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高中研训
浅析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情境化教学
阅读次数:[]次
浅析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情境化教学
白 露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传统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语文学科的发展需求。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要求语文教师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学理念,探索情境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本文浅析了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情境化教学的具体内涵,希望能够为语文学科从教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语文教学;核心素养;情境化教学
语文兼顾语言和学科属性,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工具,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顺应时代发展,开展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情境化教学,对提升学生思想素质、培育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一、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情境化教学研究背景
(一)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信息化与知识经济并存,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公民的整体素养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主题。《中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向自主探究转变,教师只是一种引导作用,而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教育部2014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指出,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之一就是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凝练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提出了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语文学科的目标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汉字“音形意统一”的特点提供了情境化教学的天然优势
中国汉字兼具表音和表意两种能指:“既有形又有声”、“音形意统一”。有些汉字虽然读音各异,意义却有相近想通之处,比如“溪”、“河”、“湖”等以“水”表明都与“水”有关;有些汉字读音相同(或相近),用不同的字形表征不同的意义,比如,“凤”、“疯”、“讽”等;即使高阶汉语学习,同音区分,字形依然有效。汉字的“音形意统一”使汉字能够承载和表达更加丰富的信息量。汉字具有“音形意统一”的优点和特色,语文老师们可以根据汉字字形和字义创设各种语文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深刻记忆汉字的“音”、“形”、“意”,提供各种情境化教学的灵感。
(三)信息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丰富了情境化教学的方式方法
进入21世纪,互联网提供了大量教学素材、教学经验、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分享。通过网络,老师们不仅能够开阔视野,增长自身知识,还能够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多媒体技术迎来了快速发展,其在创设情境方面有着其他教学工具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多媒体创设接近课文意境的情境,创造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情境化教学相关概念的界定及演进
(一)语文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ies)这一概念源于国外。1997年12月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中,第一次提到“核心素养”。进入21世纪,“核心素养”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或经济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
2014 年教育部研制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我国的核心素养体系是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包括三个方面,六大素养。这种描述,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更能够贴合于大众生活以及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内容,它所触及的领域更加的广博,属于一个整体性的概念。
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二)情境化教学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著名的情境化认知研究专家布朗(Brown)和科林斯(Corinth)等人在《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中提出:学习的知识只有将其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才有意义。学习和思维都是基于情境的,他们不能孤立地镶嵌在个体的大脑之中,而是通过情境中的文化活动或工具发生在人类的大脑中。
李吉林老师是我国最早提出情境化教学的学者,她根据自己在课堂中实施情境化教学的经验总结出情境化教学理论。在她看来,情境化教学的主要特点包括: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从情感与情境,情感与言语,情感与理性,情感与全面发展的密切关系出发,创设可以引起学生情绪变化的典型情境。
莫里斯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已有知识经验无法解决的困难时,教师就应该为学生创设知识产生的情境,以此来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建构。陕西师范大学李三平教授认为情境化教学是“以情境来启发学生的已有认知,以学生的已有认知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育家于漪认为,如果能够将学生带入到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之中,情境中蕴含的情感就会引起学生情绪的变动,感染学生。
综上所述,情境化教学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创造不同类型且与生活有关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语文的动力,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并使学生积极的内化新知识,改变认知结构的教学方式。
三、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情境化教学实现路径
(一)在情境中建构语言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而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的。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语文学科特点,学生习得语言,形成语言能力,并最终建构为自己的语言,应该在具体的情境中完成。学习语文知识要求准确,但形成语文能力却是个慢功夫,需要投入实践,反复检验。情境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块语言试验地,学生在这里收获语言,也在这里检验语言。
(二)在情境中提升思维
思维能力,就是能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去主动思考,去想象与联想,形成对文学形象的初步认识。在《梦游天姥吟留别》、《短歌行》等教学中,教师组织有目的的情境,让学生在感知形象的基础上,能用语言进行准确表达,提升思维品质。在特别的情境学习中,学生们通过细致的观察和优美的表达,思维在原有水平上得以提升。
(三)在情境中培养审美
新《课程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师要有目的的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汉字之美,感受到中华文化之美,感受到人性真善之美,具有初步的审美体验。如在教学《雷雨》时,组织情境表演,让学生扮演周朴园、周萍、鲁贵等,他们会有怎样的对话呢?
(四)在情境中传承文化
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有助于培养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语文教学散发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承载着中华传统厚重的文化。如在《拿来主义》、《雨巷》等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挖掘其文化内涵,并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心中,为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三观奠基。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R].教基二(2014)4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王宁.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特质,中学语文教学,2016,(11).
[4]张永彪.例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新课程研究,2020,(7).
[5]李志厚.暗示教学法研究:历史、现状与启示[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71-75.
[6]李三平,朱瑶.简论数学情境教学的认识论基础[J].当代教师教育,2015,8(04):72-75.
[7]于漪.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J].人民教育,2004(07):24-27.
[8]徐结林.从教学案例浅谈问题情境与课堂教学和谐共处[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563-1565.
[9]尹军.语文教学的多媒体情境创设[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10]刘永凤.国际“核心素养”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7,(2):31-41+98.
[11]晏为杰.核心素养下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9(10):36-37.
[12]刘亮.论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核心素养价值[J].教育现代化,2019,6(55):266-267.
[13]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4]周晓敏.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8,(1).
[15]杨向东.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研制[J].全球教育展望,2017,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