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高中研训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几点见解
阅读次数:[]次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几点见解
武汉市第十五中   朱志超
     教育乃制国之本,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始终关注着课程改革的进展情况,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法实际,将自己对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些见解概述如下:
要搞好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对传统教育教学观点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即摒弃其糟粕部分,而对其先进的教学经验和优秀的教育理念应该兼容并收,同时还必须有机地结合各中学具体情况、所任教学班学生综合素质,然后拟订出与之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课改方案。在实验阶段,我们不仅仅要交流那些成功的经验体会,对那些失败的教训及相关的案例也要给予充分的重视,而且,在新课程改革的起始阶段,那些失败的教学个案及其相关的案例剖析往往比那些成功的经验总结更有借鉴价值,更值得我们细心揣摩、反复回味。只有如此,我们的教改实验才能较有全面性、科学性,实效性,也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下面,我着重介绍一下,我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原则:
我所任教的武汉市第十五中学,招收的生员片区大。他们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不熟悉,对自己在未来三年所面对的高中阶段是否会学有所成大多心存疑虑,加上初高中阶段在知识深浅度、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有的学生一时间还无法适应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于是,个别同学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对校高中部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素质也打个"?"。有的学生开始在作文里隐隐约约地流露出对各位科任教师的不信任情绪,发了一些牢骚。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最先发觉到学生这一思想倾向。古人说过:"既来之,则安之。"但是,如果学生对学校没有信心,对自己的各位科任教师没有信心,又怎么谈得上让他们安下心来?又怎么谈得上让他们学好呢?面对这种情况,仅仅依靠简单地说教与粗暴地干预显然是苍白无力的,难以令人信服。于是,在那一周的作文课上我布置了一篇作文,题为《老师,我想对你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谈谈对高中教学的一些看法及改进意见。我当场明确表态,不管是站在一个真心关爱学生的老师的立场,还是作为朋友的身份,我都会负责任地把同学们的意见反馈给学校领导,反馈给本年段各位科任教师,我们对同学们的建议一定会认真讨论,虚心采纳其中合理的部分。结果,学生在这次作文中大多能够倾吐心声。有学生说:"有的教师知识渊博,上课时旁征博引,令人敬佩。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主动性,以致于教师在讲台上发表精辟的讲话,我们却趴在课桌上与周公进行拔河比赛。"有的学生提出:"不要一味把我们当作毫无感情的知识的容器,拼命地往里边装东西。"有的学生反映:"不要只送给我们鲜美的鱼儿,还应该教我们如何撒网,如何捕到更多、更鲜美的鱼儿。"更多的学生强烈呼吁:"教师应该适时让出一直盘踞的三尺讲台,给我们提供一个充分展现自我风采的平台。"……倾听学生的建议,我觉得尽管其中有的措辞比较激烈,个别学生甚至有点偏激,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流露出一个共同的心声,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要求学校倾听他们的合理建议,铲除传统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尽早探索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原则,是中学语文诸多教学原则中不可缺少的一条,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容忽视。近几年来,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中学语文教学工作者都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唯一的出路就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进而推行高中课程改革。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其范围极其广泛,任务很多,涉及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就语文学科而言,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应侧重训练并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并使之转化为学生的个体语文素质。因此,深入贯彻中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全面训练原则,促进广大学生语文整体能力的发展。这不仅是信息时代赋予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使命,而且也是即将推行的高中课程改革不可轻视的一条教学原则。
首先,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方面的具体体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它是以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素质为目的的。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力求使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都能得到发展。而语文素质是一个整体概念,分解出来则是听、说、读、写四项能力。这四项能力分别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才能相应地提高。可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在作祟,不少语文教学工作者往往只重视读和写方面的训练,而把听和说方面的训练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结果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不如人意,书面表达能力也徘徊不前。我们只有纠正这种偏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才能够顺利完成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其次,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符合系统论的规律。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听说读写是一个以思维为核心的相对完整的可调控系统,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表现在外部语言与内部语言(思维过程)的相互转换上。听和读是由外部语言到内部语言的转换,说和写是由内部语言到外部语言的转换。听说读写在语言和思维的统一中构成了交错相通的网络系统。叶圣陶先生说过:"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他又指出:"不善于听未必善于读,不善于说未必善于写。"叶老的话也表明,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互为促进的整体,四项能力的培养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上,都可以收到异曲同工的妙处。再者,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符合信息论的规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听读与说写是一个承载信息的双向流动过程。它是由说写对信息的编码输入和听读对信息的译码输入彼此循环而构成的。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听和读作为摄取信息的主渠道在人们日常交往中分别占45%和16%,而说和写作为信息的输出方式在人类语言交流中分别占30%和9%。显然,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训练不能偏废。因此,我们应打破传统教学中相对单一的语基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程式,以提高受教育者语文整体能力为目标,进而促使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早日出炉。
(一)听说读写应该是以说为龙头,以练说活动促进听、读、写等其他活动,进而促使大语文学习环境的形成。
1、以说促看、促听。现实生活是理论学习、创作思维的根本源泉。为了让自己所说的话富有时代感,让听众耳目一新,说话者就必须耳目并用,看、听结合,时时处处留心观察生活,贴近生活,从而在现实生活中采撷到更多更好的说话材料。为此,学生必然会更注重体验生活,更注重平时的听话训练。他们首先应学会如何才能善于捕捉说话者话语中的重要信息,细细体悟说话者话语里所蕴涵的的深层含义,进而对说话者的话语内容、停顿节奏、表情动作等方面加以品评、质疑。这样就达到了以练说活动促进练看、练听活动,反过来,练看、练听活动又对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写作水平都大有裨益。
2、以说促读。学生是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的,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赞许和同龄人的肯定,他们是乐意在练说活动中展现自我风采的。为此,他们就会积极地准备练说活动所需的材料,就会潜心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广泛阅读现代的书报杂志,并且从中筛选那些思想性、艺术性、实用性强的信息材料。这样,说就带动了读。
 3、以说促写。在准备说话材料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不少材料思想性高、可读性强,拿来做讲稿挺不错,只是其中稿件篇幅太长,必须经过摘要、整理;有的文章个别材料过于陈旧,必须以富有现代气息的材料加以替代、充实。于是,说又带动了写。再说,为了在练说活动中取得成功,不少学生干脆自己组稿,从命题、立意到选材,从表达方式、句式选用及篇章结构、语言特点,他们都会反复推敲,删繁就简,标新立异。这样,说话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也随之上了一个新台阶。总而言之,就语文本身来说,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的整体。听和读是说与写的前提和基础,说和写又反过来对听和读起着进一步地消化和促进作用。四者互为依存,互相渗透,缺一不可。
(二)明确说话能力训练的总目标,分阶段提出具体的阶段要求
 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中阶段学生要掌握一般的说话常识,基本上具有运用普通话朗读诗文、分析问题、讲述故事、说明事物、口头作文的能力,初步具有运用朴实、明白、生动、得体的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而高中阶段要求掌握讲演、论辩等说话知识,具有在公共场合围绕中心有条理地归纳概述、传递信息、社交应对能力,具有发表演讲、论辩事理、即兴发言的能力。同时语言表达力求做到规范、连贯、生动、得体,既有感染力又有说服力。
在高中阶段,从高一年级、高二年级到高三年级,根据每一阶段教学的具体要求,教学内容的深入,学生训练能力的逐步提高,所设计的活动模式也应有所不同。在高一年段,应着手进行如下几项课改实验活动:
 1、课前三分钟自我介绍、朗读比赛和成语推介: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交际不广,阅历不深,在公共场合说话时大多表现出口讷神态,仪态欠佳,或是脸红耳赤,抓耳挠腮,忸怩作态;个别敢说的不是音量低、语音含糊,就是语句不连贯、辞不达意、缺乏条理。针对这种情况,我尽力创造说的机会,加强说话训练,使学生由不敢说到敢说,由敢说到能说,由能说到善说,由善说到爱说。在活动中,我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不急于求成。开始阶段,我利用课前三分钟鼓励学生上讲台面对全班同学进行简单地自我介绍,或朗读一篇自己认为较有意义的短文,然后在黑板上抄写三个成语并解释成语的意思供同学们学习(成语可以事先准备好)。在所任教的高一(2)班和高一(1)班同时进行.这一活动安排每堂课一人次,按学号轮流。教师当场评议,力求挖掘学生"说"中的闪光点,予以鼓励,并中肯指出其不足。一个月下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大多变得能说会道,表现欲望较强,竞争意识也大大提高.为他们适应今后的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每周一次说话活动课,指导学生能说会评:
只依靠每堂课五分钟的课前活动就想很快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显然是不现实的,于是过了一段时间,我又开始举行每周一次的说话活动课。这种说话活动课,唱主角的完全是学生,老师只是充当总编导的角色。活动规则是:按照每个班级学生的人数多少,设计同等数量的签条,写下座位号,请组长随意抽出一组学生名单(可设计为每组三到五名),要求抽到的同学依次上讲台对某个热门话题发表简短演讲,或讲析成语典故,或交流学习心得。每一组结束后,又当场抽出三名学生对上述几位同学的发言加以归纳、评论。教师再对说话者和评论者分别加以简要地品评、指导。接着,通过抽签形式请出五位学生发言、三位学生评论,教师又加以指导……在如此坚持一段时间,学生参与说话、评论的积极性、创造性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少学生参与说话活动训练的激情空前高涨。他们事先都会作了精心的准备,有的讲遂宁的广德寺,有的谈遂宁的街市变化,有的介绍高中学习的体会和感受,有的介绍加入WTO 后的机遇与挑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种训练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每周一次的辩论赛,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每周一次的辩论赛,有利于大幅度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是一种较高难度的语言训练活动。我把从网上下载的《大学生辩论赛比赛规则》稍作修改,制定了适合于高一年学生的辩论赛规则,分发给学生(有时给大家播放《国际大专辩论赛》录像)。并预先布置学生将自己最为关心的辩论题目拟出来供全班择优选取,每周周一公布所选取的赛题。又预先让学生用五分钟时间作好准备,上台发表即兴的竞选纲领,自荐当辩论会的主席。单号、双号的学生分别作为比赛的正、反方参加比赛。各方选派出来的辩手综合整理本方所收集的材料,分别代表正、反两方参赛。在主席的统一指挥下,双方代表依次就陈辞阶段、盘问阶段、自由人辩论阶段和总结阶段进行辩论。近阶段已经举行过的辩论主题有:《开卷有益/开卷未必有益》《能否以成败论英雄》、《逆境或顺境哪一个更有利于人才成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等等。同时,也涌现了一批擅长辩论的同学。4、以"手抄报"为载体探索作文教学新模式
考虑到高中学生智力发展的水平,考虑到学生想象力丰富、喜欢展现自我风采的特点,考虑到写作的基本规律。我们应遵循尊重个性,倡导创新为探索新模式的原则,大胆革新创造最佳学习状态,探索出"手抄报"写作新模式。具体做法如下:首先,重视策划,提出合理要求。"手抄报"策划以 " 创新、独特、真实 " 为目标,鼓励学生努力尝试各种文体。具体的要求是:独立创作,追求特色;形式多样,题材不限;文采为先,插图为辅;字迹清楚,版面美观。其次,认真撰写稿件,反复修改润色;同组合作互相借鉴细心校对。 再者,教师一起浏览专辑,共同评选那些想象丰富、文采优美、有个性、有思想的文章,并在同班之间,本年段范围内交流展评,甚至刊登在学校语文教研园地(好的手抄报作为本月的黑板报参与全校评比)。 
 "手抄报 " 写作新模式探索大约半学期的时间,再辅之以 3-4 次目标明确的课内作文训练,把自由写作与限制性训练结合起来,就保证了每学期作文训练的数量与质量。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涌现出大批感情真挚、想象丰富、有个性、有思想、有文采的作品。作文水平好、中、差的同学都能从中获得启迪。特别是热爱写作的同学,其个性和创作才能在"手抄报"作文模式探索中得到了极大的张扬和发挥。我坚信,这种作文新模式会解放了传统写作思想对学生的束缚,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培养创新精神。 
此外,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还有很多新思路、还有很多更适用的训练活动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尝试。
相关资料下载: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几点见解  双击下载