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有效性之作文教学探讨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 付娟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顺应教学改革的步伐,高中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笔者在高中教学多年,对如何提高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这一很多高中老师为之头疼的问题,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不知是否有效,提出来和各位专家共同研究。
一、以高中作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中国有句古话叫“有的放矢,方能百发百中”,应用到作文教学中,意思就是要想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该明确目前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只有有效的解决了突出存在的问题,才能更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那么,目前的作文教学中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呢?我总结了如下几点:
1、无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
制订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应不成什么问题。但很多教师上作文课没有作文教案。作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明确的难点、重点,随心所欲。一学期下来,满足于作文的次数,根本不去管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这样进行作文教学只能使学生成为作文任务完成的机器,学生很难明白自己作文的闪光点;很难有重点的进行作文能力训练,使他们找到自己的新起点,激起学生写作的动力。
2、教学方法陈旧
大多数教师重行文、轻过程,重讲评、轻操作。每次作文剩下“知识——行文——讲评”的简单循环,从认识始,到认识终。既砍去了行文前对生活的一系列的准备活动,又割断了行文反复修改的再实践机会。这样就使学生作文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为闭门造车的假大空的典范之作。每篇作文都成了单纯的应试之作,行文处于突击状态,讲评成了作文的结束。在这种教学指引下,学生对自己作文的不足只停留在抽象认识上,怎么有实际能力提高呢?更有甚者让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
3、批改方式单一
作文难改是所有的语文教师的心声。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教师认真仔细的批改每一篇作文,那他花的时间一定不比所有学生写作文所花的时间少。正因为作文难批改,很多教师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和敷衍学生企盼的目光,纷纷用“阅”和“分数”来代替点评。这一点我认为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来说,应该舍去,毕竟我们应该要对得起学生的心血。相信这样批改的教师心理一定也明白——这样批改对作文教学毫无益处。学生一学年下来作文的收获可能也只有几个分数罢了。
我的作文评讲课是“沙龙”式的,就一个作文题或一篇作文,展开广泛的对话。作者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不同意见可以辩论,老师也只是其中普通的对话者。不是说我就完全丧失了教师的角色,不发挥我应该有的作用,而是说我不以自己的意见为核心,学生常常和我的意见相左,而且批评我的作文评价标准“太旧”“太实用化”“框框太多”,我既据理力争,也虚心接受。我们讨论的话题,也不是纠缠于所谓写作的知识和写作的理论,包括教材的写作内容也绝不拘泥,甚至有时会把它作为我们批评的对象;而是以学生的习作为话题,以鲜活例子为讨论的出发点。人们常说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在课堂中具体地体现就不容易,而且要在作文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主体似乎很难。而我们认为这样的作文评讲课,学生往往能成为“主体”,非常投入,学生和我自己都觉得效果不错。
再者大多数教师在批改方式上单一——全批全改。没有采取一些适应实际的批改方式。全批全改是作文批改的一种重要方法。但这种方法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只是教师一言堂,不能多方面再现学生作文的优点。
4、老师和学生缺乏教学和写作的热情
教师为了完成学校的作业大检查不得不要求学生写作文。学生为了完
二、高中作文教学改进的方法
当然以上所指不可能概括中学作文教学的全部误区,但可以说所反映的问题肯定是普遍存在的,那么针对以上误区该如何改进呢?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进:
1、制定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并写好作文教学教案
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整体作文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作文能力方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的过程。每次作文都应该有重点的训练一两项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一次作文训练在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使他们每次都能找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找到写作的新动力,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例如,高二阶段,针对议论文的训练重点,我们高二备课组采用合作教研的方式,安排了一个阶段目标很明确的作文系统训练计划:
议论文专题一:议论文的审题立意(杨开学撰写)
议论文专题二:高考作文的布局(付娟撰写)
议论文专题三:议论文材料的积累和运用(雷蓓蕾撰写)
议论文专题四:学会使用论证方法(刘清华撰写)
议论文专题五:议论文的开头和结尾(孔宁撰写)
每一个专题有老师们精心写作的配套教案和演示课件,即
虽然这个安排也许还不是最科学,但在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上,我们正在努力的迈出脚步。
2、改进作文教学方法
①巧用多媒体
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作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尽量让学生更形象更客观的去感受身边的生活,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否定那种向文章套用现成的模式,忽视从生活中提炼、取舍、改造。让学生懂得从生活中吸取素材,学会按中心组织材料。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世纪,人才最高的本质在于创新,而创新的有利工具就是思维。创新作文就是要抓住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打开学生思维的“黑箱”立足于一个“创”字;植根于现实生活,强调一个“新”字,重视积累,看好一个“活”字。从这三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求异思维方式以及丰富的想像力,使他们有创新意识。
②营造好氛围
作文训练是个双边互动的过程,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就应该打破以往那种“填鸭式”、“满堂灌”传统疆化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由过去的“讲演者”变为“表演者”,学生由以前的“听众”转为“发言人”,教师成了学生的组织者、监督者和帮手。在课堂45分钟内,避免教师“一种脸、一张嘴、一个调、一支笔”的旧的呆板教学模式,要交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那么就要切切实实的把教师的活动时间压下来,最大限度的安排学生参与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听听说说、思思辩辩、评评改改、读读写写。不能优柔寡断,要相信学生;不能大包大揽,要放开手脚;不能只流于形式,要注重效果。一般的说,一堂课上每个学生课堂参与的时间应当占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交流合作,从容参与。在课外写作实践中,教师应合理指导,积极鼓励,让学生节省并利用有效时间,走进生活,调查实践,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写作空间。
③学习多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准备教学流程,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交流合作,主动参与的意识,多角度、多层次地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在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指导学生搜集素材,加强社会实践调查,也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写作能力。教师营造出这种轻松、愉快、参与意识极浓的氛围,不但使自己教学轻松自如,对症下药,效果显著,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更使学生情绪高涨,积极主动,增强自信心,在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促进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实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的价值追求。
3、作文批改应采用多种形式,有重点突出训练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一直存在这样的“误区”:一是教师在评阅作文时,耗时耗力,占用大量时间,却收效不大。二是教师常常被作文中的常见错别字,粗心的语病而胶尽脑汁。三是教师精批细改的作文发到学生手里,却往往只看一看成绩,便塞进书包了事。之所以出现以上这样被动的局面,我认为是没有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没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让学生真正融入到作文课中,让学生记住批改符号,学会评阅方法,养成评阅习惯,使学生在趣味、参与中提高写作水平。在评改中,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自我修改
作文贵在修改,教师应让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尤其在作文讲评后,或根据作文的评语,学生要学会反思,及时调整不足之处,取长补短,无疑对写作有很大的长进。
②小组互改
就是两人或四人为一小组,作文进行交换互改,互改后,可以再交换,给作者反馈意见。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巡回指导,要帮助学生解决批改中的疑难问题。
③集体批改
教师应针对一两篇作文,让全班学生展开讨论,统一思路,达成共识。形式不限,可以打印成稿,每人一份,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机会。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批改作文中,不但教给学生批改方法,而且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批改的重要性。
当然,在课堂上评改少量作文还是没有达到目的,应让学生任意交流作文,交流看法。尤其教师每次作文课推荐一部分优秀范文,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扬长避短,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与此同时,学生要善于笔记加以巩固,或写写读后感加深影响,让评改作文真正落到实处。
4、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写作的源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要靠老师去激发,一方面应多表扬学生,另一方面应尽量使作文训练与学生生活贴近,使他们有东西可写,有写东西的欲望。
兴趣的激发方式有很多渠道,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演讲比赛、诗歌朗颂比赛、古诗词欣赏等。让学生真正参与语文教学活动,锻炼他们的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再如要求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使他们作文有东西可写,能对生活进行思考,能洞察社会现象,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当然,在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与学生俱进。
三、高三作文的备考的启示
现在高考提倡日“人性化”作文,所谓“人性化”作文教学就是要在写作过程中追求人性之美,要让学生做真人、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2008年高考作文题是“举手投足之间”,其实这个作文题本身就已经暗含了这样一种“人性化”作文的要求。既然是举手投足间的小事,那一定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它看得见,摸得着,只要你用心生活、认真感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皆可入文。
其实,现在提出这种人性化作文的要求,正是建立在近几年老师们为了追求作文高分,而采用模式化作文训练方式的大背景下的,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大型模拟考还是我们的高考,都有许多似曾相识的文章,如最经典的三三式作文(开头三段排比,中间三段议论,结尾三段排比),不仅结构模式化,文中的事例也模式化,只要举例就是陶渊明、李白、屈原、司马迁等等,甚至有老师大胆地说:“我只用一个苏轼就能踏平全国三十一个省的作文题。”有老师归纳出了考场作文三件宝“模式、材料、名言警句”,也有老师说作文写作无非就是“家事、国事、天下事;古人、今人、外国人”,文章写作那种抒写性灵的本质似乎早就被抛到了一边。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的作文?我们的高三作文究竟该如何备考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多关注身边事。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走向来看,都开始趋向社会化、人性化,思辨的色彩慢慢淡化,提倡以我手写我心。例如上海05年的作文题《忙》,06年的作文题《我想握住你的手》,08年的作文题《他们》都越来越贴近生活,越来越人性化。文章是生命的体验,生命的表达,因而我们语文老师们在写作指导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多关注身边事,多思考身边事,要写出真情实感来。有人说:“天才只是一种状态。”作文所需要的就是一种积极参与,跃跃欲试的状态。也许激活每一个学生的写作潜能,才是写作教学的真谛。
二、要写出感受事物的过程。无论是写作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都要求要写出感受事物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强调写作中细节的力量。在平凡的小事中悟出不平凡的道理,将平凡的小事写出不一样的味道,这就是好文章。所以从阅卷的角度来体会,我感到似乎写记叙文比写议论文要讨巧,要容易拿高分一些。
三、审题是作文命题者的第一忠告。往往我们会错误的认为文章的语言功底决定了一篇文章的等级,实际上,在高考的评卷标准下,对文章立意的把握才是最为重要的,它直接决定了你的文章是进入二类文还是三类文,而语言只是锦上添花的部分,它不能从根本上影响阅卷者对于作文的总体判断。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多多的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尤为重要。
四、结语
著名的学者启功先生曾说过:“唐以前的诗歌是长出来的,唐代的诗歌是嚷出来的,宋朝的诗歌是想出来的,明清以后的诗歌是仿出来的。”我们能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的作文也如唐以前的《诗经》一般顺其自然的“长”出来,而不是“仿”出来呢?如何让我们的学生的作文是发自内心的,他的记叙真情实感,他的议论真知灼见呢?也许,这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该思考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