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高中研训
树立全局观念,打造个性作文
阅读次数:[]次
——浅析作文创新整体教学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中学 杨晓玲 邮政编码 430077
关于作文创新教学的研究和探讨,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一线教师和特级专家也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得到不少宝贵的经验:有的从搜集素材的角度,有的从思维拓展的角度,有的从现代媒体运用的角度,有的从评价方式的角度,不一而足。可是如何从写前、写中、写后这三个时期完整形成一个可操作性的过程,有关资料内容略显单薄。在此,我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感觉作文的创新教学,必须树立全局观念,以整体教学为载体,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打造作文品牌。
第一,作文的积累渗透到平时日常教学的每个细节中。课前的“焦点透析”(时政新闻介绍)、“美文片段”(文质兼美的散文鉴赏)、“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现当代名人点评)等环节,为学生的素材积累提供了多种发展方向。上课过程中,挖掘教材,展开丰富联想。“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有时学生灵感乍现,说出佳句,我都要求全班同学立刻记载到素材本上。叶圣陶在《文章例话》中指出:“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高中生的学习负担比较重,对周围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敏感度也不高,容易形成较麻木的心理。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设计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方向,引导他们主动搜集信息,并加以整合。例如在“名人点评”这个系列,我根据所教班级是理科班,男生较多的特殊性,通过口头调查,确定了体育、政治、科技、军事等热门话题。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这些大方向中找到自己喜爱的名人,从而向全班同学推荐。初步尝试后,效果不错。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锻炼,素材积累的范围也是大大增加。课下时间还可以运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将作文课前准备延伸到课外。网络资源的丰富,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打开了方便之门。先期的材料,范文,以及相关的信息我们都可以充分利用这股“源头活水”,把学生的思路打开,给他们广阔的思维空间。但是书本阅读还是不可忽视的。网络是提供了便利,但是经典重温是积累的核心竞争力。经典是语言艺术的典范,是传承文明的精品。它能以独特的方式触及和思考人、社会等基本问题,能让学生在学业重、时间紧的情况下直面文化的最高成就,直登精神的制高点。我在接手班级时,就要学生务必选定一本自己喜欢读的书,要求在一学期(年)内精咀细嚼,随笔札记,评点摘要,将其读“透”来。可以说一学年(期)“读透一本书”,急学生之所急,减学生之负担,符合了青少年的阅读心理规律,让学生在快乐中把“书”读起来。实践也证明,学生在此种状态下才能真正做到用心与作家作品交流、撞击;才会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他们的境遇,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发展作品提供的艺术空间,品味思考作品的意境和意义。学生在无形中就会得到扩充、升华和飞跃。可以说如此“读透一本书”,学生才有“逸于作文”的冲动,写作才会有一个丰厚的基础。
第二,作文课堂教学课型鼓励多元化。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或政治、法律的传授和灌输。俄国人洛扎诺夫曾经说过:理想的东西应当尽可能地保持个性,因为这是人及其创造中最可珍贵的东西、最美好的东西。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就为的是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写作创新就是让学生能发散思维,大胆联想,合理想象,突破旧有的模式框架。
首先是“兴趣入门课” 。这种课主要是鼓励学生放手写他们自认为有意思甚至好玩的文章,让学生明白生活是鲜活的,作文也应是鲜活的道理。“放纵”学生写“真”写“实”,让他们“任意”说话。这时候学生很是兴奋,因为他们的“言语生命”得到了极大的张扬。然而写了多次后,真话写尽了,就出现反弹,此时引导很关键,既要讲清出现这种情况的心理机制,又要举例具体讲解什么叫“真”,什叫“实”。接下来学生就表现为渴望老师的提示,而老师呢则要善于点拨,如“神舟六号”上天了,我们都很兴奋,把这种心情诉诸笔端吧等等。往往是不提示不注意,一提示就恍然。有些学生从此就开始留心起生活来了。所以这类课型的教学环节是三步:从想说的话开始;重回老路;渴望提醒。
其次是“个性形成课”。在这个阶段的课堂上,要逐步培养学生生活的“热情”和“爱心”,使之生活敏感性不断增强,捕捉生活的能力不断提高,不断对生活体察感悟思考,内心世界日渐丰富细腻。此时训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形成对生活独特的思考。心理丰富细腻是一个完美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还不是全部,还要教会学生思考,使之有严密深刻的思想。一到适当时机,就要引导学生思考世界,思考社会、思考人生,去当“哲学家”,方法仍是举例鼓励。其间,与之同行,还要逐步引导学生读书。书是另一个世界,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读书就是感知世界,能使人尽快地提高修养完善人格,因而不可不读书。把对读书的引导与生活的感受思考等同起来,连通起来,既要引导学生写札记,更要让他们综合一周“所读”写随笔。
最后是“语言修饰课”。经过前面的两个阶段,学生随笔习惯业已形成,更主要是心理和思维发生了变化,有了热情和爱心,懂得了感受和思考,走上了正确的作文之路,实现了“作文生活化”。这就到了讲究表达的时候。这一阶段可分专题举例引导学生注意构思、语言、形象塑造、层次展开等等方面,并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作文个性。
第三,作文评价师生共同参与,形式丰富。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评价作文时,我一贯坚持的前提是赏识性评价,具体如下
一是多创设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自我展示的机会和空间,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充满兴趣地反复阅读自己的习作,一词一句地去寻找自己习作中的闪光点;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在班级中、在“作文展示栏”上进行自我展示,并阐述了理由,教师和其他同学在再适时地给予激励性的评语或体态暗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多得到些认同,少些失落。三是在引导学生相互评改时,要以赏识肯定为主,寻找作文中的优点。四是在作文批阅评改中,侧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对话谈心,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多写一些鼓励性、希望性的“悄悄话”,架起师生之间的心灵之桥。
实际教学中,我也借鉴了其他老师的方法,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首先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输入计算机。其次,教师在计算机上批阅。再次,在多媒体教室中通过网络将学生作文原文设为共享,同学们可以随意的调阅任何一篇,但每看一篇都要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教师将批阅好的“修改文”(可以在文稿上用括号添加法或多种字体和色彩等反映修改建议)发布到网络中让学生再阅读,并阐述自我观点,也可以相互讨论,并将自己的意见附在文后或发给老师。这个方法对学生而言,直观新鲜,印象深刻。但是对学校的教学设备和老师的计算机水平也提出了一定要求,还有待完善。
综上所述,在创新作文教学的探索道路上,我感觉作文教学是有体系,有章法的,及时总结并不断修改,才能使创新之路走得更为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