封闭,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促进。
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国具备什么基础?
从供给层面来看,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拥有了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供应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多数产业内部竞争激烈,企业可以同时收获规模经济效应和竞争效应。
在需求层面,中国拥有超大的市场规模,是全球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姚景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中国有1亿多户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当前,我国消费潜力仍有待释放,如果人民收入提高,市场需求将更加巨大,依靠内需将有力支撑整体经济增长。”
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说明中国经济既有潜力,又有引力。一方面,可以在全球化背景之下,吸引全球优势资源,在中国形成生产能力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以国内大市场需求为基础,可以使一些规模经济效应明显的产品在国内产生“本地市场效应”,产生出口竞争力,从而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要实现这样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关键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国内经济供给质量,挖掘我国消费潜力要从供给端发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解决我国经济循环中的技术“卡脖子”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提高经济供给质量,同时要扩大有效投资和促进消费,重点是加快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建设的投资,并积极出台一系列针对居民的消费激励方案。
4.to WHO(对谁)
7月21日的企业家座谈会,对象是企业家,也即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5.HOW
国内大循环的实质是从出口导向转向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对外向依赖降低,不是走极端,更不是有人认为的闭关锁国,而是有弹性地调整结构。积极影响是这有利于倒逼市场主体提高劳动者的待遇,收入分配将会更加公平,有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短期可能存在失业问题)。对国外的依赖减少,避免受制于人,抵御全球经济危机风险能力提高。由此带来的隐忧是科技发展、生产力水平存在落后风险;转向内循环必然伴随导致短期国内投资需求持续减少,失业率可能会升高;有失业的可能,要做好思想准备;资本外逃,外汇流失,影响到金融稳定和进口,特别是刚需进口(能源、粮食问题)的问题,老龄化趋势持续,内需支撑经济有难度。
6.结语
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科技领域开放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际上消费已经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了,经济改革自然应该以消费的需求侧为主。
二、【理论链接】
1.经济生活
(1)我国国内循环发展的措施:
①贯彻新发展理念,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培育新业态、新经济、新动能。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相关产业兼并重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公平公正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激发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2)推动外循环的措施: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增强国际竞争力。
②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群。
③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④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政策,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2.生活与哲学
(1)正确看待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关系:
①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内循环与外循环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内循环给我们带来了量,让很多百姓过上好日子,能够从脱贫之后走向中等收入水平,外循环能够促使我们提高质,在全球竞争中保持竞争力,质跟量两者都需要,不要只强调一方面而荒废另一方面。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内循环主要是促进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循环主要强调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问题,内循环与外循环强调的内容不同。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内循环与外循环的矛盾运动共同发力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②矛盾即对立统一,用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我国经济发展既要重视内循环又要重视外循环。③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矛盾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坚持全面的观点,既要认识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认识矛盾的次要方面,既要抓主流又不能忽视支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我国经济发展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个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2)我国以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产生的原因:
①物质决定意识,一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我国经济发展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②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国经济发展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国内国际实际发展情况。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掌握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相互促进更好联通,能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敢于揭露矛盾、分析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由于近年来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加之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生产网络的巨大冲击,叠加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的共同作用,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布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更要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积极布局国际产业供应链,将中国企业有机嵌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之中。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侧重点不同,现阶段,我国以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相关资料下载: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