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高中研训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语文启发式教学特质
阅读次数:[]次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语文启发式教学特质
                                邮编:430060  湖北武汉市武昌区教研室   张银华
                 (邮编:430060湖北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首义新村159号武昌区教研中心)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启发式教学由教学方法、教学类型、教学原则发展到教学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经历了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语文启发式教学有着坚实的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又与交往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存有共性要义。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师生高涨的教学热情是实施语文启发式教学的前提条件;问题设计、积极思维是贯彻语文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高水平的语文教师修养是实施语文启发式教学的保证。
     为了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在实施语文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基本特质:
     贯彻语文启发式教学的前提是师生双方要有高涨的教学热情。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语文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使之在教学活动中发生“共振”,否则,仅有语文教师一方面的热情而学生不积极,往往出现“启而不发”。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来解释,那就是有语文教师的刺激,学生不反应。为此.贯彻语文启发式教学,就必须通过“悬念情境的创设”、“愤悱情境的创设”、“激奋情境的创设”和“陶冶情境的创设”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贯彻语文启发式教学要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宜。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处在萌芽时期,他们在课堂上,能够乐意回答语文教师提出来的问题,有利于语文启发式教学的进行。然而,随着学生的年龄的增长,到了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较快的发展,他们开始注重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在课堂上,高年级的学生对语文教师提出的问题,表现出愿意多想、多思考,但不愿意正面回答语文教师提出来的问题,课堂上常常出现“沉默”局面,语文教师应判断学生的思维状况,以适时实施语文启发式教学。
      贯彻语文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问题的设计与学生思维的激活。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的积极思维是从“问”开始的。因为语文启发式教学通常表现为语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和思考问题。所以,教学问题的设计是个关键。设计问题的方法很多,一般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善于抓住学生求知探微的心理,把新颖、独特的教学问题设计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上,设计在学生身心发展的“最近发展区”上。然后,或层层剥笋,步步深入;或排除障碍,迂回前进;最后逼到问题的中心,一点而破,使学生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村”的感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贯彻语文启发式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这是贯彻语文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条件。教学民主是一种民主的教风和学风,它表现为语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恬动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和相互促进,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创设并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对话、|讨论氛围,进而形成语文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期待心理。高期待产生高发展,这一点被教育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所证明。
    贯彻语文启发式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科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学校课程的设置以及每门课程知识的编排,都具有严谨的逻辑结构,不能主次颠倒,简繁错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总要经历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心理发展历程,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总是由简到繁,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教学不能逾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贯彻语文启发式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在内容的讲授上,要遵循知识本身之间的内在逻辑顺序,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要求,跳跃式不可太大。否则,超越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学生对语文教师启发的内容不能很好的理解,结果就造成“启而不发”。
相关资料下载: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