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高中研训
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情境化教学策略方法
阅读次数:[]次
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情境化教学策略方法
—— 以文言文教学为例
鄢淑云
(湖北大学附属中学)
[摘要]本文的核心是“学生情境化学习的自主创设”,情境化教学的主体对象是学生,由学生们自己主动想象情境、创设情境。本文以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的第四单元的文言文为例来探讨编演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以期找到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情境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情境化教学;策略;编演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的第一单元的三篇课文分别是《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学生对这个单元的兴趣比较浓厚,他们主动提出要在班级进行课本剧的表演,笔者也乐于顺水推舟,这样一来师生皆大欢喜。
热热闹闹的两周过去之后开始进入第四单元的文言文学习,课堂顿时“此时无声胜有声”。《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两篇课文均2000字左右,学生连看一遍的耐心都没有,十分钟的课文录音我分三次播放,边播边讲,要不然学生就会昏昏欲睡。戏剧剧本那么长学生念台词甚至背台词都乐此不疲,到了文言文怎么就视为畏途?文言文可不可以改编成剧本?有了这个念头之后,笔者更加仔细研读本单元的文言文,发现传记文言文故事性比较强,某些片段人物情绪比较饱满,冲突比较激烈,情节比较曲折,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一试。
放手不等于放羊,首先本人对改编的内容进行了限制,框定了课文中几个段落;其次对改编方法做了几点提示:第一,尽量保留原意,不能将原文意思改得面目全非。第二,删减或增添,要符合剧情发展规律及人物性格特征。第三,课文里一些能突出人物性格的对话、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要在剧本里得到合理的体现。
第三点属于比较高的要求,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要翻译课文,还要在翻译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润色,对语气进行揣摩,把自己带进课文的情境中去。事实证明,大部分学生做到了。他们改编的热情很高,高一(1)班的刘同学写了近2000字,人物还“形形色色”,与廉颇有关的文字是红色的,与蔺相如有关的文字是黄色的,与赵王有关的文字是紫色的,不一而足。这样的作业有“量”也有“质”。学生的理解力是不容小觑的,原文中廉颇与赵王辞别时说了一句“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大部分学生在改写的时候都意识到了此话不妥,他们加入了廉颇的神态以及肢体动作,补充了赵王的语言,让这样的对话不再“中二”,廉颇的形象也更立体。在秦王要赵王鼓瑟时,原文中只有“赵王鼓瑟”四个字,学生也意识到了赵王不会乖乖就范,有个学生在此处加入了赵王微醉的细节,让鼓瑟在微醉的状态下稀里糊涂地发生;还有学生写出了赵王平静表情下无比纠结的内心活动。
不同的声音也是有的,3班的吴同学对老师的第三点要求持不同看法,她认为莎士比亚戏剧没有过多的表情及动作,照样成为了经典之作,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正是因为留白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吗?我跟她讲莎士比亚戏剧以语言取胜,你可以模仿莎士比亚,以你喜欢的方式改写,但在此之前你要多读读莎翁戏剧。后来该生交上来的作业证明了她的实力。我暗暗庆幸当初面对学生的异议,我没有粗暴地搞一刀切,我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给了我惊喜,教学相长就这样产生了。
剧本写好了,剩下的就是表演了,自己苦心孤诣琢磨出的剧本不演出来岂不可惜?同学们跃跃欲试,由于报名人数超过了预期,老师只有把学生编成两组进行比赛。“演”的过程其实就是走近人物的过程,是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是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也是对课文进行再创作的过程。如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准备玉石俱焚时有一段长长的说辞,拿着台词一个人念就成了尬演,学生很自然地就会加入一些表情及动作,把台词分几次说完,在语音语调语速上也进行了处理,表演的节奏感层次感就出来了。又如《苏武传》李陵劝降的说辞有近240字,其中提到了苏武全家死的死亡的亡,苏武的表情在文中没有一个字的交待。但是他的内心肯定会掀起惊涛骇浪。扮演李陵的李同学在劝降的过程中加入了喝酒的动作,姿态由坐着变成站起,走位由面对变成背对再变成面对。扮演苏武的张同学表情由震惊变为悲恸再为悲壮,不知不觉中学生完成了对课文内容的延伸,也体会到了古文的语言凝练之美,这些是单纯的“写”替代不了的。
总之,在改编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了文言知识点(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的初步学习,创新思维、想象能力、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在演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了对文言文知识点的复习,合作意识增强,表演能力提升。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自主创设情境学习的乐趣后,更会在今后的学习中主动加以应用。
编演课本剧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文言文教学中的“高耗低效”和“少慢差费”的现状,为文言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在编演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情境化学习的自主创设,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长。
[附学生作业]
原文 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
版本一
廉颇:(行礼,庄严)大王,您这一去,估计路上行程以及会见的礼节完毕,来回不会超过30天,如果30天后大王您还未回(停顿)
赵王:爱卿请起,寡人不会怪罪。
廉颇:(拱手)还请大王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断绝秦国的念头。
赵王:(点头,仰天长叹)
版本二
廉颇:大王,您这一去大概三十天,若您三十天后还未回国,请允许吾等立太子为王啊。(大义凛然状)
赵王:(眼中隐隐有泪)好,廉将军,你这样设身处地为寡人着想,你真是寡人的股肱之臣啊。(转身,仰天)
原文: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
版本一
秦王:寡人听说赵王爱好音乐,您不如现在弹弹瑟吧。
(赵王脸色大变,露出愤怒的神情。秦王置之不理)
秦王:来人,为赵王准备瑟。
(赵王环顾宫殿周围的士兵,硬着头皮离开座位,弹奏一曲,赵王的侍卫怒发冲冠)
版本二
秦王:赵王啊,这一杯为你接风洗尘。
(赵王略显拘谨却仍有国主风范,举杯迎秦王)
秦王:我私下听说赵王爱好音乐?
赵王:是的(一愣)。
秦王:那可否请您弹一弹瑟呢?
(赵王略醉,毫不在意,鼓瑟一曲)
原文: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 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学生版本
相如手持璧玉退后几步靠在柱子上。
蔺相如:(怒发冲冠,厉声说)“大王想得到宝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全体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得无厌,倚仗它的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宝璧,说给我们城邑恐怕不可能。’商议的结果是不想把宝璧给秦国。但是我认为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更何况是大国之间呢!
(秦王怔住,不知如何应答,只是捋胡子。)
蔺相如:况且为了一块璧的缘故就使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是不应该的。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宝璧,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国书。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以表示敬意呀。
(秦王讪笑,不作答。)
蔺相如:(悲痛状)如今我来到贵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台观上接见我,礼节十分傲慢;得到宝璧后,传给姬妾们观看,这样来戏弄我。我观察大王没有给赵王十五城的诚意,所以我又取回宝璧。(停顿,深吸一口气)若大王一定要苦苦相逼的话,我的头今天就同和氏璧玉!石!俱!焚!!!”(欲砸状)
以下内容为吴同学的莎翁版本
蔺相如:大王!秦王的诡计已经开始实施,那尖锐的魔爪正毫不留情地向我们伸来。我们深知结交秦王是将半个头颅伸向了断头台,可伟大的国王啊,我们不得不去赴宴,那样才不至于使洁白的赵国蒙上羞耻!
廉颇:相如兄的话如刀剑一般锋利,大王,这是不可抗拒的事实啊,臣愿做前行的盾牌,护送大王前去!
廉颇:大王,前方是邪恶的摇篮,秦王如狡诈的刺客般伪装成纯洁的婴儿,臣希望以三十天为期限,若三十天后不见大王凯旋的英姿,那请允许臣立太子为王,以断了秦王蛇鼠般的恶念。
秦王:赵王清幽的气质是美的结合,您的声线给寡人空谷幽兰般的享受,若是能一睹美的化身与音符所结合的风采,那真是死而无憾。
蔺相如:赵王若是那清幽的竹子,那大王您便是磅礴的瀑布,请允许微臣献上盆缶,让大家感受清脆与激荡的合唱!
蔺相如:大王定是想见识赵国的美丽乐章了,请允许臣以头颅之血,奏出叮咚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