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高中研训
专题一 优秀作业 《从二元到多元》----武汉市第十四中学 周莉莉
阅读次数:[]次
新课程培训作业一
从二元到多元
   人教大纲版的教材中有一节活动课--- 《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如果将题目变换一下:你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历史使命?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中国从专制到民主社会转型的开始?看似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这两个问题所引发的学生思考却是大相径庭的。
辛亥革命史成功还是是失败?问题提出来,如果没有进一步递进式和层次性的提问--- “我怎么来选择这个观点?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观点?我根据什么来确立这个观点的对错?”,学生的思维很可能会被停滞在“失败”或是“成功”这样简单判断的浅层次。但“你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历史使命?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中国从专制到民主社会转型的开始?”中强调的是“如何理解”、“为什么说”,较容易引发学生史论结合式的深层次思考。
辛亥革命史成功还是是失败?--这样简单将辛亥革命归于成功或是失败是否是科学的历史思维和判断?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是不是英雄?”、“是肯定还是否定?”、“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等等,这种一分为二的思维方法是不是在简单套用二分法?
如果我们将思路打开,辩证的、多角度的去思考和看待历史问题,视野可能会开阔很多也更客观科学。比如辛亥革命的结果和影响问题,除了“你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历史使命?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中国从专制到民主社会转型的开始?”外,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还可以有很多的认识,比如说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等等,辛亥革命也能更立体的呈现出它的历史价值。
从简单的二元分析到多角度的多元视角,这也体现在今年的高考试题中,比如说全国1的37(3)问“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多考生简单套用二元法,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回答,就得分很少。正确的思路是从中国和世界的两个角度方面多角度进入分析-----影响(6分):促使传统经济趋于破产,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转型(3分);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成为世界市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半殖民地化(3分)。3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决定隋唐定都长安的主要因素。(6分)“和39(4)”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洛阳成为“二京”之一的原因。(14分)”,这两问也是要求学生从地缘、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影响等多角度思考,考生失分也多是因为答题角度不全面所致。
思考是学习的生命,思维是学科的灵魂,关注和引导学生的思考,养成科学的学科思维,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理念的本质所在,也是高考呈现出的新变化,二者不谋而合。
从僵化单调的二元思维进入多棱多角的多元视野中,我们将会看到更加丰富而美丽的历史!
   
 
 
                                                       武汉市第十四中学  周莉莉
                                                          2010年6月29日星期二
相关资料下载:  双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